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陈子昂,好像不能不提那首《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之于他,一如《杜少府之蜀州》之于王勃,已是标签式的存在。这首成名作待会再说,我们先看看他其它的好诗。 一个更加活泼真实的陈子昂,不该被拘禁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境中。 当年,陈子昂在长安街市上摔琴的举动,是一场华丽而轰动的个人秀。当价值百万的名琴,被他毫不顾惜的摔在地下,他需要向世人证明的是,他的才华才是世所罕见的。 在陈子昂的身上依稀能看见后来李白的影子:他们都出手阔绰,陈子昂花费百万买了一把无人能弹的琴,李白则自述自己喜欢结交朋友,动辄赠予需要帮助的朋友重金;他们都出身于富裕但缺乏名望的家庭,少年时都曾轻率好武,自命侠少。 富二代陈子昂任性而愉快的活了十七八年,都不太读书,某天突然转性了,发奋苦读,数年之间,已经能诗善文,可谓是天赋异禀,令读到他诗的前辈高人惊叹,此子必为天下文宗。这样看来,陈子昂是个纨绔子弟转型成功的典范,他的事迹足以感动中国,被父母拿来教育孩子学习重要的经典案例。 当然他们也可以借此自我安慰,说不定孩子哪天就出息了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李白貌似乖一点,但一直夸口自己擅长剑术,曾手刃数人。 固然后来陈子昂亦中了进士,李白亦获得了“保送”的资格,进入翰林院,然而贵戚才俊多如过江之鲫。开始的开始,他们靠什么来迅速赢得关注? 胆略过人的陈子昂,选择了另一种精明的方式。无法去考证细节,却不妨先认定,这是一场成功的自我营销。 在世人不乏惊讶的眼光中,他信手摔却名琴,分发自己的诗作,风仪朗朗,一时扬名市朝,口耳相传。 即使这个轶事有极大的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它仍深具趣味,符合那时唐人的作风,不妨被传颂。 唐代士人积极用世,除却真才实学参加科举之外,他们为求仕而扬名的手段还真是层出不穷。一般来说,在还未入仕之前就会干谒公卿,投诗献赋, 展示才学,希望他们青眼有加,替自己广为延誉,为将来的入仕做准备。 即使是才华卓著者,想在考试中获得重视,也须经人举荐,像王维,走得是宗王公主的路子,在岐王和玉真公主面前又弹琵琶又作诗,李白,走得是权臣和帝师的路子,和贺知章、吴筠一起又喝酒又论道——他们都被成功的举荐。 私心里,我更喜欢后来的陈子昂,经历了世事,阅多了世情,他一颗雀跃的少年心,终凝炼成诗者的仁心。 在诗中,看见一个人的成长,是欢喜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