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自台北“MUZIK”古典音乐杂志,特此感谢。 根据留声机杂志的这份榜单,可以发现到在这次排名前二十名的交响乐团中,欧洲乐团还是占了多数,共上榜九个;美国乐团居次,共有七个;再来是俄国乐团三个;亚洲则入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这次一举攻顶成功,打败了传统两大龙头—柏林及维也纳爱乐,对于荷兰这个在古典音乐发展中,相对边陲的国家来说,能有这样的成就,值得喝采。而在世界另一端的美国,也出现了乐团势力大洗牌的现象,波士顿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这两个美洲最具历史的乐团,纷纷掉落到十名外,而费城交响乐团更是不在前二十名的榜单上,取而代之的则是长期被大家低估的洛杉矶爱乐,也说明了拥有历史传统,并不代表一定会受到肯定,唯有持续努力及创新求变,才能历久弥新。 2 柏林爱乐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柏林爱乐和纳粹的结合自然有其渊源背景,讨论其对错已无特别意义,但不可否认,在纳粹时期,柏林爱乐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俨然成为德国,甚至欧洲的第一乐团。而进入七、八○年代,指挥帝王卡拉扬(Herbertvon Karajan)更将乐团的声望与地位进一步稳固。卡拉扬执掌柏林爱乐长达三十五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拉抬对方的声势,可以说卡拉扬就是柏林爱乐,柏林爱乐就是卡拉扬! 1989年卡拉扬病逝家中,柏林爱乐空下的总监一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本来以为是囊中物的马捷尔(Lorin Mazzel)却在最后一刻被通知继任者为阿巴多(Claudio Abbado),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阿巴多在位十三年,逐步将乐团带离卡拉扬的影响,而树立自己的风格。有别于齐名的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是一个较为开放且民主的乐团,对于其背负的历史包袱也勇于面对。2002年阿巴多卸任,新的音乐总监人选找来英国的拉图担任,拉图的音乐风格大胆,而英德两国的结合,更象征着音乐文化终究超脱历史仇恨之意。 长久以来,在对乐团的评价上,柏林爱乐始终不如维也纳爱乐。终于,在这次的榜单中,让他们尝到胜利的滋味,也代表着大家对于其求新求变的肯定。毕竟,交响乐团存在的意义,是会随着时空环境而有所变化,唯有在潮流中找到定位,并开创价值,才能历久不而衰。 3 维也纳爱乐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如果说把留声机杂志这次的乐团排名,改为「哪一个乐团最能代表古典音乐?」的话,我想维也纳爱乐绝对是想当然尔的选择。的确,从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每年定量发行的维也纳爱乐金币、到要提前六到十三年预购的乐季套票,都再再的显示出,维也纳爱乐在古典乐友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及其传承西方古典音乐发展 的正统性。 然而,维也纳爱乐不单只是继承了古典音乐中的美好传统,也一并接受了许多德奥文化下的社会习性,而其中对于女性的歧视及对于其他种族的强烈排他性,使得他们在上个世纪末开始,面对了许多的批评与责难。虽然迫于舆论的压力,这几年维也纳爱乐在这两项议题上做出了让步(在1997年第一次开放女性团员加入;而在2001年则有第一位拥有亚洲血统的乐手加入),但许多保守的团员和行政人士都对这样的妥协表达不满,像是乐团的发言人Wolfgang Schuster就曾公开表示,男性音乐家和女性音乐家所制造出来的音色并不相同,因此维也纳爱乐为求音色的统一,应该要继续禁止女性团员的加入;前乐团总监Otto Strasser也说过:「很难想象亚洲人的脸配上波卡舞曲,在新年音乐会中演奏的样子。」而更有团员在接受媒体专访中说到:「如果有一天女性团员占乐团人数比例的两成时,这个乐团将会被搞砸!」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维也纳爱乐自1933年 以降,就不再设立常任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这样的安排,给了乐团极大的自由,能和不同的指挥家合作演出,但却也因此而使得演出的水平常有起伏。当碰到和乐团契合的指挥家时,维也纳爱乐的演奏绝对是世界第一,但若是碰到风格搭不在一起的指挥家时,则会让人误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乐团。也或许是这个原因,让维 也纳爱乐在这次的排名中,名次落于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和柏林爱乐之后,仅拿下第三名而已。 究竟性别和种族的问题,是不是将会影响维也纳爱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的是,当在远离欧陆数千里外的其他国度,也有人为了贝多芬交响曲动人的音符而感动落泪时,音乐,是绝对没有性别与种族之分的。 4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交响乐团, 一定要能成功的诠释海登、莫扎特、贝多芬,乃至于华格纳、布拉姆斯,当然也要对于马勒、理查德史特劳斯等人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但完美的演奏约翰威廉斯的星际大战组曲、古墓奇兵的电动玩具主题曲、或是哈利波特的电影配乐? 伦敦交响乐团(简称LSO),是大英帝国境内最具有传统的交响乐团,然而真正让他们和其他许多伟大交响乐团有所区隔的,正是其对于音乐的强大包容性。LSO跨界演出的历史,可以追溯回1956年, 他们参与推理惊悚大师希区考克的电影《擒凶记》的演出。之后,他们又陆续的尝试与不同音乐领域的乐手合作,创造出许多音乐的可能性。然而,这对于许多保守的古典音乐听众来说,可真是有点太超过了。于是,在七、八○年代,乐团逐渐回到古典音乐的传统,试图讨好乐迷,却因此而渐渐失去其独特的风格。1984年,LSO在日渐下滑的票房中,面临成军八十年来最大的财务危机,幸而当时还是团员的葛林森(Clive Gillinson),自告奋勇的跳出来担任行政总监一职,他上任后改变了许多传统乐团经营的概念,除了以更开放的态度来接纳新的事物外,也让团员在选择所演出的音乐上,有更高的自主性。在他的带领下,LSO逐渐走出困境,进而发展茁壮,而在他任内所推动的乐团自创录音品牌「LSO-Live」,更成为各家乐团争相仿效的对象,在不景气的唱片市场中,找到一个新的生存方式。 自2006年起,乐团相继聘请葛济夫与哈丁(Daniel Harding) 担任首席指挥与首席客席指挥。一位是乐坛上公认的新大师,一位则是年轻充满想象力的潜力新秀,两个人的组合,也刚好反映出了LSO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的音乐理念。在进入二十一世纪, 相信伦敦交响乐团的发展,绝对是让人深深期待的。 5 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芝加哥交响乐团在这次的排名中一举拿下第五名的殊荣,同时也荣登美国乐团的榜首,而这一切都得要归功于两位加起来已经超过一百六十岁的指挥老将。 2006年前音乐总监巴伦波英(Daniel Barenboim)结束和芝加哥交响乐团长达十五年的合作关系,由于双方并不是在「宾主尽欢」的情况下分手,也使得乐团在找寻下一任继任者的人选上, 充满压力。为了要使得这段空窗期不至于陷入完全空转,于是乐团情商两位老大师-布列兹及海汀克二人,分别以荣誉指挥和首席指挥的名义一起共治,结果效果竟然出奇的好。两人以丰富的音乐智能,洗炼的指挥技术,反而让乐团的演奏更上层楼,此一结果,颇为出乎意料之外。如今乐团总监的寻觅已告一段落,意大利指挥大师慕提(Riccardo Muti)将于2010年正式继位。慕提之前在史卡拉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时,也和团方因意见不合而闹得满城风雨,最后不欢而散,如今接掌芝加哥交响乐团,究竟会走上巴伦波英的老路子,还是终于可以找到一个让自己发挥长才之处?令人好奇。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由布列兹和海汀克在共治时期所建立起的高标准,一定会让新的继任者,倍感压力才是。 6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在德国慕尼黑的三大乐团中,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是资历最浅,但却发展最快的(另两个乐团为:慕尼黑爱乐管弦乐团,现任音乐总监为提勒曼,ChristianThielemann;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现任总监为长野肯特,KentNagano)。在其短短不到六十年的历史中,经由几位指挥大师的训练下,已经被许多乐评者看好,在二十一世纪有机会来挑战顶尖乐团如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和柏林爱乐的地位。 就像许多德系的乐团一样,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也以擅长演奏德奥作曲家们的音乐闻名。2003年杨颂斯继任马捷尔(LorinMazzel)为其第五任的音乐总监,除了继续维持乐团的特色外,也逐步扩展乐团的曲目。2006年他们一起以萧士塔可维契第十三号交响曲的录音,拿下当年的葛莱美奖。杨颂斯充满活力且富有节奏感的指挥风格,搭上乐团深沉而浑厚的音色,为萧士塔可维契的音乐作出了最佳的诠释。 同样也是皇家大会堂首席指挥的杨颂斯,无疑是这次留声机排行榜中最风光的指挥家。目前他在两个乐团的职位都还没到期,一人要同时带领两大名团,对于身体本就不是很好的他,想必是个甜蜜却又沉重的负担吧! 7 克里夫兰交响乐团Cleveland Symphony Orchestra 自从乔治塞尔(George Szell)在1946年接掌乐团音乐总监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就一直是美国交响乐团中的佼佼者。在塞尔的训练之下,乐团培养出了如欧洲乐团般稳定且具有风格的独到音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无怪前任总监杜南伊(Christoph vonDonanyi)曾这么说道:「演奏的是我们,但好评都归塞尔。」 2002年,乐团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找来年轻但相对无名的莫斯特接掌音乐总监,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之下,乐团的发展算是稳定。不过也有乐评担心他的能力不足,并不能将塞尔所建立起来的优良传统给延续下去。但即便如此,莫斯特在去年还是获得乐团的续约,任期将会延展到2018年,也就是说他还有一个新的十年, 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8 洛杉矶爱乐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在十几年前,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洛杉矶爱乐会登上任何一个乐团排行榜上的前几名。不过,在现任的音乐总监沙隆能默默的耕耘下,现在的洛杉矶爱乐已经脱胎换骨。在这次留声机的乐团排行榜中,不但挤进Top 10的名单里,排名甚至还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和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前面,着实让人惊艳。在沙隆能的带领下,洛杉矶爱乐大量的演奏其他乐团较少碰触的现代作品,就像二十世纪初的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一般,为自己树立了独特的风格。沙隆能即将在今年功成身退,交棒给年轻的指挥新星杜达美(Gustavo Dudamel),究竟这位来自委内瑞拉的小狮王,能否让洛杉矶爱乐更上层楼,挑战传统欧洲的三大乐团?还是会将沙隆能的苦心白白浪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9 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必须要承认,说起世界级的大指挥家,恐怕很少会有人提及伊凡费雪的名字,但他和其一手创立的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绝对称得上是这二十年来国际乐坛中,进展最神速的组合。成立于1983年 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团如其名,本来只是一个每年固定于音乐节中演出几场的乐团,但由于团员们都非常珍惜每次相聚的机会,所以对每个排练总是尽心尽力,务求完美,加上费雪从不以领导者的姿态来统御乐手,而是以一起创造音乐的心态来和团员沟通,很快的,他们就受到大家的好评,并在1992年正式转型成为全职的职业乐团。 不靠名气,没有传统,只以对于追求音乐的完美而自许,或许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的成功,可以成为许多想要跻身一流乐团者的一个借镜。 10 德勒斯登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 拥有超过四百六十年历史的德勒斯登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可说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见证者,但就像许多历史悠久的剧院和乐团一样,人事的争斗往往会为其音乐及艺术蒙上不必要的阴影。2002年海汀克成为其第四十任的首席指挥,这个颇被乐界看好的组合,却在2004年因为海汀克无法和乐团行政人士,就其继任人选达成共识而破局分手。或许是出于报复的心态,乐团一下给了继任的路易西首席指挥及剧院音乐总监两个头衔,是德勒斯登国立歌剧院几个世纪以来,继贝姆(Karl Bohm)和冯克(Hans Vonk)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指挥家。而海汀克也不甘示弱的在公开场合批评路易西是个「只有指挥过二流乐团的指挥,其经验绝不足以传承德勒斯登国立歌剧院的悠久历史。」至于是否被他一语成谶,就留待后续观察之。 Top20—11排行: 20 捷克爱乐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 斋藤纪念管弦乐团【日】 Saito Kinen Orchestra 18 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 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 17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Gewandhaus Orchestra of Leipzig 16 圣彼得堡爱乐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5 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14 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 Mariinsky Theatre Orchestra 13 旧金山交响乐团 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 12 纽约爱乐 New York Philharmonic 11 波士顿交响乐团 BostonSymphony Orchestra |
|
来自: 昵称25649097 >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