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博士符懋濂丨国际大学排名是面西洋镜

 松竹同音 2018-03-22
摘 要

国际大学排名的本质,就是寻求、掌控两位一体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它存在着明显偏见与严重缺陷:为了维持英文媒介大学一枝独秀,而制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排他性的游戏规则,让非英文媒介大学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永远无法在排名榜上超越美英大学。因此,自尊又自信的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根本不和英美玩这场排名游戏!许多崇洋的中国人,也该打破这面西洋镜了吧?

当今国际大学的排名(rankings),无论是亚洲的还是全球的,都是令事物变形的西洋镜。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貌似中立机构的营利炒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广告宣传,其性质包广告(advertisement)、促销(promotion)、炒作(publicity)、宣传(propaganda) 等多种复杂成分,基本上都是靠大众传媒来落实的。它也涉及话语权与游戏规则制定权。

表面上,国际大学排名似乎是为了提供相关信息,让世界各国莘莘学子都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深造场所;但实际上,近年来大力推行大学排名的动机或目的并不单纯!经过反复思考,我发觉国际大学排名具有三大动机:

一是经济动机。当今大学教育已经市场化、商业化,外国留学生是其主要财政来源之一。为了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西方学校自然热衷于排名游戏,不惜付出某种代价,致力争取在排行榜上尽量靠前。一旦排名靠前(如进入前20名),外国留学生必然蜂拥而至,财源滚滚而来。生源与财源同时获得保障,何乐而不为之?

二是政治动机。在政治领域里,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最热衷于向全世界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以此为高大上的包装,把各国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大学来。大学毕竟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场所,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多半成为“普世价值”的信仰者、弘扬者。同时,还有部分留学生会留下来为所在国服务,使得相关国家在楚才晋用的竞争中,捷足先登,尽占优势。

三是文化动机。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英美两国先后称霸世界,英文早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强势语文。为了维护、巩固英文的霸主地位,“罢黜诸语、独尊英文”乃是英文沙文主义者的既定政策。在国际大学排名中,英文媒介大学一支独秀,而非英文媒介大学却遭边缘化,不就很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据说,世界“公认的、权威的”大学排名共有三个,即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QS 世界大学排名、THE 高等教育排名。非常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查看那个排名榜,英文媒介大学都是一枝独秀,前20名几乎都是英美两国的大学,我想是因为它们采用相似的排名依据或准则。例如按照英国的2018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榜,前10名中除了第10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其余都是英美大学;前20名中则多加一所瑞士理工学院,其余仍然都是英文媒介大学,包括新加坡两所、澳大利亚一所。至于在“世界百强大学”的排名榜又如何呢?依然是英文媒介的最多,共占了70%以上,其它媒介语(中、德、法、西、俄、日、意等等)大学总共还不到30%呢,而且多半排在60名之后。2018年英国 THE 高等教育排名同样“精彩”:前20名中除了名列第10的瑞士理工学院,其余19所不是英国的就是美国的大学。

那么,为何出现这种畸形的怪现象?难道只有英文媒介大学才是世界一流的?除了前面所说的“三大动机”外,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排名准则的制定[注1]。例如 QS 排名所制定的六项准则(criteria) 中,“学术声誉”与“企业声誉”都是很抽象的、很主观的,根本无可量化(quantifiable) 或可衡量(measurable),其比重却高达50%。其它三项“比例”固然可以量化,但唯有“师生比例”(占20%)比较公平合理,其它两项即“国际教师比例”与“国际学生比例”(占10%),非英文媒介大学肯定得“甘拜下风”,尽管二者和大学学术水平毫无关系!至于“论文引用次数”(占20%),就更加荒唐可笑了。谁来统计各国大学师生论文被引用次数?又如何进行全面、准确统计?我曾向内行朋友讨教以上问题。他很清楚告诉我:有个机构依据8000份学术期刊编制引用指数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只收取英文媒介论文,大学排名依据的“论文引用次数”就是来自 SCI。换言之,你我用中文撰写的学术论文,不论水平多高,即便别人引用千百次,也和你我所属的大学排名无关。明乎此,西洋镜的排名真相岂不可以大白了?

总而言之,国际大学排名的本质,就是寻求、掌控两位一体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它存在着明显偏见与严重缺陷:为了维持英文媒介大学一枝独秀,而制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排他性的游戏规则,让非英文媒介大学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永远无法在排名榜上超越美英大学[注2]。因此,自尊又自信的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根本不和英美玩这场排名游戏!许多崇洋的中国人,也该打破这面西洋镜了吧?

(2018年2月8日)

注释:

[注1]只要改变排名依据,去掉不可测量的“声誉”,而采用以下可以测量的数据,如:1)新生录取比例,2)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3)教师与学生比例,4)教师教学平均年数,5)教师掌握多语能力,6)学生掌握多语能力,7)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量,8)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你想国际大学排名的结果将如何?肯定是另一种图景。

[注2]各国有识之士也在质疑国际大学排名的合理性、正当性,例如南非开普敦大学校长 Max Price 就曾经指出排名体系“都是有缺陷与偏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