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不合格的地图,给《水浒传》埋了两个极大的BUG

 汕头能率 2018-03-23

01


梁山好汉第一次以团队的形式集体亮相是因为什么事儿?可能每个《水浒传》的爱好者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智取生辰纲。


在这一个章节,情节设置也算是丝丝入扣,不管是杨志这一方还是晁盖这一方,几乎每个重要人物的形象都活灵活现,以至于这一段还入选了中学的语文教材。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杨志从大名到开封,为什么要经过郓城?


我们看看原文啊。杨志要帮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送生辰纲到开封府的蔡京家中,我们从地图上看,这段距离步行大约是200公里,基本上可以从北到南走直线。


但是杨志偏不,他设计的线路是先向东南经过郓城县,然后再转向西南去开封,全程大约300公里,足足多出了一半。



也就是说,杨志选的这条路,是在河南和山东绕了一个圈,想方设法把生辰纲送到郓城的黄泥冈,给晁盖他们创造一个智取的机会。


是杨志勾结晁盖耍小心眼吗?不是,梁中书自己也认可这个方案,这说明什么?


从杨志到梁中书到作者,都觉得从大名到开封,要经过山东郓城……


02


有人给这一段BUG做辩解,说梁中书和杨志都认可这条路,是因为北宋末年黄河处于泛滥的二股河时期,华北平原这一片已经变成了一锅粥一样的黄泛区,所以当时从大名到开封只能绕路。


但是我手里有《宋史》,我查了一下当时的水文记录。


在智取生辰纲之前最近的两次黄河大河患是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澶州溃堤导致的北流中断,以及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内黄决口导致的东流断绝。


这两次决堤,让黄河水像一把扫帚在河南、山东、河北这一片区域扫来扫去。但是不管怎么扫,河北大名县和河南开封市之间,总是横亘着一条浑浊的黄河。


如果是特别寒冷的冬天,黄河封冻,杨志一行还能踏冰而行。但是书中说,蔡京的生日是六月十五,正值盛夏。我这么说吧,杨志要想不经过黄河从大名去开封,只能绕道内蒙和青海,从黄河源头下手了。



但是你看杨志怎么说的:“此去东京(开封),又无水路,全是旱路……


这句话的笑点,就像当年的小品《超生游击队》里黄宏的台词一样:(从中国)去日本全是山路,很不好走。


03


还有一个《水浒传》里最著名的故事,武松打虎。


武松在沧州柴进的府上躲官司,准备回家的时候生疟疾然后碰上了宋江,得了盘缠,然后兴冲冲地要回老家去看哥哥武大郎。


他老家在哪里?河北省清河县。


武松从沧州出发,走了几天之后,到了哪里?阳谷县景阳冈,在这里遇到了三碗不过岗的透瓶香,连干十八碗之后打死了老虎,正式从一个江湖小混混变成了打虎英雄。


但是大家如果仔细看看地图就会发现,从沧州到清河,武松为什么要经过阳谷县?


从沧州出发,如果武松的目的地是阳谷县,那么经过清河县还算情有可原;但是目的地是清河县,却要舍近求远先去阳谷县,那就真的过分了。



如果不是《水浒传》作者手里的地图出了问题,那么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武松在途中通过心电感应知道哥哥武大郎已经搬家去了阳谷县,直接到阳谷县跟哥哥嫂嫂汇合;


第二,那只老虎命苦,遇上武松是他的宿命,不管它躲到哪里,哪怕是杭州、哪怕是桂林,也必须被武松打死。


04


这个笑话闹得大吗?现在看起来挺大,但是在当时,确实没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古代没有这么先进的测绘工具,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人才来绘制专业的地图,而且大部分的地图都是用于军事,具有极高的价值,保密级别也非常高,一般人不怎么有机会看到。


我们熟悉的典故,比如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就是用地图作为诱饵才让荆轲获得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三国时期张松献图,也是把西川的地图当成多去四川的重要砝码。


但是,那时候的地图是啥样呢?我们随便看几张,你就明白了这样的地图准确度有多高。



甚至今年春晚上那张特别醒目的“国宝”,说到底也是一份地图。



这样的地图跟今天比起来,可能只有艺术价值,毫无实用价值。但是在古时候,已经可以大致清晰地告诉看图者,这附近有什么山、有什么河、有什么城、有什么寨……


而更多的人,只能通过纯文字记载来凭空想象,像《山海经》一样,东边多少里是什么地方,西边多少里是什么地方。


万一写错了,怎么办?


放心,别人也看不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