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曲记】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下)

 真友书屋 2018-03-24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失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回首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这首曲读来更加口语化,然而却受到了后世的夸赞,比如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到:“元人曲如……‘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上下,天地安排’,景中壮语也。”

 

张养浩撰《经进风宪忠告》一卷,清刻本


这么口语化的句子,王世贞竟然认为这是写景的壮语,可见,这样的曲子读来貌似轻松,而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力度。

 

张养浩隐居在家乡的云庄,享受着自造的美景,为什么还能写出《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样的作品呢?因为他的家乡毕竟距离潼关有很远的路途,而他能写出这样的名篇,也一定有着相关的经历。


张养浩撰《庙堂忠告》一卷,清刻本

 

张养浩辞官回乡之后,朝廷没有忘记他,不断地召唤他回朝工作,可能厌烦了朝官间的勾心斗角,所以他百般辞让,竟然七召不复,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关心天下大事。有那么两年,陕西大旱,而后瘟疫流行,在这种危急时刻,已经隐居云庄八年的张养浩又收到了朝廷的召唤,皇帝任命他为陕西行台中丞。


从正面望过去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张养浩不再辞让,他立即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张起岩给张养浩所写的神道碑中,记载了他听到灾荒后的反应:“吾退处丘园,七辞聘召,闻西土民饥殍流亡,忍不起而拯救哉!”

 

这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他为救灾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按照小人的猜测,说不定他也是赋闲太久,想就此重新出山。面对这样的流言,张养浩在其所写的《西番经》中做出了说明:

 

天上皇华使,来回三四番,便是巢由请下山。

取索檀,略别华鹊山。无多惭,此心非为官。

 

墓碑


张养浩很快前往灾区,在前行的路上以及救灾的过程中,他写了一些相关的散曲,除了那首《潼关怀古》,他还作过一首《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阑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这种写法,这种句式,基本与《潼关怀古》相同,看来他的怀古系列也有喜欢写满十首的偏执,为此,他还作了一首《北邙山怀古》:


碑上的文字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了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首怀古的最后两句,同样是《潼关怀古》的咏叹方式。而他作的《骊山怀古》也同样不会改变这样的句式: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正圆的墓丘

 

此后,他还写了《未央怀古》等等,但这样的怀古散曲,他总计作了九首,没能达到他所追求的“十全十美”。因为他在救灾的过程中忧劳成疾,所以六十岁就去世了,可能没来得及写第十首怀古诗,这真是一个大遗憾。

 

张养浩除了作曲也作诗,他的诗作在元人中颇有名气,清陈焯在《宋元诗会》中说:“王执谦,字六,皆济南人,与张养浩、李京辈称‘诗家四杰’。”

 

看来,张养浩是元代诗家四杰之一,可惜他的诗作在后世影响不大,而他的散曲却受到了后世各种各样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是以夸赞为主。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散曲并无多少思想性,比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有过这样一段表述:“马九皋字昂夫,所作多小令,只是宴饮时的漫唱,貌为豪放,而实中无所有。像‘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山坡羊》)其实,当时一般老官僚们所作的散曲,大都是这一类的不痛不痒的自夸恬退的东西。张云庄(名养浩)的《云庄张文忠公休居自适小乐府》,全都是如此。‘紫罗襕未必胜渔蓑,休只管恋他,急回头好景已无多。’(《梅花酒兼七弟兄》)从这样浅薄的情绪里出发的歌曲,自然不会是很高明的。”


守望

 

郑振铎的这段论述显然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张养浩的作品,且不论这种评价是否公允,但至少说明,张养浩的散曲在后世的学者中有深入的探讨。

 

对于张养浩的研究,当以马继业所撰《张养浩评传》一书最为详备,该书用十一个章节讲述张养浩的生平以及他的文章事业,其中的第十章为“三事忠告起群蒙”,内容讲的是,张养浩所刻《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三书。

 

对于这三书的内容,马继业在此专著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张养浩一生不仅勤于政事,而且善于总结自己的政治经验。他的政治成就绝不仅仅因为他官居极品,而在于他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政治经验。由于张养浩长期担任地方和中央官员,对官场情况十分熟悉,本人又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所以对问题捕捉准确,分析透彻,见解独到。‘尝著书三卷,一曰《庙堂忠告》,二曰《风宪忠告》,三曰《牧民忠告》,皆言居官之道。’他在不同任职阶段所撰政论书籍《三事忠告》(也称《为政忠告》),是对当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真诚劝告。”

 

墓前的池塘


即此可证,张养浩并非有着真正的隐士心态。当天下有灾时,他能挺身而出,而当他出仕为官时,又能对工作有着这样的总结,由此可知,他的那些散曲都是他不同时段的真实写照。休闲是真,同样,怀古感慨也是真,而这也正是张养浩的难得之处。

 

张养浩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柳云社区清河北路公园内。前往张养浩墓之前,我还是踌躇了一下,因为在网上查得地址为柳云社区清河北路公园内,但这个公园具体是什么公园,并未查到名字。但想到已经有具体的路名了,范围应该不会太大,到了附近打听一番应该就能找到。


旁边还有两座

 

这两天济南打车十分困难,站在路边等了将近半小时,竟然没有一辆出租车驶过,我感觉这种情形不正常,于是返回酒店问服务员。对方告诉我,今天正巧赶上出租车行业为了达到某种要求,正在罢工。

 

这个结果我未曾料到,于是打听其他的交通方式。门童告诉我,从酒店到柳云社区的清河北路有一趟公交车,虽然途经几十个站台,然而好过打不到车。我特意错过高峰期来到公交站台,果然乘客并不多,我向公交车司机打听张养浩墓,司机让我好好坐着,如果睡得着就小睡一会儿,睡醒了就到了。这个回答让我有些糊涂,唯一明白的是,路途并不近,得坐上好一会儿。

 

这只赑屃的形制有些特别


好吧,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奈,不断地在等待与停顿中浪费光阴。我选择了靠近上车门口司机背后的位置,这样抬头就能看见钉在车厢里的公交站路线牌,并可以适当时向司机打问。司机显然心情不错,等红灯的时候问我为什么要去看一座坟墓,我告诉他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司机打断我说,文学家又怎么样,买得起三室一厅吗?不仅买不起三室一厅,连块切糕都买不起。说完他又自己笑了起来,说:“不过时代不同了,你去看看,他现在住的房子,十个三室一厅都不止,好风好水的。”他的这番话也让我的心情好了起来,虽然还是不太明白张墓的具体情况,但听他所言,似乎占地面积颇大,虽然还没有目睹,但已经让我颇为期待。快到站时,司机提醒我在柳云村站下车,然后往马路对面指了指,说你走过去就看见了,不用再问人了。

 

碑额


在柳云村车站下车,觉得这里像是八十年代的小县城边缘,房屋老旧,也不见什么行人,按司机所指的方向,过了马路向前走去,果然没走多远就在湖边看见了一个公园。公园是开放的,没有园门及大门,随意从各个方向都可以进入,感觉更像是一个街心花园。然而这个公园的主题明显就是张养浩墓,面向右边依次有着赑屃、石狮、牌坊及神道碑,然后是张养浩的墓丘,牌坊上部嵌着的石条上刻着“张文忠公之墓”,感觉整个牌坊像搭积木般是由一些新旧石块搭起来的,每一部分各自为政,彼此不买账。

 

中轴线之外是街心公园常见的小树林。这里总算看到了两三个人影,却也不像是逛公园的样子,我看到有几位妇女站在那里聊着家常,跟她们一起出来的半大孩子则无聊地在石构件上爬来爬去。我看了看这些石件,基本上是新旧混搭,但也算忠于历史,碑券内嵌着的古碑,风化十分严重。

 

生平介绍


与牌坊的生硬组合相反,公园底部的张养浩墓丘修得十分工整,墓丘似乎是以圆规画成。看过了太多不规则的墓丘,突然看见如此正圆的墓丘,还是觉得有些突兀,而正圆上坟起一个土坡,线条、坡度三百六十度对称。墓后种着一排冬天的、疏落的北方的树,我在墓丘前稍立了片刻,渐渐感觉到这公园的冷清正是映衬张养浩气质的绝佳气氛。他应该也不喜欢太多的人来这里吧。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