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实录)

 xiaoxi0408 2018-03-2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实录)

前言:本实录为郑先猛老师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的课堂录音。大赛于201751516日在连云港市举行,上课班级为连云港市苍梧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本次大赛郑老师凭着扎实深厚的语文功底、精妙灵动的教学设计、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娴熟的课堂驾驭力,完美地呈现了诗歌教学厚重和灵动,获得了与会评委、专家、观摩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荣获本次比赛特等奖。今天“微客语文”将分两期首发分享郑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文字+录音),欢迎小语同仁转发、推介,如有纸媒采用请私信作者,谢谢。如有伙伴需要教学课件,请关注公众号后,评论留言里留下邮箱,作者稍后发送。

主持人:接下来为大家执教的是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的郑先猛老师,郑老师是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曾获省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多次获得苏州市教师基本功、素养大赛一等奖。今天,他为大家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大家欢迎。

郑: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室外阳光暖暖,室内气氛融融。在这个初夏的午后,和咱苍梧小学五(5)班的孩子们美好的相遇。暖风熏得游人醉,但是咱们下午上课不能打瞌睡。是不是啊?
   (众生笑。)

郑:对啊,笑了,笑了就对了,这就是你自信迷人的笑容。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一起读。

众生:郑先猛。

郑:看这个名字,我应该是个粗犷的猛男。

(生笑。)

郑:但结果我是,长成啥样啊?你说。

1:我觉得老师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

郑:恩,好的。你说。

2:我觉得老师是个学车八斗的人。

郑:好的,来,其实好多孩子说的也是,这个猛男,你看起来怎么这么瘦呢?是不是我的最直接的特征?我来自于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听到“枫桥”两个字,你的第一反应是?

众生齐:《枫桥夜泊》。

郑:《枫桥夜泊》,作者?

众生齐:张继。

郑:谁来穿越千年,化身张继,来高声诵读一下这首诗?请你来。

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峰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郑:谢谢你,此处应该有掌声。

(众生鼓掌。)

郑: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还带着张继的那一点点忧愁。孩子们,老师今天还有一首跟“枫桥”相关的诗,你想知道吗?

众生:想。

郑:听老师读。《枫桥》,唐,杜牧。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众生鼓掌。)

郑:会鼓掌的孩子是会欣赏的孩子。来,孩子们,同样写“枫桥”。但是诗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

众生:心情。

郑:哇,你们跳的真快,不是不同的诗吗?那不同的诗就会蕴含着不同的......

众生:感情。

郑:好的,刚才老师和下面的孩子简单的聊了一下,这个孩子,不说了,过了。我们和武亦姝一起重温《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好不好?

众生:好。

郑:这首一道图片线索题。能看见吗?根据这副图画,请你猜两句诗,每句五个字。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去”。请你说。

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郑:对不对呢?来,一起读。

众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郑:“去”字读的短促,“子”也可以读的短促一点。再来一次,“松下问童子”,齐。

众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郑:好的,老师想问问,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要给我们一幅画让我们猜两句诗呢?诗和画之间有联系吗?请你说。

5:我认为诗和画之间是有联系的,因为很多诗都是诗人有景生情然后所写下的这一首诗,所以诗和景是相关联的。

郑:那也就是说,这幅画中其实就含着这个诗。这个诗里面也含着诗人所看到的这个景和画。其实,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和画就像这样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孩子们,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七言绝句。上课。

众生:起立。老师好。

郑:同学们好,请坐。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来,孩子们,请你们说一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6: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弟弟和爸爸也是“唐宋八大家”。

郑:老师想问一个高难度的,他爸爸叫什么名字?

6:苏洵。他弟弟是苏辙。

郑:合在一起叫?

6:三苏。

郑:诶,你看,知识丰富的孩子。还有吗?你来。

7:一提到“苏轼”这个名字我就会想到一个词“贬”,因为苏轼的一生中都是被人贬,一直降职,然后降到偏远的地方,然而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然后他也是个豪放诗人,他的豪放诗最具特色的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郑:掌声。

(众生鼓掌。)

郑:博学多才的孩子。但是那个不叫“贬”,后面要加一个字,“贬职”。好的,来,老师也准备了一份关于苏轼的介绍,大家看一下,你们要关注的是你们不知道的,特别是他的“字”......子瞻(生齐答),“号”......东坡居士(生齐答),所以我们经常叫他......

生齐答:苏东坡。

郑:好,他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后面还有一句,宋朝文学......

8:八大家之一。

郑:啊?宋朝文学成就

8:宋朝文学成就最高者代表。

郑:诶,孩子们,是不是随便一个诗人就能够代表这个朝代的文学呢?是不是?

众生:不是。

郑:李白厉害吧,李白能代表唐代文学成就吗?没有这样的说法。但苏轼可以代表,可想而知苏轼在当时非常的......非常的......非常的怎么样?

9:举世闻名。

郑:好的,来,是不是你对苏轼这个诗非常期待。

众生:恩。

郑:声音响一点,是不是?

众生:是。

郑:我也是。来,今天我们学的是苏轼的诗,所以一起读......

众生:诗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郑:好的,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诗。这个题目呢,比较长,我写呢有点慢,所以我就贴了,它太长,所以我只能分两节来贴了。

(众生笑)

郑:长么,它是全诗当中最长的一句话。谁能读好它?来,最后一个女孩子,请你来。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郑:诶,我听出来了。在你的朗读当中,你有两处停顿。来,郑老师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停啊?

10:因为他,首先那个“醉”,他可能是在,就是,喝醉了之后写出来的一首诗。所以呢,我读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有点停顿。

郑:怎么停的?慢一点,再来读一次。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郑:七日,日后面停了。楼后面停了。来,你把这个分成三小块,为什么?因为......

10:因为他“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诗的时间。

郑:可以的。

10:“望湖楼”可能是因为他在哪个地方。

郑:这叫地点。继续。

10:“醉书”是他在那个地点喝醉了之后写成的一首诗。

郑:所以这是事情。来,请坐孩子。她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孩子,第一次读这样的课题能读成正确的停顿和节奏,然后能从题目当中解读出这样的三个信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六月二十七日”是农历时间,相对于现在来说应该是几月份?几月?

众生:七月。

郑:七月。什么季节?

众生:夏季。

郑:夏天。“望湖楼”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观景楼,站在望湖楼上杭州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醉书”,刚才她说了一下,但是说的不是太清楚。谁再来说一说“醉书”?请你来。

11:我觉得这个“醉书”呢,他可能是喝酒喝了半醉半醒的状态写的这个。还有一种就是,他被这个杭州西湖的美景给陶醉了,他才会写下这首诗。

郑:此处又应该有掌声了。

(众生鼓掌。)

郑:我的理解是他是喝醉了酒之后借醉意写下的这首诗。来,现在谁把诗人苏轼加进去来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好的,请你来。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郑:这是读,来,把诗人苏轼加进去说一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好,你来。

13:是宋朝的苏轼在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微微喝醉后写下的这首诗。

郑:这首诗叫做?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郑:好的,我们一起,读出这个题目。预备,齐。

众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郑:题目已经会读了,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其实学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待会儿,同学们放出声音来读。老师有要求,第一,你得读正确。第二,你要像读题目一样读出它的停顿和节奏。开始,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众生读。)

郑:还要读吗?来,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诶,小伙子,请你来。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郑:正确吗?字音正确吗?

众生:正确。

郑:有停顿吗?有。但是听起来总是感觉少了一点古诗的韵味,是不是?韵味,韵味,孩子们,其实韵味更多的体现在这个诗的押韵上。来,我们这首诗哪几个字是押韵的?

众生:山。

郑:声音大一点、

众生:船、散、天、。

郑:诶,这个“散”是第几声?

众生:最后一声。

郑:最后一声,第四声要读的短促一点。来,再来一次。

众生:散。

郑:好,老师告诉你,在古诗朗读过程当中,第三声、第四声,我们叫他“仄声”。老师讲过吗?没有。“仄声”读的要短促一点。第一声、第二声叫做“平声”,要读的长一点。他的规律叫做“平长仄短”,来,按照这样的方式,自己放开声音,再读一读。

(众生读。)

郑:可以拉的再长一点。除了“散”字。老师请一个朗读高手来读一读。好,你来吧。

1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郑:有那么一点点感觉。没事儿,我们后面还要继续读这首诗。孩子们,我们刚才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你就发现了,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苏轼为我们描绘了四种夏天的自然景物,它们蕴藏在这四句诗当中。请你打开你的慧眼,每句用一个字告诉郑老师,它分别是......

众生:云、雨......

郑:慢一点,郑老师写字有点慢,这个黑板有点晃。好,第三个。

众生:风。

郑:第四个。

众生:水。

郑:人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苏轼用“云雨风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态的西湖雨景图。老师挺喜欢这幅画的,所以呢,前几天我就在家里一直在练,练着画这幅画。想不想看?

众生:想。

郑:那我开始画咯。好不好?

众生:好。

郑:声音不响。好不好?

众生大声:好。

郑:但是你们这样直勾勾的看着我,我有点紧张,来,把眼睛闭上。不要用手捂,这个手指缝长得那么大有啥用呢?来来,闭上你的眼睛,好,还有孩子没有闭。好,老师一边画一边读。(配乐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好了,孩子们,来,睁开你们的眼睛,不能打瞌睡哦。老师画了吗?

众生:没有。

郑:真的没有嘛?画了。来,你说。

16:老师在朗读的时候呢,他呢就是把读的时候很重要的字都是把它拖长了音,然后呢让我们就感觉身临其境。

郑:恩,在你的脑海当中,你有没有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有没有?

16:想了。

郑:想了。孩子们,其实最美的图画在文字当中,在你们的想象当中。来,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照这样的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你所看到的画面吗?好,开始。你会吗?来,请你先来,从最上面的那个天空上的云说起。

17:首先呢,额,云前面有个字是黑云,翻墨未遮山。“黑云翻墨”我觉得这个是苏轼在形容黑的像在墨水里翻滚过一样,额,但是他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

郑:好,云图说完了吧。好的,你先请坐,老师给你一个小建议,说话的时候“额,额”这个可以去掉,好不好?恩,来,刚才你说了描绘的图画,我是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画,有云,有山,有色彩,但是这个画面不够精准,也不够生动,来,你起来。孩子们认真听啊,注意这里面有一个“翻墨”,你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来描绘这个“翻墨”的?拿着话筒说。

17:额,翻墨呢,我是觉得作者可能在形容这个云到底是黑到了什么程度。额,就像,额,在漆黑的墨水中翻滚过一样。

郑:你在哪看到过有一个漆黑的墨水中翻滚的呢?那个墨水瓶子再大能翻滚吗?诶,有同学说有其他意见。来,你说。

18:在这儿翻墨的意思并不是在墨瓶中翻墨的,而是指这个就算墨水瓶也要打翻的时候这个墨水的颜色。

郑:注意,打翻的墨水。来,老师告诉你,苏轼是一个书画家,经常写字画画,一不小心打翻了这个墨水,墨水在纸上会,怎么样?快速的......

众生:渲染......

郑:晕开。快速的向纸的边缘蔓延、扩散。用的非常的好,来,孩子,听明白了吗?请你再来说一说。

17:云黑的就像墨水打翻了似的,但却未遮住远处的山峦。

郑:关键的地方漏了。打翻的墨水怎么样?

17:蔓延,迅速的蔓延。

郑:迅速的蔓延着,扩散着。但是,却......

17:未遮住远处的山峦。

郑:还没有来得及遮住......

17:山峦。

郑:远处的山峦。好的,请坐。这是他描绘的这样一幅画面,从静止的变成了动态的。孩子们,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经历过的夏天雷雨来临之前的天空的景象,天空整个儿是一片怎样?

众生:漆黑。

郑:黑的,暗的。天色,我们可以叫它黑暗的。但是这个云,多么?多不多?多。给一个词,经常用的,形容云多的,一起告诉我。

众生:乌云密布。

郑:乌云密布。来,除了这个云多,这个云黑,云涌动的非常快,其实夏天下雷雨之前,天空中还会有什么呀?

众生:闪电。

郑:声音大一点。

18:还会有闪电。

郑:闪电还会伴随着?

18:声响。

郑:我们有一个词叫做,电闪......

18:雷鸣。

郑:是的,这样的话,我们这幅画面就很丰富了。我们在想象当中,在联系生活实际当中,想象出了这一幅“翻墨云”图。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请你来。

19 :黑云,翻墨,未遮山。

郑:慢了一点,可以再稍微快一点点试试看。

19 :黑云,翻墨,未遮山。

郑:再快一点。

19 :黑云,翻墨,未遮山。

郑:恩,好的,一起来一遍。黑云翻墨,预备,齐。

众生:黑云,翻墨,未遮山。

郑:好的,当这个翻墨云还没有来得及遮住远山的时候,什么就来啦?

众生:雨。

郑:雨,谁来说说这个雨的图画?好,请你来。用话筒。

20:第二句话这个“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个“跳”,可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个雨是非常的急的。一般的小雨它是不会跳起来,这个“跳”也是代表它很急速,所以这个雨是很急的。而且这个是“白雨跳珠”,这个“珠”也说明了它这个雨滴它是非常大的,也更能形象的说明出这个雨是非常的急而又大......

郑:还没说完,后面还有“乱入船”。

20:这个“乱入船”,这个“乱”也是能体现出这个雨它是非常的急的。因为这个雨如果是小雨的话,它是不会这样子乱蹦乱跳的。而这个是“乱入船”,只有大雨它才会四面八方的涌进来。

郑:恩,好的,先请坐。郑老师给你个建议,“这个”不要,太多了。好,来,孩子们。刚才她说的时候只是好像像老师一样在解释,但是没有完整的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帮帮她。来,先看到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色彩,什么色彩?

众生:白。

郑:白色的......

众生:雨。

郑:像......

众生:乱入......

郑:书上说像什么?像什么?

众生:跳珠。

郑:跳珠。所以这样的雨,我们叫它,“跳珠雨”。什么叫“跳珠”啊?啊?谁知道呢?拿起话筒说一说。来,你说。

21:恩,跳珠呢应该是指,额,就是说弹到地上又起来的雨珠子。

郑:什么样的珠子?说的更美一点它会像什么珠子?

21:像水滴一样。

郑:它不就是水么?像什么?像,一颗明亮的,什么珠?玻璃珠,可以,透明的。还有什么珠?珍珠,价值更高。好的,来,在怎样的进入船里面?

众生:乱。

郑:这个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叫做杂乱。你,你说。

22:可以理解为杂乱。

郑:来,现在你把这句话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2:我看的的画面是:白色的雨像珍珠一样跳动的,杂乱的进入了船里。

郑:跳动的珠子杂乱的进入到船里。再来一次。

22:白色的雨像跳动的珠子,杂乱的进入船里。

郑:好的,这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其实我们想想这个像珠子一样的雨会落到甲板上,会跳起来,会不会有声音?会不会?

众生:会。

郑:有。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说。

23:很可能会发出那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

郑:是的,它落在甲板上。它落在雨棚上会有什么样的声音?

23:咚咚当当咚咚当当。

郑:它落在西湖的湖面上会有什么样的声音?

23:哒哒哒哒哒。

郑:哇,雨下的好急好快啊。你的声音告诉我们,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预备,齐。

众生:白雨跳珠乱入船。

郑:“船”可以拉的长一点。白雨跳珠,乱入船。齐。

众生:白雨跳珠,乱入船。

郑:当这个雨欢快的跳着的时候,忽然之间,风来了。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风的图画。好,请你说。(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