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廉吏 黄庆云

 雲泉 2018-03-23


一代廉吏   黄庆云​ “一代廉吏,万民青天”。这是义乌人民给黄庆云万民伞的写照。这自傲之情,自豪之色洋溢于言表。​​
一代廉吏   黄庆云一代廉吏   黄庆云​​《义乌县志》《义乌黄氏大宗谱》等史书中,桩桩事迹,班班可考,字里行间,赞颂之词,如雷灌耳,脍炙人口。​载在邑乘,义乌人民为了纪念黄庆云为官一方,造福万民的忠臣傲骨伟大形象而建“黄青天祠”、“黄大人府”等春秋祭祀。还有当年为黄庆云“衣锦还乡”送行过的街道、马路,取名为“庆云街”、“庆云路”。如今共和国,还把一个火车站定名为“庆云火车站”。​1997年,还把庆云家乡的黄氏祠堂定为“忠孝祠”。这可想象义乌父老乡亲们耳提面命地代代深刻铭记着“万民青天黄庆云”的事迹。
一代廉吏   黄庆云​黄庆云(1704--?)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入京应试。忽一日,雍正上朝,对大臣言及昨夜得一梦,五色云彩降临京城,绕身而失之事。​刘太监解梦说此是“应梦贤臣”之梦,有五个庆云来京应试。并推荐以“黄”为最尊,因皇帝龙袍是黄色的,雍正皇帝满心高兴,决定取黄庆云为状元。奈何事出意外,主考官和太监总管朋比为奸,别生枝节,公然向黄庆云试探索贿。而初出茅庐秉性耿直的黄庆云不仅一口回绝,而且反唇相讥,“看天天自然!”于是太监总管和主考官对此恼羞成怒,结怨生仇。在皇帝面前离间一句说“:黄色是皇上的龙袍为最尊贵,但天乃是至高无上。我皇是天子,而天是蓝的,我皇意想而知,此科状元还是取给兰庆云为好”。雍正皇帝听了谎言不看文章,而把状元赐给了兰庆云了。一句话使黄庆云丢了状元,只中了进士,并委派浙江义乌去当七品县令。尔后雍正看完黄庆云三篇盖世文章后,心中不忍,逐加一级,兼金华批首。 “匡时济世,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已鞭策着黄庆云,没有因此而失望,决心“为官一方,造福万民。”他一上任,马上视察民情,所看到的是:“义乌干旱有经年,稻禾枯焦野火田。万民挨讥又受饿,流落街头泪涟涟。”庆云心急如焚,一边飞章告急,一边即刻开仓赈济饥民。然而遭到上司的发怒,庆云说:“宁可丢乌纱,不能饿百姓。”终于灾民得救了,百姓感激涕零,众口欢呼“爱民如子黄青天。” 黄庆云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果断决定“以农为本,以水为脉,搞活农桑,繁荣经商。”发动官民,百年大计,兴修水利。上司不拨款赈粮,以自己微俸薪捐资而感动了义乌全县官民,那些巨富们也纷纷投资捐献。特别是义乌黄氏和金华黄氏两大宗亲们,把族谱上江夏“认祖诗”和黄庆云江夏认祖诗一对照,真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把黄庆云认作至亲同宗,更加支持并作强有力的后盾,迅速组织了几十支兴修水利工程队。全民动手,挖池塘、筑水坝,疏障物,建堤岸等不计其数。改造了十几条溪河,十几条水渠,打造数百口水井,形成了可以灌溉几十万亩的水利网。永远结束了“旱涝难治”的历史问题。从此五谷丰登,搞活农桑,繁茂经商,百业并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有温饱之福,人民能安居乐业,义乌人民又一个赞美“当代夏禹黄青天。” 据义乌史谱记载,黄庆云不仅关心民众,还深知民间疾苦,常为民雪中送碳,给黎民温暖如春。而且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在乾隆七年(1742年),义乌佛堂山寺有一淫恶僧,因奸不从,害死民妇一案,苦主哭诉投状。黄庆云带武士微服私访,凑巧庆云胞兄登云由闽入浙,探望胞弟,恶僧获悉,作贼心虚,叫主持出面,向黄庆云胞兄登云送白金五百两,重金行贿。然而,一尘不染的黄庆云将计就计,借胞兄之手,智擒恶僧,把重金退还给主持,并把恶僧斩首示众,教化了人民,为义乌除了一大害。当时有流传一段故事,“黄知县拒贿擒恶僧”而名扬义乌,万民齐呼“包公再世黄青天。”哪知道,祸起萧墙,恶僧与太监总管是远门亲戚,斩了恶僧得罪了太监总管,便三番五次地刁难,逼于无奈,世态炎凉,看破红尘,决定离任,即封金挂印,辞别义乌人民。义乌人民知道后,留也不得,送也不得,留怕奸臣迫害黄庆云,送却失去了以为青天父母官。所以特制“万民伞”夹道欢送,在街道上逗留很久,依依不舍,许多父老泪盈两腮。逗留过和经过的街道,后来便命名“庆云街”“庆云路”还在街道上建一个门“庆云门”。当他离任返梓经过福州的途中,盘缠用尽了,迫于无奈,只好当街卖掉开道的鸣锣,获得一些银两,才得以“衣锦还乡”,真是忠臣傲骨的凄凉场面。

义乌缺县令,乾隆皇帝知道黄庆云乃当朝清官,逐加封他为刑部主政,并赠送缅甸进贡130斤重的白玉石观音一尊,以表圣意,并派公差催促进京上任。但黄庆云无心于官场,置些家产给二位公差安度一生。自己在家著书和排解乡亲的一些事务。曾留下一句话:“书可读,田可耕,这里不穷生意;出则悌,入则孝,个中无量春风。”以鞭策后代。 黄庆云经不住皇帝接二连三的诏书调令,决定十月二十五起程上任,庆云的兄嫂知道了出仕的日子后,准备在十月二十九日“拜孤魂”节提前做。 慈孝的农村中在一年的收成完毕后,一是为了庆丰收,二是拿一些粮食做“ ”来祭拜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每个村中都沿着老祖宗定下一天日子即十月十五日或十月二十九日作祭拜日。
一代廉吏   黄庆云​还用纸剪了一些衣裤之类烧化,去赠送那些没有衣被的孤魂野鬼。家家户户都这样祭拜,是民间封建的一个“祭孤魂”节日。 再说兄嫂只好提前做‘’好让庆云弟出任前尝些家乡风味。庆云问嫂嫂“我们做 干什么用?”嫂嫂不经一问,心中又生气又疼爱,气是因为庆云当了几年官,没有分文帮助兄嫂,一身清贫磊落;疼爱是因为又要出远门当官去了,不知何年何月再和亲人团聚,因此提前做一些好吃的“ ”给他吃。没想到他这么一问,便大声地说:“做‘’是送给那么出远门的人,不能回家死半路的孤魂野鬼吃的,这个你也不懂。”黄庆云听了此话,二话不说。第二天二十五日便离家上任,从此再没有回家了。义乌离慈孝远至几千里,当时交通不便,要走几个月,这样音信也断绝了。​
一代廉吏   黄庆云​庆云府邸(三座厝)的村落为纪念二十五日黄庆云出任这一天,便把祖宗定下“十月二十九日孤魂祭节”改为“十月二十五日祭孤魂节一直沿用至今。整个慈孝里只有这个村庄是这个日子的。 至今黄庆云在浙江义乌鸭母垅地方也蕃衍了几千人后裔,把居住开族的地方命名为庆云村、庆云镇、庆云街、庆云路,共和国还命名一个庆云火车站。 显而易见,黄庆云并非义乌黄氏后裔,而义乌黄氏宗谱上记载了黄庆云为官十来载,为义乌造福百桩事(见义乌黄氏族谱人物传)声名留存于义乌,世世代代缅怀纪念。而且也给义乌黄氏带来了万代荣光,世世代代子孙引以为傲,深感自豪,把黄庆云视同该族历史上一个伟大人物而浓墨重彩地写进义乌族谱,与义乌历史上先贤一样流芳千古,扬名万世,鼓舞族人,激励后裔,这次修谱时,才把黄庆云归还福建慈孝里人,义乌黄氏宗亲也有认同感,不能据为己有,这件事的分享,澄清历史,双方黄氏亲上加亲,木本清源。

黄庆云诗

题陆秀夫祠

清进士黄庆云 孤岛虚悬五岭东,当年舟战石尤风。 怒涛汹涌沉云黑,碧血含糊映日红。 誓作波臣殉幼主,拟将毅魂诉长空。 宋家社稷归何处,不老春秋一片忠。

注:陆秀夫祠在郊尾香田里魁峰(今湖宅尾境内)此诗载在郊尾镇誌上

和诸名家诗韵(录傅氏族谱)

义乌知县黄庆云 愧莪

金石先贤衍好友,左昭右穆肃家规。 长将世代簪绅绍,岂虑沧桑陵谷移。 意气无猜联子姓,馨香不替迓穹禧。 罗峰矗矗人文起,仰止英流聚族兹。

一代廉吏   黄庆云​ 霞楼地由来(黄庆云轶事) “白虎出生两地间,郑家断梁黄家养。整夜兼程双灯引,红霞盖楼庆云现。” 霞楼位于园庄镇往西走2华里的地方。这里山青 水秀,水围绕着山,山映着水。空气新鲜,地理怡人,一踏进便引人一股亲切感。 霞楼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非常有趣动人像小说一样富有传奇的故事。传说在康熙43年(公元1704年),这时住一户有名望的人家。名叫黄丰来,字文材。家境宽裕,事亲孝,待友善,交友信,介以律己,和以接物,且博极群书,经史子集,词赋诗章,无不贯通。所著有《激志集》若干卷藏于家,未杀青行世。娶妻郑氏,是巩桥人,当时郑氏有身孕,住娘家。一来与娘家叙家常,二来是有身孕, 在娘家好照料。正直夏初之际,阴晴交替,忽如炎夏,瞬间瀑风骤雨。这个晚上,郑氏临盆,生下一个俊俏的男孩,娘家欣喜若狂,然而郑家祠堂的顶梁断落,震动了整个郑氏宗亲。大家议论纷纷,疑是外姓人在本村生孩子,拖走风水的缘故。就派各个壮丁到各家各户去查寻。郑家知道后,马上叫小姐,侨装有病,急送就医,派了轿夫,瞒了村人,连夜冒着雨,提着灯笼,踏着了泥泞的路,抬着小姐和刚出生的娇儿赶路。灯被风雨扑灭了,眼前漆黑一片,难以行走,这时轿前突然出现了两只大萤虫,闪着光亮,比灯笼还亮,一直照着他们赶路,天亮了,轿也到了霞楼黄丰来家前,雨停了,天空一片晴朗,雨后天晴,轿阳射出万道光芒,彩霞披满了整个大地。黄丰来急忙安顿好郑氏母子,把轿夫送走后,孩子一直哭着不停,这时来了一个和尚,手持钵,口诵着经文,站在门口求见,黄丰来接进大厅,款待,而和尚一直要见这个啼哭的孩子,黄丰来无耐,只好抱出这个孩子,和尚双手接过孩子,头低在孩子耳边说了一谒语:“白虎出生两地间,郑家断梁黄家养,整夜兼程双灯引,红霞盖楼庆云现。”婴儿听后,突然不哭 了。和尚便向黄丰来说:“施主‘红霞盖楼庆云现’,此村今后即叫‘霞楼’吧。这孩子便叫‘庆云’罢。”黄丰来高兴地接过孩子,交给郑氏,急忙作礼道谢:“多谢师父给村里起个村名,又给孩子赐名,真是感激不尽。”和尚笑了笑,便飘然而去。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便叫霞楼村,而这个孩子便叫黄庆云,在雍正八年,庆云中了联接进士,在浙江义乌当了县令,兼金华批首,后升为刑部主政。是一位了不起的清官。曾还有一段富有传奇的清官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后来由宗亲黄天祥编成剧本《黄庆云传奇》,搬上舞台,让乡亲们共睹黄庆云当年在义乌任职时忠臣傲骨的传奇风彩。

​ 黄氏六谕

一、孝顺父母 仰惟前训,首导民孝,孝原百行。伦先五教,父生母鞠,图报罔效,服劳奉养,顺志尤高。 二、尊敬和牙 一体始分,分为兄弟。兄长弟幼,尊卑斯击,犯上午宪,凌长不义,国治家齐,天伦秩序。 三、和睦乡里 人生世间,天合至亲,族党与居,亲惟毗邻,相友相助。乡闾联恩,周官六行,惟睦是云。 四、严训子孙 吾身委蜕,而为子孙,继体守成,亦籍后昆,教家无法,四业何居,以儿为豚,受业课程,世宜谆谆。 五、各安生理 凡人之生,有生之理,茹血衣皮,生民伊始,士农工商,四业可居,经营无懈,不寒不饥。 六、莫作非为 人所当为,等本务业,非理非法岂宜干涉,放辟邪侈,贾祸甚捷,为善最乐,教诫是乐。

黄氏五戒

一、戒游 懂者与游,何补于吾,黠者与游,必有所图,贪我田畴、谋我室庐,荡游罔极,昏迷弗悟。 二、戒博 骄纵不检,博奕为娱,日胜日贪,忘寝与铺,微而物用,大而田庐,苟不知止,终为所误。 三、戒饮 樽爵俎豆,典礼所需,祭祀宾客,制度不逾,徙侈口腹,沉湎堪痴,古有明训,刚制是祈。 四、戒斗 好勇斗狠,构祸甚奇,一朝之忿,忘身丧躯,学有明禁,国有刑诛,受法有司,教之晚矣。 五、戒逸 士农工商,四民异居,农勤于耕,商勤于涂,工勤绳墨,士勤典谟,惰业而嬉,流为下愚。

忠孝祠概况

始祖郡庠生,讳材公,世祖德三左川公橤榜题名政绩与文章传播入慈,并在洋尾蕃衍,在龙洋洋尾的中心建起三间厢房黄氏宗祠一座,坐北朝南,穴情“帆船挂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明朝中叶,我族大兴,至孟二公,又把宗祠扩建成当今的黄氏大宗祠。建筑面积482.22平方米,门前大广场面积592.22平方米。1998年又建一座戏台面积131.13平方米,占地总面积1205.57平方米。三进三座,内外大柱十九对,两个大天井,大门大石鼓一对,左右墙角顶安放一对雌雄石狮,门前有三对青石旗杆夹(平顶一对,尖顶二对)。1918年宗祠后座被匪徒烧毁,全部木主牌化为灰焰。次年由霞山村汀洋十六代后裔孙正春公抱着尊祖敬宗的精神,个人集资修建祖祠并把所有的公妈牌重新普殿,事后宗祠族长决定三年宗祠田租归他个人收入,作为还清修建祠堂后座资金。1937年为了加强慈孝里黄姓宗亲的友谊,塔兜村黄氏必忠公派下和鏊峰村黄氏雷州文霖公派下等宗亲先祖公妈牌普入我宗祠,此后我宗祠成为慈孝里黄姓大宗祠。解放后被收为公产,作为园庄粮站仓库。1985年宗祠收回,右大房侧塌,许多柱子烂坏,大部分牌匾丢失,文革间全部公妈牌烧毁,整座宗祠破烂不堪。宗祠董事会发动各生产队及个人捐资进行重建完整。1997年1月15日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发文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黄氏忠孝祠”。1997年7月1日于香港回归祖国同日我宗祠重新竖起了三对旗杆。1998年底宗祠再次重修油漆,1999年春正月二十二日“黄氏忠孝祠”揭牌庆典、科第匾额重新上梁、公妈牌再次注册晋殿。
一代廉吏   黄庆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