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迪·沃霍尔、约翰·列侬是他挚友,他是美国先锋电影教父,用镜头书写私密日记!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8-03-24

乔纳斯·梅卡斯《A Few Things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My Paris Friends》

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影像在艺术界的地位十分微妙:有的人将其视为未来的必然趋势;有的人却从未将它当作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但对艺术家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而言,照片是艺术、电影是艺术、诗歌也是艺术,他用镜头让自己的生活也变成了艺术。


当询问电影界专业人士乔纳斯的大名时,对方坦言:“他可能在艺术界活动得更多。”这位曾经在蓬皮杜、MoMA都举办过展览的大师,被人们誉为“美国先锋电影教父”。他的身影在人们所谓的艺术界、电影界都不可忽略。艺术家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



第一台电影机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追随复古的风潮,除了穿着打扮,复古相机也成为了众多人的心头好。而梅卡斯镜头下的作品正带有这种浓浓的复古风,这和他偏爱使用的相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09年位于法国巴黎的展览现场


1949年,初来美国的梅卡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向朋友借钱购入了自己的第一台Bolex 16mm小型电影机。梅卡斯对自己的机器爱不释手,他的创作欲望在镜头下蠢蠢欲动,他开始寻找有趣的拍摄对象。


面对偌大的纽约城,他最终选择了自己。梅卡斯开始用电影机记录自己的生活——普通人的日记是用笔写在本子上,而属于他的日记则是用镜头书写。镜头捕捉着他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当这些杂乱琐碎的视频、照片放在一起时,呈现的便是属于梅卡斯的生活。


Bolex相机独特的复古色彩为作品蒙上了一层时光的面纱,恍惚的镜头又为其增添了一丝隐秘: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仿佛正在窥探一位普通人的生活。



从立陶宛到纽约


其实,梅卡斯并不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的故乡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立陶宛。千万别认为记录生活的影像枯燥乏味,梅卡斯跌宕波折的人生可一点都不无聊。乔纳斯·梅卡斯拍摄的影像作品(左边为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


1922年,梅卡斯出生在立陶宛的一座乡间农场。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二战爆发,梅卡斯和他的弟弟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亡路上,两人被纳粹军队抓进了位于德国汉堡郊区的一座集中营里。2010年7月,梅卡斯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农场。梅卡斯导演电影《回忆立陶宛之旅》剧照


在集中营里,作为战俘的梅卡斯整日做着苦役,受到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远离家乡的孤独、沦为战俘的孤独、对战争的恐惧,种种思绪积郁心头,这些复杂的情绪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八个月后,梅卡斯兄弟实在无法忍受营中的压迫,他们偷偷逃了出来。两人一路逃至边境的一处农庄内,在那躲藏了两个月的时间,直到再次被捕。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停止,经历了战争的梅卡斯选择在德国的大学中攻读哲学专业,用知识抚慰伤痕累累的心灵。梅卡斯影像作品


1949年,兄弟两人决定移居美国,他们最终在布鲁克林安顿了下来。远离了战争与痛苦,梅卡斯发觉自己渐渐地爱上了影像。除了用借钱买来的机器尝试着创作,他还偶然地发现了先锋派电影的存在。



先锋运动者


着迷于先锋电影的梅卡斯开始在拍摄现场担任助理的工作。他在真实的片场有机会全面、系统地了解电影行业。1954年,他和弟弟两人创办了电影期刊《Film Culture》——这本杂志很快就成为了全美最权威的电影期刊之一。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为《Film Culture》1967年夏季刊拍摄的内页


1958年,梅卡斯开始在《The Village Voice》上发表专栏文章;1962年,他分别成立了电影制作公司及实验电影机构。1963年,他的电影《The Brig》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乔纳斯·梅卡斯逐渐成为了美国电影中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电影《The Brig》


为了推广电影艺术,从1964年开始,梅卡斯还创建了电影博览会,将更多具有先锋观念的影像传播到了欧洲、南美等地区。1970年,他与多位电影人一起在纽约Lafayette大街建立了一家电影博物馆。梅卡斯导演的电影《告诉我真相:约翰·列侬的专辑是如何制作的》剧照


从参与电影活动,到领导先锋运动;从拍摄电影,到传播电影艺术,梅卡斯不遗余力地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电影事业奋斗着。他重新书写着美国电影的进程,改变了电影的历史。

梅卡斯导演电影《笔记·日志·素描》剧照



除了电影还有什么?


翻开梅卡斯的履历表,除了那些熠熠生辉的奖项和头衔,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约翰·列侬的名字也频繁出现——作为一名导演、艺术家,梅卡斯和以上这些人都有非常亲密的友人关系。在“The First 40”系列影像中,出现了很多名人的身影。


可以说,梅卡斯算得上是纽约艺术界真正的风云人物。其实,他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了影像创作上,他更是一名诗人与散文家。“The First 40”


梅卡斯的一生共出版过超过20本诗集与散文集,这些作品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传播。他用来自故乡的立陶宛语写成的诗歌,甚至成为了立陶宛国家文学中不得不提的一部分。梅卡斯和自己最新出版的书籍


2007年,已经85岁高龄的梅卡斯开始每天在网络上发布一段记录自己生活的视频,日复一日,他将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The 365 Day Project”——梅卡斯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用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乔纳斯·梅卡斯《The 365 Day Project》


或许这是他开始影像创作的初衷,但这也是他创作的真谛。记录对于影像来说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功能,但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时,也能成为一种珍贵的艺术。《The 365 Day Project》影像截图


当导演、艺术家、诗人、教师多重身份都汇集在梅卡斯身上时,他并未觉得这些是负担。他只是做好自己喜欢的、一直想做的事,镜头会告诉他、告诉我们所有人真正的答案。梅卡斯导演电影《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


生性温和的梅卡斯曾接受过众多媒体的采访,他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及创作,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我从来不把自己简单地归属于任何地方。
· 我们每天的行为造就了自己的生活。
· 我从来不拒绝任何类型、任何人拍的电影。
· 电影永远不会消亡。
· 我拍摄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未来。


梅卡斯导演影片《笔记·日志·素描》预告片(视频时长为3分钟)

即将展出



展览:Again, Again It All Comes Back to Me in Brief Glimpses

展览时间:2017.11.8-2018.3.4

展览地点:韩国·首尔 韩国国立现当代美术馆




精彩回顾:

春节你做好被别人家孩子碾压的准备了吗?

他是苏东坡的好友,被誉为宋画第一人。他让人物画没了颜色,却惊艳至今!

春运车票难买?艺术车票赶紧抢!






[编辑、文/景雨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