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 逻辑思考,让你从本质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飞扬0288 2018-03-23

杨绛先生在为《钱钟书手稿集》所作序文中写道: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这就是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那么,为什么伴随着“写”这个动作,记忆效果就会好呢?这其实与我们大脑的工作程序有关。记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陈述性记忆”,也就是“用大脑记住”,比如读、背诵,所有信息会经过“海马”的过滤,所以想要记住的东西不一定都被记忆下来。

而记忆的另一种类型是“动作性记忆”,也就是“用身体记住”,比如游泳、骑自行车,此时不需要经过海马过滤,而是通过“大脑基底核”和“小脑”的神经回路网进行处理,当动作被记忆在神经回路网里之后就很难被忘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时候背诵的诗词,长大了会忘,而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长大了,就算很久不骑,想骑的时候还是会骑。

所以,前面我们提到的“写笔记”这个动作,不仅是用大脑记住,而且还使用了身体的一部分——手。所以,不仅更有利于记忆的固定,还会使思维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就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而存在的一种思考方式。借由笔记这种有形的物品,将你的思考从大脑中抽离出来,转变成文字和图表,使其可视化、具体化和条理化,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使你最终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的作者大岛祥誉,曾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是一位资深管理咨询师,他将在麦肯锡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结合自身的经验,著成《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问题解决方法与技巧》等书。而《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则是极具针对性的一本书,那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像麦肯锡的咨询师一样,利用笔记思考法来高效解决问题

作者从心态、方法、技巧、功用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分别对应书中的四个章节。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心态

这个部分可以看做是使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解决问题的准备工作,一个是物质上的准备,一个是精神上的准备。

1. 物质上的准备

如果你愿意,可以准备3个笔记本:

横线笔记:用于收集信息

方格笔记:用于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麦肯锡笔记:用于发表成果

当然,如果你觉得用3个笔记太麻烦,也可以只用一个方格笔记本。

2. 精神上的准备

你需要认识到,笔记,并不是只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加深思考,整理思路,解决问题,可以看作你的“第二大脑”,所以笔记乱一点也无妨,因为整洁并不是目的。

第二部分: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用一个具体的案例-“A商品销量不佳”,对如何使用笔记思考法解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方法的精髓。作者将笔记思考法解决问题分成了4个步骤:

第1步:设定本质问题

用横线笔记全面收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成三类:问题所在(Where)、原因(Why)和对策(How),写在方格本中。对于“A商品销量不佳”这个问题,首先将收集到的信息分成了下面三类,并逐条列出: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区分三种信息,不要混淆。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找到真正的问题,也就是论点,然后通过分析与有关联的因素,修正认知偏差,进而建立假设。

按照上述方法,作者发现“城市部销量很好”与“专卖店的销量很好”似乎存在关联性,那就可以将上述两点提取出来——“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方法”作为问题所在(Where),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方法能够提供什么灵感?

第2步:建立假设

建立的假设最好选取提问形式,而且要具体。

对于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应该提高A商品城市部的销量”这样一个提问式的标签作为假设,进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对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支援来提高A商品的销量

用方格笔记对关注的信息按照“事实”、“解释”和“行动”进行分组,也就是列出常说的“空雨伞”图表。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区分主观判断与事实,不要将不通的问题和信息分到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成果产生偏差,比如说不要将“每次我带伞出门都不会下雨”这种解释分到“事实”这一组里,因为这只是个人主观上的看法。

好了,现在假设建立以后,还需要根据假设描绘出解决问题的整体的故事线,也就是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起、承、转、合,此时要用到的是横线笔记和方格笔记。

基于前面建立的假设,我们可以这样描绘解决这个问题的故事线: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验证假设来确认这个故事线是否正确。

第3步:验证假设

为了验证假设,需要我们带着这个假设再去现场调查,此时用到的是横线笔记。

能否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事前准备,一个是临场发挥

关于事前准备,在你去现场调查之前一定要在横线笔记上拟定提问列表,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设定问题,也不会因为到了现场出现的各种状况而漏掉某些重要的问题,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这和访谈节目主持人在采访嘉宾之前一定要做功课是一个道理。

针对上述“加强对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支援可以提高A商品的销量”这个假设,我们可以列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城市部专卖店接待顾客的平均时长是多少?

问题2:城市部专卖店的接待内容是什么?

问题3:如何应对顾客的疑问?

然后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到了现场,此时,考验提问功力的时候到了,就像一位好的访谈节目主持人能够通过不断地追问,挖掘嘉宾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我们在现场访问的时候,也需要通过不断地追问来一步步地接近问题的本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重复5次为什么”的提问方式。比如当我们提出“有没有与A商品相似且销量很好的商品?”这个问题之后,可以采用如下的追问方式:


我们由问题A引出了问题B,得到答案之后,就会得出一个假设:A商品虽然价格比B商品低,却销量不佳的原因是没有试用品,接着我们用问题C对试用品问题进行再次提问,验证了假设,从而得到了最终原因就是A商品没有试用品。

可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3次追问就可以得到最终答案,而对于更加复杂的问题,可能就需要重复5次问为什么,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第4步:总结成果

那么,现在就到了总结成果这一步,一般来说,给客户的提供的提案是以PPT的形式呈现的,这里还需要用笔记本建立概要,也就是相当于用笔记打草稿,需要用到的是麦肯锡笔记和方格笔记。

具体来说,可以先建立一个提案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中将“事实”和“支撑事实的理由”全都概括进来,这里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加重号形式”,一个是“金字塔结构”。


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从上至下,按照“3的乘方法则”,依次列出主张、理由和根据,是从成果的雏形倒推回去,推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可以使你的提案更有逻辑和说服力,简单易懂,因为客户想要看到的就是有理有据的分析。

这时,你就可以开始制作提交给客户的PPT了,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遵循3个原则:

原则1PTI视角

首先需要你思考向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传达最有效。

原则2:一个图表、一条信息

最本质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像晶体一样美丽而又具有强度,所以制作展示资料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为了得到晶体而进行的提纯过程,提纯的过程就是提炼要点、去除杂质信息的过程,如果你觉得结晶化的过程难以理解,那么把这看作蒸馏酒的过程,是不是更好理解呢。

原则3:3的乘方法则

就是用“3的乘方”来构成和展开成果,限定了范围,可以强迫你提炼信息,防止毫无节制地添加成果,使你的工作既高效又有品质。

至此,使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按照上述4个步骤,已经将前面提到的“A商品销量不佳”的问题解决,我们来总结一下整个流程:

第三部分:技巧

技巧1:活用“3C”框架

从上述麦肯锡笔记法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中,可以发现几乎哪一步都少不了分组归类,这里作者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技巧——活用“3C”框架,就是将公司顾客竞争对手的情况分别列出来,这样可以全面、公正地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高估自己和自己公司的强项,从而做出客观的评价。

这种方法在你想要跳槽的时候,非常有效。作者举例进行了说明:如何在跳槽时提出自己的强项。

不仅是跳槽,在开始任何行动之前,都可以在笔记上采用“3C”框架整理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技巧2:合并同类项

用笔记本还可以解决时间管理问题,当你记录了时间使用情况以后,合并同类项,将同样的事情整合到同一个时间。比如之前你随时使用Foxmail接收邮件,一看到有新邮件就立刻进行回复,这样做会让收发邮件这项浮浅工作占用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那么不如将收发邮件的时间固定在合适的时间,比如上班后和下班前,或者午饭前和午饭后,这样其他时间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工作。

第四部分:功用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围绕如何使笔记思考法让你的生活更好来谈,不管是笔记大小的选择,还是选择做“一本派”或“两本派”,还是使用笔记思考法自省或是整顿你的内心,都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笔记思考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介绍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作者大岛祥誉将“写笔记”在解决问题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取出来,从设定本质问题、到建立假设和验证假设,再到最后的总结成果,作者用一个贯穿始终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其中,逻辑思考法是笔记法解决问题的关键。

跟随作者的思路,我们将会学习麦肯锡咨询师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但是,掌握了方法论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看你如何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活用,它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中,也可以用在生活中。

最后,不要忘了,使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活用笔记思考法,让它成为你工作中的利器,让笔记既成为工作的起点,也成为解决问题的终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