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韩先生结束工作回家,我递上手机,让他看傍晚时二胖像小螃蟹一样,笨拙地学哥哥在院子里蹦的视频。 他坐在摇椅里,我靠在椅子扶手上,不远处的书桌前,写完作业的儿子,正看上去很投入地读课外书,二胖早已呼呼睡去。 看了没一分钟,韩先生就无法抑制地说:这简直了,你说这个小胖子怎么能这么可爱,萌得呀,我简直不行了。。。 我很自然地接了他的话继续说:可不,你不知道每天她搂着我脖子,小脸使劲贴着我嗲嗲地叫妈妈时候,我浑身都酥了,要钱要命要什么都给。 韩先生继续说:是啊,简直爱死她了,可是你说,即便她这么可爱,这么好玩,跟她哥哥小时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啊!你还记得儿子小时候吗?那个秀气,那个威风,那个萌,可爱的呀! 我一愣,话说这画风转变快到猝不及防是几个意思? 瞬间看到书桌前,目光虽落在手中的书上,微微僵直的身体却出卖了他在偷听的儿子,我立刻明白了韩先生的用意。 于是我不动声色地继续盯着手机屏幕,特别认同地说,唉,可不是嘛,跟哥哥,还真的是没法比。我儿子小时候跟个小玉娃娃一样,爱到每天都看不够!现在长成个大宝,那么贴心,而且特别勤奋努力,别提多好了!妹妹将来得多努力才能追上哥哥啊! 韩先生亦不紧不慢地附和。整个过程,我俩都不曾刻意抬头去看儿子一眼,但余光中,我瞥见他身体慢慢放松下来,想必,笑容也会爬上他的小脸。 冰场有个关系很好的妈妈,每次讲到她不要二宝的原因,都会说起同一个例子。 她有个邻居,生二宝前赌咒发誓绝对不会变心,甚至担心因为爱大宝更多,而无法让自己爱上二宝。 可谁知,二宝出生的第一刻起,她就开始了与自己内心抗争的旅程。 当二宝绵软地蜷缩在怀中乖乖吃奶时,大宝脏得像个土猴子一般刚放学。 当二宝忽闪着大眼睛娇滴滴喊妈妈时,大宝刚把写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擦破一个洞。 二宝最爱说的是:妈妈抱抱。而大宝嘴里总喊着:我不想让你管我! 大宝让妈吼出喉结,二宝让妈软成棉花。 没多久,她就妥协了,她对所有人承认,自己走上了偏心的不归路。她说二宝的人设就是卖萌,生来就赢了。因此结论是,如果不想大宝受委屈,千万别生二宝。 这个故事听过大约三次后,二胖同学意外地来了。我其实内心从不纠结也不焦虑,我非常笃定从小寸步不离守到这么大的儿子,绝对是我的心尖儿,莫说是一个二胖,就是一个连的二胖,也分不走我对儿子的一点点爱。她的预设人生轨迹,是每天放在篮子里,被韩先生提着去录音。 后来,事情当然没有按照我的脚本发展,她和哥哥一样,是我们心上最珍贵的宝贝。非但如此,从表面上看,我们还渐渐走上了偏爱老二的路。 哥哥吃饭洒一桌子时,妹妹正坐在餐椅里,把蕃茄酱抹得身上脸上哪哪儿都是。 而哥哥听到的是,赶紧收拾擦干净,你看看吃个饭弄这么邋遢。而妹妹那边,怕是早有一人抓起手机,边拍边满眼桃心儿地说,不要紧啊宝贝,抹吧抹吧,哎呦可爱死了! 清早哥哥和妹妹都拽着被子呼呼不起。 而哥哥听到的是,再不起就迟到啦,晚上磨蹭不早睡,blah blah blah。。。而妹妹那边,表扬声此起彼伏,小家伙真棒啊,昨晚8点睡到这会儿都不醒,太乖了。。。 这样的事情多了,大宝难免心中失落,甚至怀疑父母爱弟弟妹妹比自己更多。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或者我所见的大部分新式父母,并没有偏倚。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看哪个孩子都亲。只不过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两个孩子,势必不得已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对各自提的要求看似极不平等,但心中的爱,给你一百分,给她,也绝没多半分。 有一次儿子看着仰在沙发里,惬意地嘬着酸奶看动画片的妹妹,几乎要哭出来地抱怨道:这不公平,为什么妹妹可以这么舒服,而我必须得写作业去,不然我就老得挨说?! 我想了想,跟他说,你跟妹妹这么大时,比她过得还惬意。不但酸奶沙发空调ipad动画一应俱全,而且爸爸妈妈天天只围着你一个人转,去哪儿都带着你,从不离开视线半步。 当然这些事儿你都不记得,不过公平也不是没有,我和爸爸愿意让你即时过上妹妹的生活—— 穿上大号纸尿裤,pizza麦当劳都拜拜,一日三餐加午睡严格定时,表达要求只能用单音节和肢体动作,因为还不会说话。至于什么约个朋友玩啊,去乐高店买套玩具啊,或是捧着喜欢的书看起来不算完,这些都缓几年,等长大再说了。如此,你就彻底不必写作业了。 儿子一听吓坏了,他说妹妹好可怜,这样比起来,写作业真不算什么。于是乐颠颠儿地去痛快做事了。 能够通过沟通去疏解孩子的情绪,自然是极好的。然而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对二宝抒情时,却忘了大宝就在身旁,心理建设之外,他依然在意你的情绪。 韩先生常提醒我,莫说儿子这般年纪,就是成年人,也常会失落于眼前所见的父母之所谓偏倚。 我们没办法用语言让孩子明白,作为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他在父母心中永远不能被撼动的地位,和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爱。 我们也解释不清,对妹妹溢于言表的爱与赞美,是他也曾有过的过往。如今对他的看似苛责,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爱之深罢了。未来终有一天,当妹妹长到他如今的年龄时,同样也会被要求早起上学,按时写作业,吃饭保持桌面干净。。。彼时妹妹也未必不抱怨父母的苛刻。 所以我们换一种方式,索性不去提醒孩子,也不辩解。当我们称赞妹妹时,也不会忘掉哥哥的好。即便有时语气夸张,但对他的赞美,都是发自内心,并不掺假。 家有两宝,协调关系时时都是一个课题。当然不必因太过敏感影响了孩子,但更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有一个心大的宝贝,就畅快地做起看上去厚此薄彼的事。 你希望自己如何被这世界去爱,就会懂得,大宝的心中,亦无例外。 |
|
来自: 周艳vrjc94may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