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同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它采得诗词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格律文学体裁。 不仅如此,对联更是因其长短皆宜、雅俗共赏进入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它分化为各种用途,有春联,挽联,还能对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士大夫及文人阶层迎风弄月、述志抒怀也常用对对联的方式。 对联有俗有雅,更是有“绝对”,一副对联,采用了一种或几种技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人觉得轻巧新奇,这样的对联,谓之巧对。巧对一般难以对出,如果难到没有合适的对句,这便是绝对了。 对联有上千年的历史,也产生了不少绝对,在对联最早出现的宋朝,大才子苏轼和朋友佛印,妹妹苏小妹产生了不少巧对和绝对,今天说的也是关于苏轼的对联。 兴致到了当然少不了美酒和歌舞,苏轼便请来歌女跳舞,并命人带来美酒。一个歌女提锡壶给苏轼倒酒时,不慎将锡壶掉入湖中,有一个朋友当即出了一个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在叫好之际,各位文人才子也都在绞尽脑汁地想下联,但想来想去都没有合适的下联,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这上联难度极高,那位出上联的朋友也没想出下联。 最终此联成为了一个“千古绝对”,直到现在也没人能对出下联,出上联时为灵感之作,不知在座的各位看官能否灵感顿出而对出下联。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