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道路,开始了就不要放弃。 ——李云迪 ▲李云迪采访视频 7岁时,他曾写下自己梦想:成为一名钢琴大师 18岁时,他成为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自此迈入国际一流钢琴家的行列 他被人称为“钢琴王子”、“钢琴诗人”,风靡万千粉丝 他,就是李云迪 妈妈放弃工作来陪读 李云迪采访中对于钢琴的看法,让人不禁想起他的练琴经历。1995年,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辞去了工作,专门去深圳陪读,从此就没再找过工作。她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 对于许多学钢琴的孩子来说,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张小鲁说:“我每次陪儿子练琴,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听。每天陪上5、6个小时,我并不觉得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既然付出了精力,就应该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也许正是张小鲁执着的性格,使得李云迪很佩服她,也很听她的话。 讲原则,不妥协 张小鲁觉得,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云迪需要大人的随时提醒。有些原则的事情是不能妥协的,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了习惯,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云迪也很理解妈妈,“其实我妈管得对,只要我完成了每天的正常学习任务,看电视、打乒乓球这些我喜欢的事情,我妈从来不干涉我。 为了鼓励孩子坚持学下去,不懂乐理的张小鲁每天不仅陪读,回家后还要辅导儿子。经过几个月的启蒙,云迪的音乐天赋很快显露出来,而且进步神速。 全家出动,投入学琴 当时,李云迪的父母每月收入加起来只有200多元,买一架二手钢琴也要4000多元。李云迪的母亲说:“云迪他爸那年刚好从部队转业,有笔转业费,就全投到这里来了。”李云迪此时艺术天赋的展露似乎也是有意要来安慰父母的。 他在重庆市少年宫刚刚学了3个月的钢琴,老师就对他的父母说:“这孩子领悟能力太强了,我都没法再教他了。”于是再换老师,可得到回答仍然如此。后来经朋友介绍,李云迪于1991年投到了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名下。 但教授家在成都,李云迪和妈妈每天要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之间,学琴要紧,但功课更不能耽误,这是云迪母亲对他的要求。于是,坐在火车上写作业,闲暇时间温习学过的汉字成了李云迪经常的功课。 成功离不开妈妈 1993年,李云迪获得了重庆市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1994年,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同年,他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如今更成为国际一流钢琴大师。 李云迪的成功与母亲的陪伴、教育是离不开的。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发展,但每一位孩子都有其自身的天赋和发展的特殊性。在孩子学艺求学的路上,真诚希望父母可以充当成功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过程中不急于求成,耐心引导。 ▼李云迪发微博感谢妈妈的守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