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人心不古”出自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这里“古”表示估量、揣摩、猜测。成语基本含义是,人心难以揣摩、估量,喻指人心奸诈、刻薄,防不胜防。 唐朝时期,诗人刘长卿写《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感慨世事与人心的变化,人心不古。他以此来讽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难觅的感觉。 “古”(gǔ)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或,从十从口,“十”表示很多;“口”(kǒu)表声兼表意(古音相近),形义为嘴巴、言说、传说。两形会意,“古”字本义为一代代口口相传的久远年代。故有久远的、过去的、老旧的等义,如古代、古稀、古风、古迹、古玩、古董、古物、古语、古训、古谚、古人、古诗、古书、复古、怀古、考古、近古、远古、中古、古雅、古板、古朴、古老等。正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传说的历史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故有估量、揣摩、猜测等义。后来加“人”写作“估”就是估摸、估量、猜测的意思。成语“人心不古”的“古”正是估摸、估量、猜测之义。有的字典把“人心不古”的“古”解释为古人之风,喻指质朴淳古的习尚。这种解释是不妥的。 许慎《说文解字》“古,故也。从十从口。识前言者也。”即识别前人言语的人。《玉篇》“古,久也。”即久远。《仪礼·士冠礼》“大古冠布。”《注曰》“大古,唐虞以上。”《周书·周祝》“天为古。”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
|
来自: 落花流水水无情 > 《孔老庄大智慧?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