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紫微斗数的创作原理完整版
2018-03-23 | 阅:  转:  |  分享 
  
紫微斗數的創作原理

(系列一:十八飛星與十天干四化)

資料提供:昕聯斗數教室謝昕潤老師述

張峻祥.林品良.曾阿純.李秀蓉整理

前言

百合命相廣場網站的『紫微斗數的創作原理』文章系列是透過嚴謹的學術理論,有系統地揭開紫微斗數失傳已久的創作架構,各系列都是紫微斗數史上難得一見的經典文獻,首先推出系列一:十八飛星與十天干四化(以下簡稱本文)。

十八飛星的創作與十天干四化的關係乃如骨肉相連般的密不可分,斗數史上類似的文章僅見於本人之著作──斗數四化原理與應用(1999年1月百觀出版社發行),該文堪稱是紫微斗數史上百千年來第一份、也是最完整的資料,發行以來獲致許多斗數研究者的肯定與推崇;而本文是以不同的舖陳手法來說明其多重面觀,內容側重學術性,非常適合所有紫微斗數研究者以及易學研究者研讀。

如果您對於紫微斗數這門學問一直無法透徹,或者是一知半解,那麼,讀通本文,必可打通您的任督二脈,讓您的內力增強數十年。

如果您對於紫微斗數的應用已經極為熟稔,那麼,讀通本文,必能強化您應用技巧的深度與廣度。

如果您是一位易學研究者,那麼,讀通本文,您會發現紫微斗數是一門充分揉合易學理論的應用學科。

內文

▼目錄(文章部份).先天八卦的特點.後天八卦的特點.後天八卦配洛書數.八卦納甲.天干取數.河圖.八卦納支.後天八卦將天干、地支、五行、洛書數、河圖數等參數串成一體.化忌的原理.紫微、天府二大星群之由來,以及在命盤中的排列原理.化祿的原理.化權的原理.文曲代破軍化忌,文昌代天梁化忌.化科的原理.左輔、右弼、文曲、文昌之由來,以及在命盤中的排列原理.後記(綜合探討)

▼目錄(圖表部份).圖1:先天八卦.圖2:後天八卦.圖3:洛書.圖4:後天八卦配洛書數.圖5:先天八卦納甲.圖6:後天八卦納甲配洛書數.圖7:河圖.圖8:24山.表9:八卦配陰陽五行、配洛書數、納甲、納支、配河圖數.圖10:後天八卦九宮配洛書數與河圖數.圖11:天干、地支、洛書數之對應關係.圖12:化忌.圖13:為洛書數命名.圖14:紫微星群的由來(5→1→6→3→8逆行).圖15:天府星群的由來(5→2→7→4→9順行).圖16:紫微、天府星群的佈列.圖17:祿權相生八卦.圖18:祿權相生八卦納甲.圖19:化祿、化權.圖20:化科取自化忌的五個土位-辰土、戍土、丑土、未土、中土.圖21:化科

▼先天八卦的特點▲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如圖1所列為先天八卦,其排列法有一主要的特點:本卦與對卦均為錯卦。所謂錯卦就是由本卦的陽爻變陰爻、或陰爻變陽爻後所得之卦。如震卦,其初爻為陽爻,二爻及上爻均為陰爻,若將其初爻之陽爻變為陰爻,二爻、上爻之陰爻變為陽爻,則變成巽卦。參看圖1,若震卦稱為本卦,則在對角線之巽卦稱之為對卦,餘之乾卦與坤卦、兌卦與艮卦、離卦與坎卦亦是如此。

▼圖1:先天八卦▲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兌 乾 巽 離 坎 震 坤 艮 「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易經繫傳),剛者為陽,就卦爻而言當屬陽爻,柔者為陰,就卦爻而言則歸陰爻。所謂「剛柔相摩」,就此而言可解為陰陽爻互換之意;所謂「八卦相盪」,就此而言可釋為本卦盪到對卦、或是對卦盪到本卦,而在相盪的同時進行剛柔互換,亦即本(對)卦之陽爻置換成對(本)卦之陰爻,或本(對)卦之陰爻置換成對(本)卦之陽爻。故先天八卦中之「本對」在本質上具有陽陰互換、彼此往來、互通有無之意。

▼後天八卦的特點▲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如圖2所列為後天八卦。後天八卦之排列法有二個特點:

一、各本對卦中只有「離坎」二卦是為錯卦,餘各組如「巽乾」、「震兌」、「艮坤」等均非錯卦,象徵彼此不交易往來;

二、四陽卦與四陰卦各自集結。

何謂陽卦?「陽卦多陰」(易經繫傳),圖2中除乾卦為三陽爻,為當然陽卦外,另外坎卦、艮卦、震卦均為單陽爻雙陰爻,陰多於陽是為「多陰」,為陽卦,而乾、坎、艮、震這四陽卦集結成列地位於後天八卦圖的左下半部;

何謂陰卦?「陰卦多陽」(易經繫傳),圖2中除坤卦為三陰爻,為當然陰卦外,另外巽卦、離卦、兌卦均為單陰爻雙陽爻,陽多於陰是為「多陽」,為陰卦,而巽、離、坤、兌這四陰卦集結成列地位於後天八卦圖的右上半部。

▼圖2:後天八卦▲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巽 離 坤 震 兌 艮 坎 乾 ▼後天八卦配洛書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後天八卦取數:即一坎數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據傳述,是由洛書和文王八卦方位相配而來。」(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57、朱文光博士著、老古文化出版。)圖3是洛書數之排列圖,圖4則將洛書數和後天八卦相配。

▼圖3:洛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492



357



816

▼圖4:後天八卦配洛書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4 離

9 坤

2 震

3 5 兌

7 艮

8 坎

1 乾

6 ▼八卦納甲▲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西漢京房易學的納甲,是以八卦統屬歸納了天干的十位數。它的固定律例是:乾納甲、壬;坤納乙、癸;坎納戊;離納己;艮納丙;震納庚;兌納丁;巽納辛。」(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90)如果以先天八卦的圖表來表示,它便如圖5的形式。(謝昕潤註:八卦納甲的法則,係古人觀察月亮在天空中的圓缺以及方位的變化後歸納而成,相關的理論證於東漢魏伯陽真人(又稱火龍真人)所著之『參同契』。)

▼圖5:先天八卦納甲▲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丁 乾

甲、壬 巽

辛 離

己 坎

戊 震

庚 坤

乙、癸 艮

丙 「河洛的象數,自京房以後,所有納甲取數的運用,大體都以後天的八卦取數為標準。」(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90、p91)如果以圖表來表示,它便如圖6之形式。

▼圖6:後天八卦納甲配洛書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4 離



9 坤

乙、癸

2 震



3 5 兌



7 艮



8 坎



1 乾

甲、壬

6 ▼天干取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天干取數「是根據納甲和後天八卦取數而來。按照漢代易學京房納甲之法,乾納甲、壬,乾的後天八卦取數為六,所以甲和壬取數為六。坤納乙、癸,坤數二,所以乙和癸取數為二。艮納丙,艮數八,所以丙取數為八。兌納丁,兌數七,所以丁數亦七。坎納戊,坎數一,所以戊取數為一。離納己,離數九,所以己取數九。震納庚,震數三,所以庚取數為三。巽納辛,巽數四,所以辛取數為四。」(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59)天干取數的對照關係見圖6。

▼河圖▲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孔子對河圖的解說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易鑰p186、陳炳元著、博元出版社)河圖之排列方式見圖7。

▼圖7:河圖▲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所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係指圖內所排列的方位而言,一與六為水,同居於北,二與七為火,同居於南,三與八為木,同居於東,四與九為金,同居於西,五與十為土,相守在中央,各以同類相求,即是五位相得。」(易鑰p186、p187)

河圖不但配合先天八卦,同時亦包括了後天八卦,「河圖既然包含了後天八卦,而洛書的八方位置,亦正和先天八卦相符,這才圖書與八卦相通。」(易鑰、p198)

▼八卦納支▲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納支是由地理上所用的二十四山而來。二十四山相傳漢朝時已有,但不知始於何人。根據圖8的二十四山圖,可知坎納子,艮納丑寅,震納卯,巽納辰巳,離納午,坤納未申,兌納酉,乾納戌亥。」(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109)

▼圖8:24山▲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後天八卦將天干、地支、五行、洛書數、河圖數等參數串成一體▲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將圖2~圖8合併整理得表9

▼表9:八卦配陰陽五行、配洛書數、納甲、納支、配河圖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陰陽 八卦 五行 洛書數 天干 地支 河圖數 陽 乾 陽金 6 甲、壬 戍、亥 9 坎 水 1 戊 子 1、6 艮 陽土 8 丙 丑、寅 5 震 陽木 3 庚 卯 3 陰 巽 陰木 4 辛 辰、巳 8 離 火 9 己 午 2、7 坤 陰土 2 乙、癸 未、申 10 兌 陰金 7 丁 酉 4 詳審表9可發現幾個特點:

吾人可用後天八卦為媒介,分別與天干、地支、五行、洛書數、河圖數形成特定的對應關係。如乾卦:納天干甲壬、納地支亥戍、配洛書數6、配五行陽金、配河圖數9;又如兌卦:納天干丁、納地支酉、配洛書數7、配五行陰金、配河圖數4……等,餘之各卦同理應之。而因為乾卦的媒介,天干甲壬便與地支亥戍、以及洛書數6形成特定的對應關係;因為兌卦的媒介,天干丁便與地支酉、以及洛書數7形成特定的對應關係……等。

就八卦與十天干的對應關係而言,四陽卦(乾、坎、艮、震)分納五陽干(甲壬、戊、丙、庚);四陰卦(巽、離、坤、兌)分納五陰干(辛、己、乙癸、丁)。

就八卦與五行的對應關係而言,四陽卦(乾、坎、艮、震)分配陽金、水、陽土、陽木;四陰卦(巽、離、坤、兌)分配陰木、火、陰土、陰金。

根據這些特點,吾人可將表9中的各卦與各河圖數、各洛書數的對應關係轉化成圖10;另將表9中的各天干與各地支、及各洛書數等三個對應參數轉化成以十二地支為背景的對應圖11,圖11是十天干化忌之雛型。

▼圖10:後天八卦九宮配洛書數與河圖數▲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巽(陰木)

洛書數4

河圖數8 離(火)

洛書數9

河圖數2、7 坤(陰土)

洛書數2

河圖數10 震(陽木)

洛書數3

河圖數3 .

洛書數5

↙ 兌(陰金)

洛書數7

河圖數4 艮(陽土)

洛書數8

河圖數5 坎(水)

洛書數1

河圖數1、6 乾(陽金)

洛書數6

河圖數9

▼圖11:天干、地支、洛書數之對應關係▲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巳 ←己(9)

午 乙(2A)

未 癸(2B)

申 辛(4)

辰 5B 丁(7)

酉 庚(3)

卯 5A 壬(6B)

戍 丙(8)

寅 丑 ←戊(1)

子 甲(6A)

亥 ▼化忌的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由圖11可知十天干分入十地支宮位,不過仍應稍做調整:將戊(配洛書數1)自子位移入丑位,將己(配洛書數9)自午位移入巳位,得圖12。

▼圖12:化忌▲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己(9)

巳 午 乙(2A)

未 癸(2B)

申 辛(4)

辰 5B 丁(7)

酉 庚(3)

卯 5A 壬(6B)

戍 丙(8)

寅 戊(1)

丑 子 甲(6A)

亥 斗數創作者將圖12(或表9)之各天干與其所配對之各洛書數的關係定義為『化忌』,依序如下:甲與6A化忌;乙與2A化忌;丙與8化忌;丁與7化忌;戊與1化忌;己與9化忌;庚與3化忌;辛與4化忌;壬與6B化忌;癸與2B化忌。(說明:甲、壬配6,乙、癸配2,乃二干配一數,為分別之故,筆者將甲配以6A,壬配以6B,乙配以2A,癸配以2B代之。)

筆者研判當初斗數創作者將圖11調整為圖12並定義其為化忌之原因如下:

以後天八卦的觀點而言,圖12中之天干、地支、洛書數對應關係是經由後天八卦納甲、納支、及配洛書數的結果,而後天八卦中各本對卦中,只有「離坎」是為錯卦,餘各組如「巽乾」、「震兌」、「艮坤」等均非錯卦,象徵本對卦之間不相交易往來,此現象可進一步申論為由本卦所串聯的天干與各對應之洛書數間也是不相交易往來的,所以斗數的創作者將這個現象定義為化忌,是以化忌具有不流通、或劃地自限、或自掃門前雪……等之意。(故,化忌就人而言代表冷漠、隔閡、難以溝通;就財而言代表萎縮、週轉不順;就事業而言代表阻礙難行;就身體健康而言代表違和……)

以河圖數的觀點而言,坎(配河圖數1、6,配五行為水);離(配河圖數2、7,配五行為火),此二卦配河圖數時皆奇、偶各一,就單一卦體來說,坎、離二卦本身即合有陰(偶)陽(奇)中和之意。反觀乾(配河圖數9,配五行為陽金)、震(配河圖數3,配五行為陽木)、艮(配河圖數5,配五行為陽土)、坤(配河圖數10,配五行為陰土)、兌(配河圖數4,配五行為陰金)、巽(配河圖數8,配五行為陰木)等六卦若非獨陽便是孤陰,是為陰陽不協調,所以由這六卦所串成一體的天干與配洛書數之對應關係也是不協調的,因此,斗數的創作者將這個現象定義為化忌。

坎卦納戊干子支,離卦納己干午支,而坎、離就前二論點而言應使戊子及己午成相生之象,不過,斗數創作者在此略作調整,將戊移至丑;將己移至巳(圖11),此舉使得十干不入子、午位(坎、離卦)而入其它不相往來之六卦所納的地支位,既然不相往來,所以,斗數的創作者將這個現象定義為化忌。

探討:

天干夾帶著「洛書數」落入地支,此「洛書數」即是後來的衍生物—星。斗數創作者將各「洛書數」分別命名如下:1→天機;2A→太陰;2B→貪狼;3→天同;4→天梁;(文昌代天梁化忌,詳見文曲代破軍化忌,文昌代天梁化忌)5A→紫微;5B→天府;6A→太陽;6B→武曲;7→巨門;8→廉貞;9→破軍。(文曲代破軍化忌,詳見文曲代破軍化忌,文昌代天梁化忌)

將上述諸星名代入圖12得圖13。

▼圖13:為洛書數命名▲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9(破軍)

巳 午 乙

2A(太陰)

未 癸

2B(貪狼)

申 辛

4(天梁)

辰 5B(天府) 丁

7(巨門)

酉 庚

3(天同)

卯 5A(紫微) 壬

6B(武曲)

戍 丙

8(廉貞)

寅 戊

1(天機)

丑 子 甲

6A(太陽)

亥 ▼紫微、天府二大星群之由來,以及在命盤中的排列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易鑰(p189):「一至十數五居中,所以五為中心……是在中心位置,可上可下亦可東可西,等於把握了重心,所以五是中數亦是心,能使上下四方平衡,身心亦平衡,所以書云允執厥中,能夠厥中,才可以應變御變,我們必須了解中數的五是象數關鍵之一,亦是善用易者執常御變,通變求常的方法之一。再說五是半數,因為只有五介於生成體用之間,生數得之體始備,成數得之其用始全,所以不論生成體用,都不能離開它,它是陰陽變化的中樞。」若此,將圖12及圖13所列諸洛書數以一水平虛線分隔成上下二部份,位於中宮之數5亦被分割成5A及5B,該圖之洛書數呈下列規則:

水平虛線之下半部:自5Α(在中宮)→至1(在丑)→至6Α(在亥)→至6Β(在戌)→至3(在卯)→至8(在寅),這些洛書數形成逆時鐘方向排列的規則性(5→1→6→3→8),而之所以逆時鐘方向排列乃因這些洛書數係對應四個陽卦(乾、坎、艮、震),陽象天,「天道逆(左)旋」之故。

水平虛線之上半部:自5Β(在中宮)→至2Α(在未)→至2Β(在申)→至7(在酉)→至4(在辰)→至9(在已),這些洛書數形成順時鐘方向排列的規則性(5→2→7→4→9),而之所以順時鐘方向排列乃因這些洛書數係對應四個陰卦(巽、離、坤、兌),陰象地,「地道順(右)旋」之故。

易鑰(P212):「河圖洛書,本陰陽一氣所出,五行、八卦、九宮、十干、十二支、五聲、十二律一切盈虛消息之所由生。」「先天河圖,後天洛書,為八卦之原,所以相通。」回到圖10,中宮有洛書後天數5,與艮方之河圖先天數5相通,更進一步說,原本在中宮之5動起來了,而且進入艮卦所對應之寅宮。

依天道逆旋法則,將5Α→1→6Α→6Β→3→8依逆時鐘方向排入地支位,惟不入子位卻入午位,得圖14,該圖所佈之星即習稱之紫微星群;又依地道順旋法則,將5Β→2Α→2Β→7→4→9依順時鐘方向排入地支位,惟不入午位卻入子位,如圖15,該圖所佈之星即習稱之天府星群。

▼圖14:紫微星群之由來(5→1→6→3→8逆行)▲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巳 8(廉貞)

午 未 申 辰 ↖

3(天同)

酉 卯 5A(紫微)

↙ ↑

6B(武曲)

戍 5A(紫微)→

寅 1(天機)→

丑 子 ↑

6A(太陽)

亥 ▼圖15:天府星群的由來(5→2→7→4→9順行)▲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7(巨門)→

巳 午 4(天梁)

↓未 申 ↑

2B(貪狼)

辰 5B(天府)

↙ 酉 ↑

2A(太陰)

卯 戍 ↑

5B(天府)

寅 丑 9(破軍)

子 亥

探討

圖10位於中宮的洛書後天數5,與位於艮方的河圖先天數5互感而生紫、府二大星群。「易數無不由中而為出發點,中則上下前後都是各得其半,易數無不以平為標準,平則左右輕重亦均是各佔其半,陰陽剛柔一切錯綜變化,無不由此半與彼半進退交易之作用而發生變化影響。」(易鑰、p190)斗數之紫、府二星群的設計精神乃自洛書後天數5與河圖先天數5互感而出,並且充分、貼切地應用了易數5之為半的抽象理則,而「上下各得其半」地佈列於十二地支當中,準此而言,熟敢言紫微斗數沒有創作原理?

為何紫微星群逆行佈列,天府星群順行佈列?如前所述,諸星不過是洛書數的代名詞,斗數設計者將洛書九宮數一分為二便得「上下各得其半」,而且中宮數(5)也分別與下半部之數(1、6、3、8)及上半部之數(2、7、4、9)結合,形成5→1→6→3→8以及5→2→7→4→9兩大數串,前者因與後天八卦之四陽卦相配,陽象天,「天道逆(左)旋」,故紫微星群逆行佈列;後者因與後天八卦之四陰卦相配,陰象地,「地道順(右)旋」,故天府星群順行佈列。

同時紫微星群派廉貞入午火位,以及天府星群派破軍入子水位,此舉與太極陰、陽二儀中各有一點陽、陰確有異曲同工之妙。此佈列法則再次印證了斗數之設計精神與法則與易之太極相通,故古賦文曰:「斗數之列眾星,猶大易之分八卦。」

將圖14及圖15合併成圖16,該圖在「化祿」一節中會再次談到。

▼圖16:紫微、天府星群的佈列▲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7(巨門)

巳 8(廉貞)

午 4(天梁)

未 申 2B(貪狼)

辰 3(天同)

酉 2A(太陰)

卯 6B(武曲)

戍 5B(天府)

5A(紫微)

寅 1(天機)

丑 9(破軍)

子 6A(太陽)



▼化祿的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首先,「如圖1之先天八卦,使乾、坤二卦位不動(天地定位);使離、坎二卦位互換(水火相射);使兌、震、艮、巽四隅卦同時逆轉二卦位,令其仍入四隅位,轉位後仍不脫山澤通氣,雷風相薄之理。」(斗數四化原理與應用p49、謝昕潤著、百觀出版社)如此,可得如圖17之變體卦,筆者將之暫稱為「祿權相生八卦」。

▼圖17:祿權相生八卦▲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巽 乾 艮 坎 離 兌 坤 震 其次,將表9中各卦所納得之天干分別置入圖17之各卦,得圖18。

▼圖18:祿權相生八卦納甲▲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辛 乾

甲、壬 艮

丙 坎

戊 離

己 兌

丁 坤

乙、癸 震

庚 接下來,使圖18中之十天干所在之八方位與圖16之洛書數重疊,並擴散轉化成如圖19之地支十二宮位(惟不入寅,申位)。

▼圖19:化祿、化權▲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巽辛

7(巨門)

巳 乾甲

8(廉貞)

午 乾壬

4(天梁)

未 申 坎戊

2B(貪狼)

辰 艮丙

3(天同)

酉 兌丁

2A(太陰)

卯 離己

6B(武曲)

戍 5B(天府)

5A(紫微)

寅 坤乙

1(天機)

丑 坤癸

9(破軍)

子 震庚

6A(太陽)

亥 斗數創作者將圖19中之各天干與其所配對之各洛書數的關係定義為『化祿』,依序如下:甲與8化祿(洛書數8,取星名為廉貞);乙與1化祿(洛書數1,取星名為天機);丙與3化祿(洛書數3,取星名為天同);丁與2A化祿(洛書數2A,取星名為太陰);戊與2B化祿(洛書數2B,取星名為貪狼);己與6B化祿(洛書數6B,取星名為武曲);庚與6A化祿(洛書數6A,取星名為太陽);辛與7化祿(洛書數為7,取星名為巨門);壬與4化祿(洛書數4,取星名為天梁);癸與9化祿(洛書數9,取星名為破軍)。

筆者研判當初斗數創作者將圖19之天干地支的關係定義為「化祿」之原因如下:

以先天八卦的觀點而,先天八卦中各本對卦均為錯卦,在本質上具有陰陽互換、彼此往來、互通有無之意。而圖17中變體八卦之本對卦的陰陽互換關係與先天八卦相通,當然也具有其本質---彼此往來、互通有無,而且這些本質係建立在「剛柔相摩,陰陽互換」的基礎上,符合「生生之謂易」的大原則,也就是屬於良性的互動能量,所以「化祿」具有正面的涵意。

▼化權的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在「化祿」原理之後,緊接著要揭露「化權」原理,因為這兩者乃是同源。

「八卦相盪」,在圖17與圖18中之「祿權相生八卦」之盪法係:乾坤互盪、艮兌互盪、坎離互盪、震巽互盪。基於這個相盪法則,如圖19中由十二地支所形成之宮位亦可「本對宮相盪」,配合圖17及圖18詳述各天干化權原理如下:

甲干:甲在午宮,其能量為「廉貞化祿」,盪到對宮子位時轉能量為「破軍化權」,地支相盪在子午線。

乙干:乙在丑宮,其能量為「天機化祿」,盪到對宮未位時轉能量為「天梁化權」,地支相盪順旋至丑未線。

(說明:以上甲、乙乙干所盪之宮位係分別自午至子、自丑至未,以「祿權相生八卦」而言,午未與子丑尚在「乾坤」二卦相盪之範圍內。)

丙干:乙干自丑宮盪至未宮後,若以地支的相盪順序法則而言應順旋至寅申線,惟寅、申二宮位不納天干,故再順旋至卯酉線,以「祿權相生八卦」而言亦由原「乾坤」線順旋到了「艮兌」線。此時丙干在酉宮之能量為「天同化祿」,而原本在乙干化祿的天機至丙干時昇華為化權,用以連延自「乾坤」線順旋至「艮兌」線之生氣。

丁干:丁在卯宮,其能量為「太陰化祿」,盪到對宮酉位時轉能量為「天同化權」,地支相盪在卯酉線。

戊干:以「祿權相生八卦」而言,由丁干到戊干,亦是由「兌艮」線順旋到了「坎離」線,此時戊干在辰宮,其能量為「貪狼化祿」,而原本在丁干化祿的太陰至戊干時昇華為化權,用以連延自「兌艮」線順旋至「坎離」線之生氣。

己干:己在戌宮,其能量為「武曲化祿」,盪到對宮辰位時轉能量為「貪狼化權」,地支相盪在辰戍線。

庚干:以「祿權相生八卦」而言,由己干到庚干,亦是由「離坎」線順轉到了「震巽」線。此時庚干在亥宮,其能量為「太陽化祿」,而原本在己干化祿的武曲至庚干時昇華為化權,同以連延自「離坎」線順轉至「震巽」線之生氣。

辛干:辛在巳宮,其能量為「巨門化祿」,盪到對宮亥位時轉能量為「太陽化權」,地支相盪在巳亥線。

壬干:以「祿權相生八卦」而言,由辛干至壬、癸干,則是由「震巽」線又回到了「乾坤」線。壬在未宮,其能量為「天梁化祿」,惟地支丑未相盪己為先前乙干所使用,故壬在未宮盪向對宮時借用丑宮之鄰──寅宮內之「紫微」化權。凡習堪輿者必知堪輿所用之羅盤含二十四山,每卦各佔三山,其中後天艮卦就是含丑宮與寅宮,故壬干化權之宮位取寅代丑仍符卦理。

癸干:癸干在子宮,其能量為「破軍化祿」,惟地支子午相盪亦已為先前甲干所使用,故癸在子宮盪向對宮時借用午宮之鄰──巳宮內之「巨門」化權,用巳火替午火亦符五行。

至此,十天干化祿、化權之諸星終被確定,將其歸納如左:甲干:廉貞化祿、破軍化權。乙干:天機化祿、天梁化權。丙干:天同化祿、天機化權。丁干:太陰化祿、天同化權。戊干:貪狼化祿、太陰化權。己干:武曲化祿、貪狼化權。庚干:太陽化祿、武曲化權。辛干:巨門化祿、太陽化權。壬干:天梁化祿、紫微化權。癸干:破軍化祿、巨門化權。

▼文曲代破軍化忌,文昌代天梁化忌▲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在此,回過頭來說明為什麼文曲代破軍化忌,文昌代天梁化忌?筆者推測有兩種可能性:

參考圖19,因為乾納甲、壬二干,而甲、壬二干又分入午、未二宮,其中午宮內之廉貞在後天八卦納甲時己被丙干化忌,意味著在「祿權相生八卦」中同含於乾卦的廉貞、天梁二星,已由廉貞代表化忌,故天梁不再化忌,而由另個能量──文昌代之;同理,因為坤納乙、癸二干,而乙、癸二干又分入丑、子二宮,其中丑宮內之天機在後天八卦納甲時也已被戊干化忌,意味著在「祿權相生八卦」中同含於坤卦的天機、破軍二星已由天機代表化忌,故破軍不再化忌,而由另個能量──文曲代之。

紫微斗數的原始創作仍是「己干破軍化忌」、「辛干天梁化忌」,可是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被有心人士刻意竄改為己干文曲化忌、辛干文昌化忌,以致現今所用者皆是後者。

▼化科的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將圖13中位居中土的紫微、天府,及分居辰、戌、丑、未四土(庫)位的天梁、武曲、天機、太陰等單獨列出,另以圖20之方式表現。斗數化科時係以十天干配上述六顆星,尚不足四顆星則另以左輔、右弼、文曲、文昌填補(如圖21)。

▼圖20:化科取自化忌的五個土位-辰土、戍土、丑土、未土、中土▲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巳 午 癸

2A(太陰)

未 申 己

4(天梁)

辰 庚

5B(天府) 酉 卯 乙

5A(紫微) 甲

6B(武曲)

戍 寅 丁

1(天機)

丑 子 亥

▼圖21:化科▲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巳 午 癸2A(太陰)

未 申 己4(天梁)

辛(文曲)

壬(左輔)

辰 庚

5B(天府) 酉 卯 乙

5A(紫微) 甲6B(武曲)

丙(文昌)

戊(右弼)

戍 寅 丁1(天機)

丑 子 亥 斗數化科時以十天干中的五個生數──甲(1)、乙(2)、丙(3)、丁(4)、戊(5)分別與後天四陽卦中的戌土、中土、丑土搭配,得如下列結果(參考圖21):甲干在戌土使武曲化科;乙干在中土使紫微化科;丙干在戌土使文昌化科;丁干在丑土使天機化科;戊干在戌土使右弼化科。

(說明:其中戌土配三天干係因戍為陽支,故配甲、丙、戊等三陽干,而甲乃十天干之首,是以配乾卦所對應之洛書數6(取名為武曲);餘之丙、戊二干則另創兩顆星「文昌」、「右弼」分別對應之。)

同理,以十天干中的五個成數的──己(6)、庚(7)、辛(8)、壬(9)、癸(10)分別與後天四陰卦中的辰土、中土、未土搭配,得下列結果(參考圖21):己干在辰土使天梁化科;庚干在中土使天府化科;(註一)辛干在辰土使文曲化科;壬干在辰土使左輔化科;癸干在未土使太陰化科。

※說明:其中辰土配己、辛、壬三干係因:

己干為成數6,與生數為1之甲干具有一六共宗之同質性,故己干配置在甲干所在之戌土的對宮──辰土,而甲干配先前談化忌原理時落在戍宮的武曲(洛書數6)化科,因此,由己干配先前談化忌原理時落在辰宮的天梁(洛書數4)化科,一前一後之間具有對稱性;

辛干為成數8,與生數為3之丙干亦具有三八為朋之同質性,故辛干配置在丙干所在之戌土的對宮──辰土,而丙干配「文昌」化科,所以另創「文曲」與辛干化科亦有其對稱性;

若按上述辛干化科之理,應由癸干(配數為10)入辰土,惟斗數創作者將壬干(配數為9)與癸干互換,筆者推測其原因可能有二:1、使壬(陽干)入辰(陽支),癸(陰干)入未(陰支);2、癸居十天干之末,又是陰干,所以配置由先前談化忌原理時對應在未宮的坤卦(洛書數2,取星名為「太陰」),以取得與之前十天干之首甲化科時配乾卦之前後呼應與對稱性。

註一:斗數界對於若干四化之星有不同看法,其中庚干化科之星亦受爭議,一說太陰化科;一說天同化科;一說天府化科。

就學理而言,就本文推演過程中可以很明確地看出:自化忌、化祿一路至化權與化科,均符合易理、陰陽、五行、先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及八卦納甲、納支等基本法則,而且前後相連,環環相扣。讓我們回到庚干化科這個議題,參考圖21,其中土具有「紫微」與「天府」二星,其中「紫微」用於乙(生數2)干化科,那麼同在中土的「天府」於庚(成數7)干化科,不僅上下對稱,也符合河圖先天數中「二七同道」之理則。

就邏輯而言,中土與辰、戌、丑、未四土位共有「紫微」、「天府」、「天梁」、「武曲」、「天機」、「太陰」等六顆星,設計上將此六顆星分配給十天干中的六個,所餘未能配置之四天干(丙、戊、辛、壬)再對分為二,分至具有對稱性的辰、戌二宮亦屬合理。若說庚干為太陰化科,癸干亦是太陰化科,同一顆太陰星在兩個天干化科,不僅邏輯強度不夠,論者也應提出合於學理依據之探討與說明。

就實際驗斷上,亦是庚干天府化科之驗度高於庚干太陰化科。

至於庚干天同化科之說就更不具學理基礎,亦不合乎邏輯了。

▼左輔、右弼、文曲、文昌之由來,以及在命盤中的排列原理▲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在斗數創作天干化科原理的同時,連帶地規範了月系星左輔、右弼,及時系星文曲、文昌在斗數命盤中的排列法則:左輔、文曲皆起辰宮,而且順排的原因是因為辰宮在後天八卦的配置中是屬於四陰卦的一方,陰為地,「地道順(右)旋」之故;同理,右弼、文昌皆起戌宮,而且逆排的原因是因為戌宮在後天八卦的配置中是屬於四陽卦的一方,陽為天,「天道逆(左)旋」之故。

▼後記(綜合探討)▲回目錄(文章部份圖表部份)

壹.

圖12,丙干在寅位時化忌,洛書數為8;圖19,甲干在午位時化祿,洛書數亦為8(姑且將此數命名為廉貞星)此即形成了天干、地支、洛書數三者間之複雜關係:

洛書數(即所謂的星)與天干的關係:洛書「數」與天干形成特定的四化對待,如8(廉貞星)與甲成化祿關係,與丙成化忌關係;1(天機星)與乙成化祿關係,與丙成化權關係,與丁成化科關係(斗數四化原理與應用),與戊成化忌關係….等。

洛書數(星)與地支的關係:如1(天機星)自化祿,化權,化科,到化忌一直都在丑位;3(天同星)在酉位化祿及化權,在卯位化忌;2A(太陰星)在卯位化祿及化權,在未位化科及化忌……洛書數(星)即與地支形成某種特定關係。

天干與地支的關係,甲干在午支化祿,在亥支化忌;乙干在丑支化祿,在未支化忌……就此干支之對應關係間衍生以下觀念:四化之創作原理在強調「天干(動能)」與「地支(位能)」之生剋關係(此觀念與子平八字相通)亦即先八卦所延伸之祿主生(吉),後天八卦所延伸之忌主剋(凶)。就此觀念在實際推命時可衍生出某宮職之天干,若發射四化可能分別與四個地支宮職交易,卻未必會與發射天干之宮職形成三方四正或夾、輔關係,因此,四化推命方式是打破宮垣界限的。

貳.

斗數命理一說銳化自「策天十八飛星」,筆者無力考查,不過就鐘義明先生於「紫微隨筆、元集」中所提「斗數所用之星,可分為斗星(北斗系,南斗系)及吉凶星(神煞);吉凶神煞大多是沿襲祿命法,星宗所使用者,……很可能是明、清兩代的江湖派斗數論命術士所加入。」

若此,將斗數所用之星粗分為參與四化之飛星群,以及吉凶神煞(約百來個)二大類,而這二大類後來竟然演變成二大論命系統,系統一:以天干四化結合十八飛星演成專以四化論命之模式;系統二:以十八飛星結合百來個吉凶神煞演化出以星性論命之模式。而同一套創作理論竟然演化出四化推命與星性推命二大模式,這可能是斗數創作者始料未及之處。

當然,也有綜合四化、飛星、及一百多個吉凶神煞合參推命者,不過,這一百多個吉凶神煞之原始創作學理為何?以及當這些吉凶神煞與四化或十八飛星之原意產生衝突時,該如何科學而且精確的整合或淘汰?

在此,筆者節錄張覺先生於其大作《六爻神卦》中的一段論點,藉前人多年的經驗供讀者們一個判斷的參考:『神煞之說,從古至今的各種命書及卜筮書中論述多達百餘種,有的甚至僅以神煞而斷吉凶,但僅用神煞而不注重用神者,往往多不應驗。明代易學大家劉伯溫在《黃金策》總斷中,明確指出了僅用神煞和六神斷吉凶的錯誤!說「虎興而遇吉神,不害其為吉,龍動而逢凶曜,難掩其為凶,……,以疾病大宜天喜,若臨凶煞必生悲,出行最怕往亡,如系吉神終獲利,是故吉凶神煞之多端,何如生剋制化之一理?」清代八卦聖師野鶴老人在《增刪卜易》總結經驗,認為:「諸書星煞最多,余留心四十餘載,獨驗貴人、祿神、驛馬、天喜,然亦不能獨操禍祝福之權。用神旺者,見之愈吉,用神失陷,雖有如無。」所以,斷卦以用神為主,而神煞只是輔助之用。』

再讓我們回到原點來思考這些問題。根據本文的推演過程與結果可知:紫微斗數的最原始創作結晶只有十六顆星(紫微星群六顆、天府星群六顆、加上左輔、右弼、文曲、文昌等共十六顆),以及十天干與這十六顆星的四化關係,這一部份是紫微斗數最上乘的精華,也是整套紫微斗數用神之所在,至此,您看出端倪了嗎?

參.

紫微斗數是一連串數的演化。

斗數分別對各洛書數命名,如「1」命名為「天機」、「7」命名為「巨門」……等,所以各個飛星本身就是「數」的代名詞;

天干是十進位「數」,地支是十二循環「數」,而構成一張斗數命盤的三大主角:『宮、星、四化象』,宮就是十二地支「數」、飛星就是洛書「數」,四化象則統合了天干、地支與洛書數,也是「數」;

「紫微星」代替洛書中宮數5,「5是半數,不論生成體用,都不能離開它,它是陰陽變化的中樞。」(易鑰),故「紫微帝座以輔弼為佐貳,作數中之主星,乃有用之源流。是以南、北斗集而成數,為萬物之靈。」(星垣論)由以上可見,紫微斗數是一連串數的變化。

肆.

易喫:「易者,一易而無不易,上下易,陰陽易,此所以成天地之用。而乾坤之位,豈有一定而不易之理……是以八卦陰陽,都要活著,先天後天之圖,祇存其大體梗概,萬不可拘滯泥執」。此段話說明了易理、術數在在都要活用。

在眾多命理術數當中,斗數是極為獨特的一支,尤其四化,更是出眾,因為,四化的設計理念確確實實、圓融地活用了易理、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先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及八卦納甲、納支等所有中國五術文化的基本法則,是統合中國五術各基本規則的超高智慧表現,應是出自超級行家之手。

更重要的是斗數設計四化的同時,也連帶設計了紫微星群、天府星群、左輔、右弼、文曲、文昌等諸「星」,不僅設計了這些星,同時也規範了這些星在斗數命盤中的排列法則與順序。所以,紫微斗數若掃四化不談,則星頓時無立錐之地,這是斗數中人不得不有的基本認知。在過去,在現代,多少斗數中人或不知斗數基本學理,或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或妄加附會空穴來風,致斗數命理學一路走來搖搖晃晃,跌跌撞撞,筆者特將斗數四化的原理公諸於世,以扶正四化在斗數中的地位,進而端正紫微斗數在命理學界、五術界中之視聽。

伍、

紫微斗數與河洛理數同源而分流。

「所謂河洛理數,顧名思義,當然不外以河圖、洛書的數理為準則。不過它的方法,是以天干十位數,地支十二位數,配合八卦的象數而構成一套理念性,抽象性的計算公式。它是淵源於西漢易學象數的納甲方法,發展為另一種推命的公式和學理。」這是《易經的星命與占卜》一書(p90)中對河洛理數的一段描述,若將這一段文字一開頭的「河洛理數」換成「紫微斗數」,則可發現,該段文字幾乎是為了紫微斗數的創作根源所寫的。

在往後的發展方面,河洛理數朝向由數起卦,再由八卦相盪成本命卦方向延伸;紫微斗數則由數轉化成星、及天干與數的對應關係定位四化。「況且在中國推算星命的各種成方法中,真正以易理為主體的,只有河洛理數一書,別無它書。」(易經的星命與占卜、p89)筆者認為,除了河洛理數一門之外,還要加上紫微斗數。至於它推斷現實人生際遇的準確度如何,那是另一命題,此中大有天文科學與星命哲學的雷同之妙與矛盾之處,當另闢專題討論之。

全文畢



本文之著作權為謝昕潤老師所有,非經授權不得翻製、轉載

献花(0)
+1
(本文系dailibin11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