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黛: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的妙药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3-24

  青黛,始载于《药性论》。“黛”是眉毛的颜色,因唐代妇女曾以本品染眉,故名青黛。别名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本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花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蓝靛(《中药材手册》)。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仙游、广东、江苏、河北、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胃经。  


  【传统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现代功效】保肝,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

 

  【主治病症】肝火犯肺咳嗽,发热惊痫,温病头痛,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喉痹,痄腮,口疮,丹毒,湿疹,疮肿,蛇虫咬伤。

  

  【鉴别要点】质轻细腻、色深蓝,手捻染手,投水上浮,火烧蓝紫焰,有草腥气而味微酸。伪品则质重、色淡,投水则沉,火烧则不燃,极易识别。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郑全福经验

  

  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青黄散由青黛、雄黄二味药组成。青黛,味咸寒入肝经,可泻肝散瘀,凉血解毒。雄黄,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曾治一少女,面色咣白,乏力头晕,潮热,骨痛,纳差,食后痞满,腹内结块,左右肋下皆3横指,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化验:血红蛋白7g%,白细胞104000/mm3,血小板50000/mm3。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此乃外感之邪毒循经络,侵及脏腑,致气血瘀滞,而成癥积。此乃虚人癥积,一般治则,当先补其虚,调其脾胃,尔后再攻其积。然急则治其标,癥积不消,脾胃难调。余以攻补兼施,用青黄散以解毒消积为其主,辅佐香砂六君补脾和胃。青黄散:青黛2g,雄黄02g,混匀,盛于胶囊,1日2~3次,饭后白水进服。香砂六君加减煎汤服之。进上药20天,诸症减。白细胞降至1000mm3,血红蛋白升至9g%,血小板升至170000/mm3。青黄散减量继续服至3个月,诸症愈,血象已近正常,骨髓穿刺完全缓解。与同道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0余例,十之八九获良效。(《燕山医话》)

  

  王自彬等经验

  

  青黛饮治疗过敏性紫瘢  


       运用自拟青黛饮治疗过敏性紫癜,并经1~5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显著。基本方:青黛3g,紫草9g,乳香6g,白及9g,上药加水300ml,文火煎至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单纯皮肤型:紫癜小而稀疏伴有表证,加金银花、板蓝根、白芷、焦山楂;紫癜量多伴气营热证,去乳香,加牡丹皮、玄参、生地黄。皮肤关节型:加钩藤、木瓜、威灵仙、忍冬藤。腹型:大便下血、色鲜红,伴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者,加地榆、白头翁、黄连、赤小豆;大便柏油样,紫癜色淡者,加黄芪、黄精、阿胶、干姜;腹部窜痛,攻冲起块者加白芍、延胡索、沉香末(冲)、甘草。肾炎型:血尿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墨早莲、生地黄;肾病型加益母草、泽兰、泽泻、生山楂、山药、生地黄。统计120例,痊愈110例,占91.7%;显效6例,占5%;有效4例,占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自拟青黛饮中,青黛清五胜之热,平肝凉血;紫草凉血透皮,透邪于外,与青黛配伍,清内外之热而宁血;白及苦甘涩凉入肺肾,苦凉清肺治其本,甘缓止痛,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治疗腹痛及胃肠出血,涩则收敛以止血,入肾经兼以治肾护阴;乳香活血通络。四药合用,妄行之血可宁,越府之血可归,热去血平,因而治疗各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都具有显著疗效。我们体会,以皮肤紫癜为主,不融合成片者,宜从肺治;紫癜融合成片者,宜从胃治;紫癜反复出现,宜从脾治;肾型紫癜宜从肾、从瘀治。[山东中医杂志,1997,16(6):254] 

医景堂学苑

超乎想象的使用体验

微信号:医景堂学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