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心有确信的人,都戒掉了焦虑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如果你现在刚好有空,我们可以一起玩一个测算人生长度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我国的人均寿命在75岁计算,人的一生就是900个月,你可以在一张纸上打出一个30*30的表格,每个小格子代表一个月,那么,你一生的时间配额,就全都在上面了。

然后根据你目前的年龄,划掉已经消耗的格子,剩下的那些,可以用来度量你人生中一些重要时刻占用的时间份额,比如:

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的时长

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在你怀里的时光

你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相聚的天数

把这些时间尽可能地兑换成格子,或许能改变你对事情的一些看法,如果当再叠加一个“生命是一张单程票”的筹码上去,你会对你目前的生活做出调整吗?你会重新打量你过去所坚持的观念吗?

剩下的格子这么有限, 你会为你的人生定下一份时间表吗?或者,你是一个有人生时间表一步一步踏实向前的人吗?

人生,需要定下KPI吗


你最近有没有听说过“人生KPI这个词

新一期的《奇葩大会》上,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给自己设定了30岁必须结婚的KPI,而他关于婚姻和人生节点的“奇葩”言论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比如结婚日子定了,新娘却换了人。

比如关于一个男人的人生节点论:

在网友的评论中,有反对也有赞同。

小编采访手记:

现在,网络上对于张雪峰的观点评判众说纷纭,这次,小编得以采访张老师,也看到了另一面的他。

网友认为他是一个“严格按计划执行人生的可怕的人”,“换一个新娘也要结婚,不能理解”。可是,当我问他“假设30岁之前没有遇到正确的人,你也会结婚吗?”

他说:“肯定不会。”

不同于网络上渲染的形象,他并非执着甚至顽固得不懂变通,40天和妻子从认识到结婚,也是两个成年人考虑好的结果,如今,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当我问他是一个“利他型”还是“利己型”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利他型”。于是,就可以理解他说的那句话了,“家人开心就是最好的”。

他明确了自己要的就是家人幸福,于是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尽量多的陪伴,就算有时想放弃这种高压力的生活,想想家人,他也就撑下去了。

在我看来,张雪峰就是一个找到自己人生时间表,并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脚踏实地努力的人,而他对三个阶段里三个男人身份的理解,是他对不同时期自己的隐约期望,而非一种非此不可的魔咒。

他知道他的观点会被一部分人反对,如同他也不认同有些人的生活,但是他说:“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经历的,就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人生。我不认同他们,但我理解他们。

抛开张雪峰的立场,你认为人需要一张人生时间表来定下KPI吗?

换言之,你认为一个人处于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吗?

你会按照理想中的规划一步步实现你的人生吗?

你对于幸福有一个理想的标准吗?

就像我们少年时父母说,必须考上XX大学才算是有出息;适逢婚娶时,没对象没结婚就是一种失败;成家之后,没有孩子都不算圆满。

这样的话语,我们都不陌生,仿佛上大学、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就是一项项的KPI。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更多样的生活方式:有人朝着传统的“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方向努力;也有人更认同 “我的人生我自己说了算”,不被时间或者他人的期望绑架。

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

有的人期待人生的惊喜



朋友夏夏今年27岁了,这几年来父母的催婚越发猛烈,妈妈用尽一切办法来说服她在28岁之前结婚,甚至说些“自己身体不好就是因为她不愿意结婚”之类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这种精神压力下,夏夏产生了逆反心理,她索性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并向父母表明自己几年内不想相亲、恋爱、结婚,直到后来好友一番话打动了她:

择偶这件事的时间段也很重要,现在确实不用着急,但很容易在你反应过来的时候,能选择的范围早已大大缩小。

不是说非要完成结婚这个目标,而是我们不应该直接拒绝遇见另一半的可能。

撇开父母们的态度观念不谈,实际上很少有人会不渴望遇见相知相悦的另一半。

所以,不管是恋爱结婚,还是拼搏赚钱,面对自己真实的渴望,做个计划,这和别人的期望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事完全能够并行不悖。可太多人却常常因为外界的影响,最后把它变成零和博弈。

有人说,把人生用时间表分成一段段,然后往里面套上自己呆板的模样,大家都活成一个样,有什么意思?

有人说,没有计划过一天算一天的人生,才是在浪费光阴。

其实,不把人生限定在某个阶段的特定模样,而是期待意外的惊喜,无可指责;在能够预估的时间里朝着目标方向及时努力,也是另一种选择。

在这个角度看来,不管是张雪峰扛着对家人尽职的重担,追求着世俗意义的娶妻生子房子票子的幸福,还是那些最大限度丰富自己人生体验,追求“诗和远方”的人,在“努力”二字上,并没有矛盾冲突。

只不过是他们选择的目的地不同,所看到的风景不一样罢了。

最重要的,是你内心的节奏


回到一开始的游戏,面对有限的人生剩余配额,我们要用怎样的姿态抵达目的地呢?我想到了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二十英里法则,这个法则说: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不管是趁着天气好就猛走,天气恶劣就躲在帐篷抱怨的人,还是一开始就奋力但后面就越发懒散的人,都比不上每天固定走20英里的人快

就如《内心的重建》一书说:努力,有时候需要百米冲刺,全力以赴;大多数时候则需要合乎规律,顺其自然一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能总用百米的速度去冲刺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不一样,于是人生时间表也大不相同,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节奏里定下了自己的时间表,不因为世俗的绑架而改变,也不把人生限制在呆滞的模具里,而是让自己在有限的一生里,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可能。

我想在35岁之前赚够xx万,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想在孩子出生之前买房子,让ta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想在毕业之前读完600本书,看我会发生什么改变……

当你有了自己的节奏,也就不因别人的幸福而焦虑,也不因自己的暂时停下而慌张,因为在世间的万千条道路里,人终究殊途同归,而你知道,在这个节奏里,该来的早晚会来

最后送大家一首诗《不必比较,在自己的时区前行》: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到50岁才当上CEO,

然而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

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特朗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面前,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

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

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

属于自己的时区里,

一切都准时。

作者:蔡尖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