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事不求人,是一种童年创伤

 那片海蓝蓝 2018-03-23


01

一个只想保持“暧昧关系”的男人


咪蒙有一篇文章很火,

叫《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


一个朋友小静说,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这篇文章,

居然转发了三次。

 

小静说,

这个朋友自己就有个原则——

万事不求人。


小静和这个人还有过一段“恩怨情仇”。

 

小静大四实习,

认识了一个大她几届的男生。

 

这个男生知道小静是自己学妹,

对她很照顾。

 

小静觉得男生工作能力很强,

性格酷酷的,

对他很有好感。


这个男生常给她“传授”工作经验,

比如:


不要和公司里的人走得太近,其实大家都在勾心斗角。


或者:


不要去麻烦别人,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


甚至某次告诉她:


大家都怕领导,我就不怕,我又不求他什么。

人不求人一般高。


相处久了,

他们就有了比普通朋友多的感情。

 

小静一度觉得这个男生对自己也有好感,

一直等他捅破两人之间这层关系,

但这个男生就只是和她保持暧昧距离。

 

小静想,

是不是他不好意思?

要不我主动一点?

 

奇怪的是,

当她尝试和男生进一步发展的时候,

男生突然就对她冷淡了。

 

一段时间后,

小静痛苦地接受了自己的失恋。

 

直到大学毕业,

小静再没和他联系。


但就在小静刚开始工作后不久,

这个男生又联系上她,

他解释这么长时间没联系是因为自己太忙,

并且又开始嘘寒问暖,

仿佛两人之间完全没有之前的隔阂。


小静一开始还有点生气,

不想再联系这个人。

可他每天都找她聊天,

小静渐渐又心软了……

 

两人又越走越近,

很多人都以为他们在谈恋爱,

连小静自己都默认他们是在谈恋爱。


然而有一次,

认识两人的一个朋友告诉小静,

有人在给这个男生介绍对象,

问他有没有女朋友,

这个男生说“没有”。

 

小静气坏了,

干脆打电话质问这个男生,

和自己什么关系。


男生说:


我就当你是个小师妹。


小静不甘心,继续追问:


那为什么和我走这么近?


男生回到:


我以后离你远一点。


然后又补充道:


恋爱太麻烦,我们都还年轻,要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我的事业刚起步,不想被这些事情分心。人都要靠自己,女人也一样,别总想着……

 

男生还没说完,

小静就挂了电话。

 

后来小静去到别的城市工作,

男生找过她,

加她微信,

怪她离开也不告诉自己。

小静呵呵一笑。

 

小静偶尔能从两人共同朋友口中听到他的消息。

这个男生似乎也一直没正式女友,

可又不断有“红颜知己“。

 

某天他突然告诉大家他要结婚了,

给大家发请帖。


但没几年,

这个男生又离婚了。

有人打听原因,

他说是前妻太依赖他,

而且管得太多,

他一点自由都没有,

觉得很烦。

他一开始就不想结婚,

但前妻死缠烂打……


02

反依赖者的性格特点


小静说完问我,

这个人有些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这位男生的行为,

很符合心理学上的一种行为——

反依赖

 

反依赖的人常常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绝望感,

信仰厚黑学。

他们可能有很多“朋友“,

但几乎没有深交的人。

因为对任何人都缺乏信任,

他们很少向别人寻求帮助,

“万事不求人”是他们的生活原则。

 

这类人对亲密关系也若即若离,

每当觉得有人接近自己,

就会选择远离,

用冷漠的方式阻止别人再靠近。


即便他们走进婚姻,

在情感上也不会向对方敞开心扉。

既不要求对方给予情感支持,

也不给与对方情感支持。

如果对方抱怨,

他们还会指责对方软弱,

过度依赖。


“我很忙”是他们常说的话。

有些人是工作狂,

有些人会投入到很多兴趣爱好中,

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亲密关系。

 

反依赖和独立表面上容易被混淆,

但实际上差异很大。


独立的人不反感、不恐惧亲密,

他们对亲密关系有正常的渴望,

即便在失去一段亲密关系后,

也会积极建立下一段亲密关系,

不会过度负面解读人性。


但反依赖的人很回避建立亲密关系,

甚至有些深情的话语在他们看来

尴尬、恶心,令人害怕。

 

反依赖者常常会感觉到孤独,

因孤独引发抑郁和焦虑。

所以他们会寻找亲密关系,

但不去深入发展,

他们的很多“爱情”都止步于“暧昧阶段”。

 

03

反依赖,

一种童年创伤


反依赖的形成,

往往和童年经历有关。

 

我问小静:


你知道这个人和父母感情如何?

 

小静说:


他父母都是列车员,所以他出生没多久,父母就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生活。

爷爷奶奶不仅要照顾他,还要照顾另外两个孙子。

他在奶奶家一直待到5岁,又去到一个姑妈家生活了几年。

直到初中,才和父母生活到一起。


这些亲戚对他倒没有不好,

只是他和家人相处都非常“客气”。


每当说起小时候的事情,

小静都会感觉很同情他。

但是他却“很得意”,

认为自己从小就不麻烦别人,

能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自己做。

 

他说:


我不想欠别人什么,包括我父母。

  

这显然不是一个温暖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

会说出来的话。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

他对抚养者的需求是很多的。

如果抚养者对他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置之不理,

或者常常无法回应,

这个孩子会压抑自己的需要,

不让自己经历失望的痛苦。


如果他的需要不仅不会被回应,

还因为某些需要被抚养者厌恶、责骂,

他会发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个男生小时候一直寄人篱下,

这样的生存环境本来就缺乏安全感。

如果他在表达需求过程中还遭受过挫折,

他内心会很恐惧,

担心被别人讨厌。

 

虽然总是强调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反依赖者内心深处是一种自卑——

我不敢让你发现我软弱的内心,

我不值得别人为我付出。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

并不是两不相欠,

而是持续不断的相互付出与接受。


人际关系有“欠”才有“还”。

一欠一还,

两人互动才会多,

情感才会更加亲密。

两不相欠又不想再给与和付出的时候,

也就是一段关系结束的时候。

 

当一段关系入深入发展,

付出和接受也会越来越多。

一个对“索取”有着恐惧的人,

他很难走到一段关系的深处。


和反依赖者发展出亲密关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伴侣常会觉得走不进他们内心世界。

如果伴侣向他们索取,

他们会觉得伴侣需求太多,

依赖性太强——

因为自己没需要,

也就会觉得别人的需要很不应该。

 

如果反依赖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有机会走进心理咨询,

其实很建议可以走进。

因为改变观念之后,

他们会发现人生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灰冷,

人性也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么冷漠。

但有点遗憾,

很少有反依赖的人会意识到自己性格问题

而进行心理治疗,

尤其是疗愈自己童年的创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