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辨治

 昵称30640555 2018-03-24

皮肤瘙痒症分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两种类型辨治,治疗时忌食辛辣发物。

皮肤瘙痒症无原发皮损,丘疹、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均属搔抓继发。

一、全身性皮肤瘙痒症辨治

(一)、风湿热型

风盛则痒,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若粟疹抓之有水汁出,此为湿热蕴于肌肤。治宜疏风散热,清化湿热。内治宜服“散风止痒汤”,外治以“苦参汤”或“四子汤”煎水洗浴。

1.散风止痒汤(《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生地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煎水外洗。本方养血润肤,疏风止痒,清热凉血。如风热盛,加银花15克、连翘10克。瘙痒剧烈,加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苦参10克。如用于治疗盛夏湿疹瘙痒,加绿豆衣10克(或绿豆6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炒蛇床子10克。

2.苦参汤(《疡科心得集》):苦参60克、野菊花60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白芷15克、水菖蒲15克、蛇床子30克、银花30克。煎水擦洗。本方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一般1剂效,2剂愈。瘙痒剧烈可加白鲜皮15克、薄荷15克。

3.四子汤(《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地肤子、苍耳子、蛇床子、大风子仁各15克,苦参、黄柏各30克,白芷9克。煎水洗浴。

(二)、风寒湿型

风寒作痒者,有怕冷症状,遇冷则痒重,甚至起鸡皮疙瘩,往往由出汗受风或受冷所致。皮疹多在肢体伸侧外侧。风寒湿作痒者,除风湿症状外(皮肤有丘疹、水疱、渗出等局限性皮疹),有怕冷畏寒,遇冷则痒重等症状,常是下肢出现局限性皮疹。“祛风止痒洗剂”主之:荆芥20克、防风20克、透骨草30克、艾叶15克、川椒10克、刺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煎水洗浴。

(三)、血虚肝旺型

一般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久,多属慢性。如情绪波动,可以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有血痂性皮疹,皮肤干燥,抓之起白屑,甚则苔藓样病变,属血虚血燥生风,兼血瘀肌肤失养所致。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卫气虚衰,腠理不密,风邪易入,浮游于皮肤之间,故浑身燥痒不息。此即无风不痒也”。内治宜“散风止痒汤”加何首乌10克、夜交藤(首乌藤)15克、刺蒺藜15克、鸡血藤15克、全蝎6克,水煎服。外治以“皮肤瘙痒药浴方”煎水洗浴:黄芪3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桑叶50克、苍耳子15克、蝉蜕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栀子15克、野菊花30克。本方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老年人皮肤燥痒,效果良好;瘙痒,伴人工划痕症,效果也佳。

病例:某女,40多岁,皮肤燥痒,两腿皮肤粗糙皲裂,用“皮肤瘙痒药浴方”煎水洗浴,因伴下肢皲裂,配合“润肤膏”涂搽,数日即愈。

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辨治

1.下肢瘙痒:往往发于春秋,与体质过敏以及不适应气候变化有关。当气候急剧变化,如刮大风时瘙痒加重。“苦参汤”煎水洗浴。

2.肛门瘙痒:“苦参汤”熏洗,有蛲虫者(奇痒,尤以夜间为甚)加生百部15克以杀虫止痒。也可用下方煎水熏洗:苦参30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黄柏10克、蝉蜕10克,病程较长,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15克、土茯苓15克、荆芥10克、川椒10克。

3.阴囊瘙痒:苦参、银花、茵陈、甘草各9克,蛇床子12克、白鲜皮15克,煎水熏洗。瘙痒较重,加地肤子15克、枯矾9克,以增强止痒之力。本方也治肛门瘙痒。

4.头皮瘙痒:往往与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慢性毛囊炎有关,尤其是慢性毛囊炎,可造成剧痒,头皮上有散在小结痂、丘疹。一般可用“祛风止痒洗剂”去川椒之辛热,加黄芩之苦寒以祛风清热。

5.外阴瘙痒:苦参、生百部、枯矾、花椒、蛇床子各18克,煎水熏洗,经期勿用药。或者用下方煎水熏洗:生百部、枯矾、蛇床子、黄柏各15克,花椒9克,鹤虱30克。也可用“祛风止痒洗剂”去荆芥、透骨草,加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