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看完病人又是十二点多,深圳的一个女病人,昨天被我们吊痧后,说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觉,很高兴。
下午,我们继续写跟诊日记。老师昨晚跟我们说,叫我们两个跟王蒋、秀梅四人轮流去爬山。我们说,不敢多去爬山,爬一次山就会落下五千字的跟诊日记。老师说,别把写跟诊日记当作任务。
我们那时正在搓药丸,边搓边说。这写跟诊日记,也要趁热打铁,就像搓药丸一样,药泥刚出炉好搓柔软,可一旦稍放久凉后,就会变成硬邦邦,很碍手。我们跟诊日记最好是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如果不去爬山,就能写下更多的跟诊日记,去爬了山也能听老师讲更多的医理药性,真让我们左右为难。
所以今天下午,天气非常好。就由秀梅和几个病号跟老师一起去爬牛头山。

接下来,这篇跟诊日记主要是秀梅爬完山后回来记下的。
到滟湖公园山脚下后,老师便带领他们五人往凌云塔方向走去。老师刚开始爬山就脱下鞋子,说双脚赤足贴地湿性能往下注,引身体湿浊之气排出。
不断往高山上走,能升发清阳,这样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样爬山不就是升清降浊的一个气机运动吗?
秀梅爬山也习惯把双手握拳,攀固在后背腰肾上,这样走路,特别是走山路,每走一步都能培养一点肾气。
由于一路爬山,又说了一些话,一会儿大家都有一些气喘吁吁。秀梅看了《呼吸之间》这本书,知道里面有一种呼吸方法,对于恢复元气很管用,就是“慢吸快呼”,吸的时间多点,呼的时间少点。这种呼吸方法,对于寒湿体质的人很管用。

到凌云塔路上,老师随手采了一大把忍冬藤,《药性赋》说:“忍冬花疗疮疡而解热毒。”这忍冬花包括忍冬藤和金银花。忍冬藤,疏散风热解毒的作用不及金银花,但疏通经络的作用却要强于金银花。同样一株树木一株药草,它的花却偏于疏散风热,清上焦热毒。而它的藤茎却偏于疏通经络。这正是中医取类比象的思想。花轻清上浮,治上焦如羽,上焦风热外感,都选用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等。藤茎如人体经络,上下左右四处延伸,治疗风湿疾病,都选用藤类,取其通络之功。如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忍冬藤等。
牛头山下脚迈开,山谷药香扑面来。
凌云壮志时时在,不悔伏案做书呆。

从凌云塔继续往上爬,老师又开始挖土茯苓。老师这次挖忍冬藤和土茯苓,也是有目的的。老师说,这土茯苓配合忍冬藤,治疗一般的梅毒,成功率达九成之高。这个民间偏方,真是用金子也买不到啊!
老师问,土茯苓有何功效啊?我们随口答道,清热解毒,除湿。
老师说,还有一个重要功效,你们非常容易忽略,那就是通利关节。这土茯苓治疗痛风,关节痹痛,屈伸不利,是专病专药。除了要看到它清热利湿的一面,还要看到它本身能通利关节。

以前有草药郎中传给老师很多民间偏方,叫老师千万别轻易传出去,而老师带我们上山采药时,随药解说,并言这些方都传出去吧!
用土茯苓治梅毒是一定要忌茶的。
这土茯苓长的土质也蛮硬的,老师挖了很深,一不小心就被锄子弄伤了手指,老师说不碍事,虽然鲜血溢出,但老师只用黄泥土抹上,便止血了。血为水,土克水,这正是“水来土掩”的五行生克道理啊!
然后又继续挖土茯苓,这土茯苓肉有些红,质地十分硬,嚼起来还有淡淡的甜味,黏黏的。秀梅听她妈妈说,以前老百姓饥荒没米的时候,就进山挖土茯苓当饭吃,以解饥,所以民间称土茯苓为“硬饭团”或“硬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