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养生小贴士

 西北大学陈淑敏 2018-03-22

春食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草长莺飞,万物生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一时期,人体阳气初升,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人体阳气得以升发,肝气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于体表,积一冬之内热也将散发出来。人体的肠胃经过冬季的长期进补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积滞较重,且易酿生痰热。所以春季,我们应当以补养肝,通利肠胃为主。宜清淡饮食,以顾护肠胃。

那么,入春后,我们饮食上应怎么吃呢?

一、省酸增甘。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损伤脾胃之气。酸性食物有牛肉、羊肉、狗肉、鸭、海鱼、虾、螃蟹等。那么到了春天,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些山药,因为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平时可以用枣、山药、大米和小米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其他像春笋、荠菜、香椿、银耳、榆钱、香菜等都是甘温补脾的食物。


二、饮食有度。

过饥,则精气乏竭,势必影响身体;过饱,则增加肠胃的负担,引起胸腹胀满等证。春季饮食应适量适度,不宜过度饮酒,不宜吃糯米团等伤脾胃难消化之物,不宜吃动物肝脏。另外春季不能吃生冷寒凉、油腻、黏滞的食物,以免损害脾阳。

三、慎食野菜。

野菜中如蕨菜,是被证实含有增加癌症风险的2B级致癌物叫做“原蕨苷”,特别是嫩芽部分,含量最高。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合理烹调能有效减少原蕨苷的含量,降低危害,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吃,偶尔尝尝打打牙祭还是可以的。我们平时吃野菜需注意不要采摘购买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尽量选择大型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建议消化能力较差的人、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人、孕产期和哺乳期的人以及有野菜过敏史的人还是尽量少吃或慎吃野菜。


春困

一进入春天,很多人会提到春困,春困其实不是病, 而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供应皮肤血流量相对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春困虽不是病,但它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必须想办法调节。


防春困可按下面方法试试:

注意睡眠。春气与肝气想通,把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肝,早睡有助于阳气闭藏,也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年人每天8h,中学生8-9h,小学生9-10h。当然,时间也要因人而异。

晨起可选择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中枢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应多运动,如登山、郊游、放风筝、散步等。

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亦有益于解除春困。当出现困倦时,可利用触碰穴位,给自己一定的刺激,使大脑中枢神经迅速进入清醒状态,从而使困倦得以消除。

春捂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过早脱下冬衣,但“捂”也要适宜恰当,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下身宁热勿冷,已助养阳气。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晨和晚上要注意多添衣物,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尽量使身体保持温暖。

春动

春季阳气升发,重在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锻炼方式,如放风筝、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春游爬山等。但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吃过早饭后过半个小时,等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同时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以舒缓运动为主。

春悦

最后,春天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使自己的情志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肝气调和畅达,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百病生于气,怒伤肝,气逆不顺伤身。心情抑郁也会导致肝气郁滞、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等。所以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的人一定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比如和朋友聊天、外出旅游、听舒缓音乐等,调整好心态,保持好心情才会有一个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