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律诗(又名近体诗)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规定就是所谓的绝句律诗格律。与现代诗歌的随意截然不同,十分讲究对仗工整。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排、七排等类型。(五排、七排是五律、七律的延伸,除首尾两联外,各联均要求对仗,本文不再叙述。)每类型有四种格式。(律绝均以首句第二字定平仄)分述如下: 一、五绝、七绝:有平起押两韵或三韵,仄起押两韵或三韵四种类型。 例:仄起押两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韵)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韵) 例:平起押三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韵)千里江陵一日还。(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韵) 二、五律、七律:有平起押四韵或五韵,仄起押四韵或五韵四种类型。 《春望》杜甫(仄起押四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韵) 《登庐山》毛泽东(平起押五韵) 一山飞峙大江边,(韵)跃上葱茏四百旋。(韵)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韵)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韵)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韵) 三、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首、颔、颈、尾)中的颔、颈两联要求对仗,即词性,结构,节奏相对应。如对联句式。不对仗则是“失对”。 四、失粘:所谓“粘”,是指在近体诗的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即该联第二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即该联第一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联对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两句粘联起来。 五、拗救:五言第三字该平而未平为“拗”句,用第四字平声“救”,七言第五字拗,用第六字救。称“三拗四救”,“五拗六救”。有出句自救、孤平拗救、对句相救三种。例如: 林逋《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句自救)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句相救) 六、孤平:孤平是一句诗里没有两个连着的平声字,可在一、三、五位置选择一个平声字与二、四、六上的平声字相连。使之合律。 七、三平尾和三仄尾:根据出句或对句,更换尾字前面两字其中之一的平仄。 八、音韵:目前采用的有【中华新韵】和【词林正韵】两种。自我判断一般一、二声为平声(阴平、阳平),三、四声为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如:妈、麻、马、骂。妈、麻属平声;马、骂属仄声。吗(轻声)也是平声。其他字以此类推。(现在的入声已归入四个部声中去了,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词林正韵】分十九个韵部,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作律诗仍然是区分开的)【以平声为例,真、文、元(半)、庚、青、蒸、侵通用】,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元(半)、寒、删、先、覃、盐、咸通用】。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作古诗词若采用【中华新韵】则应注明【新韵】,不能混用。对音韵的掌握,一是查阅韵部,二是积累。如:无、吴、屋、书、抒、舒、挖、娃等。在古诗词里,有的作平声,有的作仄声。但为数不多。多音字如:重、长、华、为、兴等。须自我衡量在该诗中的读音,判断平仄。 九、检测:1、系统检测,律绝有固定格式,输入系统,现红字,用韵错误,现绿,多音字,重字(一句诗里和叠字除外),失粘,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均显示。2、自我检测,(以七绝为例),根据本人经验,每句2.4.6字,平起: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起: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七律则在七绝的基础上再重复一次。(句尾是韵的音不变) 总之,近体诗能用短少的文字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易传易记。得益于它对字句的推敲锤炼。本人认为,格律诗的创作,一是切入生活,二是立意新颖,三是多读多写,四是不断修改。才能提高创作水平。本人心得体会如下: 学诗感赋 习作诗词费脑筋, 魂牵梦绕总忘形。 字斟句酌翻书典, 改去删来纠仄平。 相互切磋思路广, 共同探讨立篇明。 抛砖引玉多锤炼, 养性怡情雅趣生。
附:绝句律诗格律 格律诗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规定就是所谓的绝句律诗格律。与现代诗歌的随意截然不同,十分讲究对仗工整。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类型。每类型有四种格式。分述如下:(“⊙”表示可平可仄)。 一、五绝 类型一:平起仄落,押二韵,(以第二字为准,下同)。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类型二:平起平落,押三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类型三:仄起仄落,押二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类型四:仄起平落,押三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二、七绝 类型一: 平起仄落,首句不押韵,押二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类型二:平起平落,押三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类型三:仄起仄落、首句不押韵,押二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类型四:仄起平落、首句押韵。押三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三、五律 类型一:平起仄落,押四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类型二:平起平落,押五韵。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类型三:仄起仄落,押四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类型四:仄起平落,押五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四、七律 类型一:平起仄落,押四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类型二:平起平落,押五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类型三:仄起仄落,押四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类型四:仄起平落,押五韵。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从上各类型可看出一些规律,五绝:每句第二字平起为“平仄仄平”或仄起“仄平平仄”两种。第四字韵则相反。五律每句第二字平起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起“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的韵则相反。七绝每句第二、四、六字依次为“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起则相反。七律将绝句重复一遍,依次为“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起则相反。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在实际创作中,以上类型仍可变通,如出现孤平句子,可平可仄符号“⊙”,必须有一个是平声。即在一、三、五位置选一个意同的平声字与二、四、六上的平声字相连,使之合律。 五律、七律要求中间两联词性、结构相互基本对仗。(词性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词组结构如:主谓对主谓,联合对联合,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等。)各联意思衔接。一、二、三、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谋篇上分别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 以上浅见,欠妥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