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女不慎掉落锡壶,有人出一上联,竟成千古绝对,几百年无人对出

 qiangk4kzk8us4 2018-03-24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同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它采得诗词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格律文学体裁。

不仅如此,对联更是因其长短皆宜、雅俗共赏进入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它分化为各种用途,有春联,挽联,还能对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士大夫及文人阶层迎风弄月、述志抒怀也常用对对联的方式。

​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言:“对对子为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之特征有密切关系者。”可见对联确实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对联有俗有雅,更是有“绝对”,一副对联,采用了一种或几种技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人觉得轻巧新奇,这样的对联,谓之巧对。巧对一般难以对出,如果难到没有合适的对句,这便是绝对了。

对联有上千年的历史,也产生了不少绝对,在对联最早出现的宋朝,大才子苏轼和朋友佛印,妹妹苏小妹产生了不少巧对和绝对,今天说的也是关于苏轼的对联。

​在杭州任职时,常感郁郁而不得志,为消遣时光,他便在美丽的杭州城中到处游玩。一天,他和一些文人学士朋友一起相约游西湖,游船上,苏轼和朋友们把酒言欢,吟诗作对,不亦说乎。

兴致到了当然少不了美酒和歌舞,苏轼便请来歌女跳舞,并命人带来美酒。一个歌女提锡壶给苏轼倒酒时,不慎将锡壶掉入湖中,有一个朋友当即出了一个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此联一出,在座的各位都拍手叫好,就连苏轼也赞叹不已。这上联确实很绝妙,是一个巧对,表达了意思的同时,还用了混异技巧,“锡壶”、“西湖”和“惜乎”谐音,读起来很搅扰,却正是此联的巧妙之处。

在叫好之际,各位文人才子也都在绞尽脑汁地想下联,但想来想去都没有合适的下联,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这上联难度极高,那位出上联的朋友也没想出下联。

​那苏轼对出来没有?也没有。回家后的苏轼还在想下联,但苦于想不出,后来他又跟佛印和苏小妹说了此上联,想听听他们的高见。但佛印和苏小妹也没能对上来,在此后的几百年中,有无数的文人才子想对出下联,却无一人对出工整合适的下联。

最终此联成为了一个“千古绝对”,直到现在也没人能对出下联,出上联时为灵感之作,不知在座的各位看官能否灵感顿出而对出下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