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权谋大师都精通历史,快人三秒

 chengyi0 2018-03-23

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太气人了,今天早上,公司里那个某某某指桑骂槐讽刺我……,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他,后来他走都走了,我想起来:我要是这样这样回击他,他不就哑口无言吗?哎,我当时怎么就反应不过来呢?” 我相信我朋友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也遇到过,正事的时候想不出办法,等到事后嘛,一堆想法冒出来了!很多人只能怪自己天生反应慢,脑子不灵活。

一、快3秒

科学家做过一个研究,比较一流的网球运动员和二流网球运动员,发现两者差别并不在于技术上,就是说一流网球运动员的技术并不比二流运动员更高。但是为什么一流远动员要比二流的远动员更出色更厉害呢?经过反复的数据采集,原来一流网球远动员的反应要比二流网球运动员快2到3秒。注意:是反应快,并不是运动速度。比如跑道上,起跑令一响,反应快的立马起跑,反应慢可能落后1秒才起跑,即使两人的跑步速度一样,起跑慢的也会输。为啥一流的网球运动员会比二流的运动员反应快那么多?

真相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打网球,眼睛盯的是球,追踪的是网球的轨迹,球发出来了,我们才去判断球会怎么走,然后我们再做出反应的动作。但是网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达160公里左右,当我们看到球的轨迹的时候,再做反应动作,往往已经来不及了。二流的运动员打网球,是通过对方的手腕和姿态的大动作来判断,对方一挥腕,球拍还没有击打到球,二流运动员就已经计算出网球大概的运行轨迹,然后做出了应对动作。而一流的网球运动员更厉害,他能够根据对方臀部、腰部、肩膀、手肘、手腕的运动力线的移动,来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对方身体刚有动作,还没有挥腕,一流的运动员就已经知道这个球会什么样的球,大概轨迹会怎么来,提前采取应对手法,就好像等着对方网球过来一样。所以二流网球远动员遇到这种一流网球运动员,只有被调戏的份,毫无还手之力。中国有句糙话:“你一抬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一流网球远动员就有这样的能耐,他一看对方起始动作,就知道对方会挥什么球。

那么这种反应速度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这是运动员长年累月的训练出来,是在数万小时丰富经验的累积下获得的!其实不光运动如此,我们的平时说话办事,大脑的反应速度也是如此。有的人搞不懂为什么我反应慢?——道理很简单,你经验太少,没有东西可以借鉴。

二,为什么谋略家都特别重视历史?

鬼谷子第一篇《捭阖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粤若稽古”。古字的本义指的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即历史——在还没有发明文字的年代,历史是靠口耳相传的。但口耳相传目的不是为了让后人记住祖先的事迹,而是传承祖先留下来的知识经验。鬼谷子第二篇《反应篇》第一句话就讲:“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意思就是那些历史经验丰富的人,他能够根据过往的经验推知现在的局势变化。鬼谷子此篇讲的是怎么刺探对方情报,怎么在谈话中听出对方隐藏的秘密。一开篇就讲历史讲经验,是告诉我们,你没有一个丰富的知识经验做基础的话,我鬼谷子教你的这一套情报刺探秘术,再巧妙也没有用。我鬼谷子再厉害,只能教你技巧,教规则,可是经验没法教。不光是鬼谷子,自古以来,谋略大家都非常的重视历史的经验,战略大师何新在其文章《论战略》中写到:

“…… 博弈发生前,包涵了预设和预测。这种预设和预测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所以可以用类比逻辑的方法建模预测。好的棋手必熟知棋谱。棋谱就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事。熟知棋谱,临盘就无所谓新局或变局,因此好棋手总能应付裕如,那么在 博弈或对抗中就不会临阵无措而仓卒应变……”

三,经验不一定要亲身经历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丰富的经验,行万里路是亲身的经验,读万卷书是吸收历史的经验。当然,有丰富经验的人不一定厉害,因为他可能没有把经验吸收。比如现在有的人很喜欢旅游到处玩,似乎是行万里路,不过基本上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比手拍照,看似体验丰富,但完全没有吸收到有营养的东西。

有丰富的经验不代表厉害,但是厉害的人必然拥有丰富的经验。要注意的是:经验不必一定要来自亲身经历,学习别人的经验也是一样的,读万卷书就是吸收别人的经验,吸收古人的经验。还有一种人,即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在农村里,很多人读书不多,一辈子种地,也很少机会出去,有时候也会出一些很厉害的牛人。不要以为这种人就没经验哦,这种没读过书,没出过门的人,一定是喜欢琢磨事情的,没事,脑袋瓜子就运转,反复琢磨,反复推演,幻想各种可能性,实际上有丰富的内在经验。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升级版,不再学习人类的棋谱,而是完全自己和自己下,自己跟自己对局,通过自己对局来获得经验,照样秒杀人类。所以喜欢思考的人,天天心里面琢磨也能获得不少经验。

据报道美国有一个超级宅男,几十年就呆在家里,基本不出门,也不工作。父母养着,后来父母死了,没人挣钱也没人照顾,不出去工作不行了。可是不会和人打交道啊,怎么办?他跟心理咨询师讲:我没有社会经验,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心理学家告诉他,你在家有看电视吗?宅男说:这个有!特喜欢看,我天天都有看十几个小时,然后把各种电视剧如数家珍,剧情说得头头是道。然后咨询师把他看电视获得的经验用特殊手法整合之后,这个宅男就能正常出去工作了。

四、

经验的主要目的是给我们一个思路借鉴。你有足够多的经验,你就有足够多的思路,在反应上就比别人快。这和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优先调用现成的“案例”,如果大脑空空如也,没有“案例”可调用,大脑就要自己进行运算和分析,但大脑运算和计算机一样的,需要花时间。所以生活中我们才会有“事后诸葛亮”的现象——大脑计算出方案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只能叹息自己反应慢。故临事时应对仓促,正如《论战略》所讲,你是缺少“棋谱”,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你的大脑只能当下现算。如果压力太大,一下子算不出结果的话,你就表现出懵逼的状态,大脑当机了!比如面试的时候,求职者本来就紧张,突然遇到很刁难,没想过的问题,求职者可能就会呃呃呃的傻掉。

因此要反应快,就必须有足够的丰富经验储备,这些经验可以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电视,亲身的体验,或者深入的思考。但我认为读历史是最好的方法。行万里路的亲身体验虽然好,但人的精力和生命有限,无论怎么努力的体验生活,获得也很有限。而读书就快捷了很多。熟读一部史书,你就等于把成千上万人的经验装在你肚子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