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掌故|想不到吧?双碑得名,竟与指路牌有关

 易阅天下 2018-03-24

重庆下里巴人消息,要说双碑,就要先说嘉陵江边的磁器口。磁器口大家晓得,千年古镇。现在游人众多,热闹得很。

磁器口以前叫龙隐镇,说是明朝有个叫朱允文的建文皇帝,遭他的叔叔朱棣夺了位不说,还遭到追杀。建文皇帝没法,只好逃跑。带了几个亲信,化装成和尚,开始逃难,一路西行来到四川。据说曾在磁器口的宝轮寺挂过单,因此这宝轮寺后来就改叫成龙隐寺。寺庙这地方也因寺得名,叫成龙隐镇。

磁器口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歌乐山东面半坡上,有个地方叫青草坡。这青草坡在清代建有数家窑厂,生产些碗碗钵钵、汤盆菜盘之类的粗磁器。青草坡临近龙隐镇,磁器外销要靠船运,就送到龙隐镇码头来装船。一时间,这里也成磁器的集散地,热闹非凡,号称小重庆。

场口外的江边,设有磁器堆栈,有专门停靠装运磁器的船码头。为区别其它码头,这码头就叫成了磁器口码头。时间一久,龙隐镇这个场也跟着叫磁器口。但磁器口仍然是龙隐镇的驻地,属龙隐镇管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撤销龙隐镇,设立磁器口公安派出所民政干事,1954年建立磁器口街道办事处。以后,龙隐镇这名字慢慢淡出人们的印象。

离磁器口不远,有一个地方现在叫双碑,当年这里却是荒野。有一条小溪从青草坡上流下来,汇入詹家溪后,流进嘉陵江。这条小溪上,有一座明代末期修建的小石桥叫永胜桥,过了桥就是一个岔路口。人们不管是上青草坡买磁器、上歌乐山,到永兴场、青木关、璧山,还是到北碚、合川,都要从这点分路。行人多了,本地人好办,外地人不识路,难免到了岔路口不晓得该往哪条路走。问路又找不到人问,走又怕走错路,行人感到很不方便。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这一带人烟多了些,小桥附近坡上也有了几户人家。过路的行人多了,来问路的人也多了。修桥补路是做善事,立个路碑给人指路也是做善事。于是有詹姓人家出资,找石匠打了两块碑,分别立在岔路口两边,指示去路方向。从此这地方有了名字,叫双碑。行人方便了,地名也有了,但这里的农家,人们还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