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震 文人用印有素章与钮章之分,各具特色的印钮或生动活泼或古朴厚重,常使文人雅士爱不释手。印钮又称印鼻,原是指在印章顶端突出的部位穿孔,可系上绳子便于携带,至汉代印钮又增加了装饰性的雕刻,这种装饰在汉代造纸技术发明后得到了加强,印孔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艺术性成了印钮唯一的标准。与其他门类雕刻不同,现在的印钮雕刻工艺有其特殊性,原料大多为石质(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等),章坯常有裂与杂质,需相石构思后根据原料的特性确定雕刻门类,以掩盖瑕疵,运用巧色,合理利用原料使其价值最大化。 印钮按题材分有人物、古兽、昆虫、飞禽、鱼类、蔬果、花卉、山水及博古等。 按雕刻技法分,有圆雕、薄意、镂空雕等。 下面讲一讲最常见的印钮: 古兽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印钮门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印钮最初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的专用品,鼻钮的钮饰与材料根据使用者的权位与官衔不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代皇帝用玉玺虎钮,皇后用金玺虎钮,诸侯王用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等用金印龟钮。俸禄二千石的官用银印龟钮,二百到千石的官则用铜印象钮,这也是我国早期的兽钮。今日兽钮内容还包括龙、凤、螭虎、麒麟、貔貅、辟邪等。 兽钮一般分平台与随形台,兽的位置占章体的三分之一为佳,随行台的古兽大多因石章巧色或天然石纹及瑕疵等进行设计,巧掩瑕疵以达到浑然于章体。 平台兽顾名思义起台必须得平,由于许多古兽腹下是空的,掏空必须慎重,如古兽整体已经完成,掏空过度伤及平台是无法补救的,初学者往往对钮形体积把握不到位,下刀过于谨慎而造成兽钮体形臃肿,故需多学习前人的作品,仔细分析比例关系,打坯时胆大心细,看准比例果断下刀,打坯要无棱角,讲究自然饱满不刺手。应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用刀需稳健,刀痕要细腻,修饰刀法洗练、简洁,切忌繁琐。精彩的作品会给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之感。 薄意是以刀代笔在石材表面用刀以求画意,惜石如金的薄意雕刻得到了雕刻家的推崇,这在田黄石雕刻上运用到了极致。薄意雕刻是浮雕的一种,是由浅浮雕演变而来,其技法继承了古代石器、玉器、汉画像等的长处,可以通过拓片来展现笔墨情趣。 博古钮是用古代钟鼎彝器、瓦当、古钱等作为图案,其中以青铜器纹饰博古为最常见。其仿古图纹有饕餮纹、兽面纹、玄鸟纹、蟠龙纹等,此类一般在平头章或平台四边进行雕刻,高古厚重、拙中见巧,被众多文人喜爱。 回纹是博古特有的装饰性图纹,通常用在表面图纹下面作为衬底,也有用作边饰纹,形状宜饱满,线条宜连贯。 印钮门类常见的还有人物、蔬果、昆虫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当代印钮雕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风格流派融会贯通,体现了审美观与个性化的高度。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藏家队伍日益壮大,无数爱好者不再受地域限制,得以开阔眼界,加入到学习钮雕的行列中来,印钮雕刻必将迎来新的繁荣与发展。 |
|
来自: 老刘tdrhg > 《三十三、书法/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