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

 彼岸流年︶ㄣ 2018-03-23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
     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
“这是哪儿来的肉?”


   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

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

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


 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
     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大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

     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

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丈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

“清明柳”,又把

寒食节之后的一天

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

                                  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

                                 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

                                  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

                                                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

                                                     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风俗。图片来源于网络据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每年到了清明节,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交通现象非常的拥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风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每年到了清明节,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交通现象非常的拥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风俗。图片来源于网络据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每年到了清明节,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交通现象非常的拥堵。

传统节日清明节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人间流亡,其他的臣子看太子落难,都纷纷离去,只剩下少部分臣子追随,而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个。太子在躲难期间饿昏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安全回国,做了君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子做了君主后,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