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前这样趴10分钟,等于跑步1小时

 图书 馆员 2018-03-24
说起瑜伽,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是年轻女孩的洋玩意。

其实瑜伽有些动作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大到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影响生命安全的疾病,小到鼻窦炎、慢性胃炎、贫血、腰肩疼痛等生活中的常见不适,都可以通过练习瑜伽得到缓解和治愈。

它是印度国粹

瑜伽是一项古老的养生术,据本世纪初发掘的古印度废墟——摩亨殊达罗出土文物考证,早在五千多年前,印度古代劳动人民就已开始从事瑜伽的锻炼。

在印度的深山密林中,经常有些苦行僧,盘膝静坐在树荫下或泉水边,尽管他们终年靠化缘钵食为生,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但是寿命却往往高于常人。其中有些人虽已年逾花甲,依旧神采奕奕,精力旺盛。据说,“他们的生命之泉,源自瑜伽”。

1976年开始,印度把瑜伽应用于临床,同时在心理学、神经病学、解剖学、再生学、外科、妇科等一系列学科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对一万多病人治疗结果的调查证明,绝大多数患者的疾病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好转和痊愈”。

▲世界最高龄瑜伽老师。

练瑜伽能让人保持年轻和健康,印度有位教了70年多瑜伽的老师,被认证了迪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最高龄的瑜伽老师,96岁时的她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她说,这是瑜伽的力量!

睡前这样趴10分钟,等于跑步1小时

现在我们中国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已经练起了瑜伽,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湖北襄阳75岁老太康光英已经练了14年瑜伽。康光英41岁患上严重颈椎病、肩周炎,练瑜伽后身体小毛病都没了,身体越来越好,还创立了老年大学瑜伽班!

今天请瑜伽大师为大家精选了5个动作,特别简单,看电视在地上铺块垫子,或者躺在床上花十几分钟都可以完成。

每天十几分钟,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伸展僵硬肌肉,还能达到按摩身体内部器官的效果,练得好还能成为慢性病绝缘体。

01猫伸展式

做法:

跪着,双手和上半身尽量贴地,拉伸肩部及整个腰背部脊柱。

功效:

伸展上背部和中背部,打开肩关节,滋养心脏,滋养脊柱,刺激膀胱,以及手臂上的经络,尤其是心包经,刺激肩甲骨的肌肉群,缓解肩背部的疼痛。

2蝴蝶式
 

做法:

之所以叫蝴蝶式,因为这个动作是模仿蝴蝶缓慢振动翅膀的状态。练习时坐在地上或床上,让两个脚心相对保持上体直立,双手握住双脚,让双腿上下摆动,每天做5分钟。

蝴蝶式也可以做个简化,即双脚脚心相对,将上半身往前倾,持续十几秒,如此反复进行3~5组。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调整动作强度即可。

功效:

促进血液流入背部和腹部,它有助于消除泌尿功能失调和坐骨神经痛,能伸展脊柱及下背部,拉伸腿部内侧韧带,有效的刺激肾上腺体,还可以刺激经过腿部内侧的肝经、脾经和肾经及下背部的膀胱经,对男性前列腺有保健作用,还能调整女性生理期的不正常。

对于女性而言,蝴蝶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效——清理身体内部的“卫生死角”(骨盆),还能恰到好处地锻炼了最难锻炼到的部位——髋部。

3人面狮身式

做法

①俯卧,双手放在肩膀两侧,手指尖尽量不要超过肩膀。

②保持双腿绷直,脚背贴地,随着下一次吸气,用背部的力量将脊柱一节一节地向上卷起。

③当起到不能再起的时候,用双手的手臂力量,推起上半身,并保持,不要耸肩。

④每次保持3-5个呼吸,多练习几次。

功效:

有效的挤压和刺激骸腰肌,调整脊柱,刺激通过下背部和骶骨的膀胱经、肾经,经过腿前侧的肺经、脾经,挤压和刺激肾脏和肾上腺,这个动作可以极好的缓解背部疼痛。头向后仰时可以有效的刺激甲状腺和副甲状腺。

4脚趾蹲式

做法:

跪坐,脚掌向后,坚持30秒,休息一会,再做3~5组。

功效:

这是个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那就先引到膝盖,膝盖气血充足,离脚底也就不远了。它能有效地加强足部以及脚趾和脚踝的承受力;刺激下半身的6条经络,挤压脚踝前侧。有助于打开脾经,肝经,胆经,胃经。

5仰卧束角式

做法:

仰卧,弯曲两膝向外,脚底相对,双腿自然打开,两手舒服地放置,动作保持1分钟,休息片刻,结合自身情况,做3-5组。

功效:

仰卧束角式有助打开胯部,缓解因久坐造成的坐骨神经不适。女性在痛经时练习这个体式,对腹痛有明显的改善。

特别提醒

这五个动作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做,但是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极限的边缘温和地伸展身体,千万不要用。
【睡前这样抬腿15分钟,全身气血都“通”了[赞]】久坐久站,腰酸腿疼;皮肤粗糙,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疲惫不堪……这些症状可能代表你气血不足了。一套简单的“抬腿操”,对五脏、气血都有益处:①将双腿举起,两腿并拢,然后屈膝,使大腿与床面呈90度,大腿与小腿呈90度,坚持2~5分钟。②一腿保持屈膝,另一腿伸直,垂直于床面,再坚持2~5分钟,换另一侧。③最后,两腿伸直,脚腕交叉。全部动作坚持15分钟以上。

“二陈丸”祛痰湿、清肠胃,夏天很需要!
有个大家可以在药店里买到,但并不太熟悉的中成药,叫“二陈丸”。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但是却可以治疗现在人最常见的疲劳,因为很多人的疲劳不是因为虚,而是因为肚子里有脏东西,用中医的话说是痰湿。

中医所谓的“痰湿”,就是没排出去的代谢废物,它是很多疾病的发生诱因和基础,“二陈丸”就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的境界。

“虚不受补”,常为痰湿内阻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补药,一个是生活好了,想锦上添花;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人总觉得疲劳,觉得自己欠补。但无论哪个原因,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算是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否则肯定欲速不达,这个 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山萸肉,虽然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他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得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先要吃2、3天“二陈丸”,舌苔会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

痰湿积滞易化热,“二陈丸”祛湿解疲劳

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他症状,但还是继续的饮酒,吃油腻,甜的粘的食物,甚至吃补品,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如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女性则会出现白带多,颜色发黄的问题,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食物极大丰富的时代。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的,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之后身体 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呀?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你原本就不虚,你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粘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疼,也是头发蒙,发沉,好像有个湿布裹住了一样。

为什么人在夏天,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容易犯困,总觉得浑身发沉,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中医的“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 ,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的,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

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开“藿香正气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的“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艾灸补阳气,祛湿健脾

对于不喜欢吃药的朋友,或者单纯吃二陈丸也不喜欢的,就可以用艾条施灸祛湿邪了。艾灸有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湿健脾。更多灸法添加我们专门讲艾灸的微信公众号:asengm 。

【取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图片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图片

图片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图片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图片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图片


【灸法】温和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

当然,如果一些病情较重并且吃上几天,灸上一段时间无效果的,还是应当就医。不要耽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