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助老

 玖玖家政 2018-03-24

 助老 

嘉定区菊园新区的嘉富社区是一个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人比重较大,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00多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3%,随着回归社区的退休人员不断增加,老龄化人口结构态势将日益提增,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成了社区的重点工作。

Social organization


起源——社区自治组织的衍生

“王阿姨,最近我看咱们老年活动室的老人们都呆呆的老坐着无所事事,心里总想为她们做点什么”,“是啊,张阿姨,现在年轻人要忙事业、忙孩子,老人的精神生活乏善可陈,咱们得想想办法”。王阿姨灵机一动,提议道“咱们的父母辈由于年代关系从来没过过生日,不如由我们老龄委主办,为他们庆生如何?”大家齐声道好。


开展老年活动


这是嘉富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例会的一幕,老龄工作委员会是由社区居民自主报名,党总支筛选推荐,自治家园理事会评议,居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审定成立的社区自治组织。委员会直面老龄群体,专为社区老年人群开展系列型的服务。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居委社工协作下,老龄委的第一个自治为老服务项目———“嘉富生日会”正式启动,每月第一个周五为常住社区内的70岁以上老年人过集体生日会的日子,志愿者们的倾情加入,或唱或跳,或游戏互动,让老人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声不断。看似平常的一碗长寿面、一个大蛋糕,让老人们激动不已。90多岁的陶伯伯说道:“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过过生日,孩子们工作忙也没想过过生日,今天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真是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感谢老龄委和居委能够想到我们,住在嘉富小区子女没有后顾之忧,能放心工作。”“嘉富生日会”的推出不仅深受社区老百姓的喜爱,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建单位嘉定设计院更是认领了此项目。至此,在社区老龄专委会的自治下,一个个项目遍地开花,“嘉富有春晚”、“嘉富诵读会”、“嘉富一家人”、“嘉富粽有情”、“嘉富过好年”、“丹桂飘香庆重阳”等一系列为老服务在社区内生根发芽。

生日会


形成——自治组织走向社会组织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基础在形成共同参与的格局,重点在发挥社区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作用,核心在建立协商治理的制度体系。


社会组织是社会共治的重要主体,是社会服务的重要提供者。随着社区老龄专委会工作的推进,发现老年人对软、硬件的需求愈加强烈,原有的基本服务往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由此,嘉富社区在菊园新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孵化、培育下,在复源社工师事务所的专业指导下,在老龄专委会的基础上,申请成立了嘉定区第一家社区社会组织———嘉富社区幸福街坊助老服务社,其性质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其管理模式、经营形态等也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嘉富社区针对自身特色及情况,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法人,居委副主任担任监理,社区居民担任理事,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班子,并设立了完善的社会组织章程、规范的管理模式、专业的财会人员和严谨的财务制度,各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


发展——提升硬件、整合资源、壮大队伍

自社会组织成立以来,带动了社区内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一条街让老人们居家生活更方便。睦邻活动室、书画社、老年活动室等设施,让居家养老服务更全面。随着项目的推动,知名度的提升,吸引了更多“外部助力”,“一号秘书”的助老设施进入了社区老年活动室,“小机器人”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安享晚年。


随着嘉富社区越来越多为老项目的推出,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建单位如城发产业、水务设计、规划设计院等通过认领项目的方式支持着嘉富社区老年工作,同时辐射周边社区。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壮大,由最初的几人至十几人,再到目前包括了本社区、共建单位、周边社区、菊园新区助老社等共同参与的专业管理团队,社区组织的软件设施更显系统化、专业化。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社会组织理事会会议上共同表决产生了一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总负责人———即社会组织志愿者站站长,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团队更具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随着志愿者团队的扩大,各类或无偿或有偿的服务日益增设,如中医坐诊、老年电脑班、书画班、助餐、洗衣、陪聊等形式多样的助老项目纷纷走入社区,走进人心。嘉富社区内有一对八旬老人得知社会组织有一项为慈善捐款后表示“我们一直享受着嘉富社区助老服务,如今生活宽裕,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老人享受服务,为助老服务筹措点资金”,老两口的慈善款一捐就是数千元。


深化——承接项目参与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的成立一方面可以发挥、整合各类资源优势,为优化基层社会服务提供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服务项目,让居民自治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正是由于嘉富社区幸福街坊助老社的专业性和群众性,促成了它承接政府的招标项目———“老伙伴”项目。“老伙伴”项目是以“一对五”的结对方式,由低龄老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幸福街坊助老社自承接该项目后多次召开理事会,商议确认了项目具体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包括特邀菊园新区助老社李洁为顾问,聘请社区骨干李老师为团队总负责人,负责志愿者培训、志愿者记录本的检查等各项工作。每个社区拥有一支自发组织的“老伙伴”志愿者团队,每个团队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上传下达,各自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开展预防失能、精神慰藉等家庭关爱和生活辅助服务,促进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


嘉富社区里的张亚芳阿姨是一名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老党员,“老伙伴”项目一经推出,张阿姨头一个来报名。与张阿姨结对的老人中有一位是双目失明的独居老人,这对于我们的志愿者来说颇为不易,而张阿姨用热心、耐心将老人的饮食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回老人的高血压药吃完了,张阿姨冒雨前往医院配药,即使雨水打湿了衣襟也无法阻挡她冒雨前行。生活中的关怀备至,让老人感动不已。在日积月累中,她们犹如母女,老人也会邀请张阿姨共同参加她的师生会等私人活动,共享欢乐。在她的带头下社区内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推动了项目的发展壮大,更推动了社区的自治进程。

开展老年活动


社会组织的形成传播着社区正能量,壮大着社区自治力量,完成了从陌生人走向“熟人化社区”的巨大转型,在契合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对社会组织的孵化、支撑作用,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相信在社会组织不断走向成熟的今天,社区自治之花将更加绚烂多彩。



稿件来源:《聚力前行——上海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优秀案例汇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