分享

老配方炭火烤的缸炉烧饼,一口咬下50层

 恶猪王520 2018-03-22


“城府千层四四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挂炉中烧,纵到唇中更放香。”在渤海湾畔的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有着这样一道传承了一百多年做法的特色小吃:缸炉烧饼。

 

这烧饼虽然长得很结实,但是一口咬下去武装全部瓦解,外皮酥脆的一层层直接在嘴里蹦开,手心上不知不觉掉了好几层酥皮。馅料中的猪肉弹牙有嚼劲,白菜甘甜多汁,还不油腻,满口留香。


后厨机密

【萌陈唱大鼓】说乐亭,我吃烧饼,没牙也能咬得轻松,卧火缸,练家子,铁手贴饼谁能行,谁能行。

 

历史上,乐亭本属沿海荒芜之地,百姓以渔、盐、农耕为主业。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都曾有移民来此。后来随着海、河运输的开发,乐亭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相传,清光绪年间,一位叫石老化的面点师傅在乐亭县城北关,创得熟食铺一间,主营肥肉蒸包,兼售吊炉烧饼。为了改善烧饼口味,将包包子剩余的馅料放入烧饼中烤制,大受欢迎,后又将吊炉改为缸炉,流传至今。

 

缸炉烧饼在乐亭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小小的烧饼早已经融入到了乐亭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崔师傅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做烧饼,每天三四百个,从未间断。

 

缸炉烧饼的特色之一就是制作烧饼所使用的工具十分特别,它是以水缸作为烤制工具的,崔万祥师傅从事缸炉烧饼制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靠这门手艺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缸这是陶制的,镶到墙里边,烧饼就是贴在水缸面上烤出来的。如今经过长时间的烧制已经看不出来是陶做的了,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十二年。

 

烧缸是制作缸炉烧饼的关键之一,在横卧的大缸内塞满木柴,木柴燃烧之后,缸壁温度逐渐增加,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预热。放多少柴、怎么放、什么时候放多少,则是控制温度的关键。

 

烧缸的同时,崔师傅开始准备制作烧饼的原料:烧饼的馅是五花肉跟白菜,以及盐、胡椒等各种佐料。


这馅儿里面的讲究可大了,不选用肥肉,因为里面的肥油太多,容易影响最后的口感,也不健康。所以特别选用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嚼劲儿十足,健康不油。


白菜也是选择新鲜的当地白菜,甘甜多汁。这里面精心搭配的调料,藏着最后烧饼肥而不腻的秘密,是崔师傅的家传秘方。

 

和馅儿


和好了馅儿,接下来就要制作烧饼起酥的关键——油酥。用豆油和的面,看着像黄油一样,烧饼的层层酥脆全靠这个了。一般十斤的面,用五斤酥。将酥擦入面团中,手感颇像奶油。层层涂抹上去,一丝不苟,哪儿也不能少了。真正正宗的烧饼,精华全在一个“脆”字。


擦酥


做好了面,就要揪剂子。在老手艺人的手中,面团颇为灵活听话,崔师傅一丝不苟地揪着,一个一个小菱形很快排成了几列。这里头讲究手感,还要一个天长地久积累下来的寸劲儿。

 

剂子


蘸水过一遍水缸面,水一接触到缸面立刻就蒸发了。现在缸里面已经预热了七八十度。

 

然后就开始贴烧饼,先蘸水,再蘸一下芝麻,粘着芝麻的这面冲着外面。这一缸200个烧饼,崔师傅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可以贴完,贴好之后,小火烤制4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炉了。

 

咔擦一声清脆,咬出10层酥皮。正宗好吃的缸炉烧饼,精髓全在一个“脆”字上。嚼进去之后:第一层是酥的,第二层是嫩的,第三层是香的,第四层是脆的……各种滋味在里头,大口吃,也不用担心油腻吃撑。咱们陈晨彻底吃美了。

 

滋味在心头


嗯,懂生活的人,都是很爱美食的。

 

为了做好每一炉原汁原味、地道的烧饼,崔师傅每一道工序都要亲自把关,每天在酷暑下冒着近百度高温做烧饼,这样的手艺,使得每一口吃到嘴的缸炉烧饼,仿佛都冒着刚出炉热腾腾的热乎气儿。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味道,亦尤为看重制作工艺。一款地道而又正宗的美食,用料天然,颇具匠心,经过火炉中的历练,蕴含了一座城的味道。

《面之馍法

首播时间:2018年3月19日18:50分

播出平台:CCTV-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