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一)

 坚持的希望 2018-03-24
发热(一)

概念和病因
发热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常听人说一个发热治了好几年都没治好,我父亲当年手术后的发热是第一例发热病人,行医后也治好了不少各类发热病人。近期本人就接手了一例发热三年的病人,也是久治不愈,所幸现在开始好转,激素也减量到一天半粒,明天打算让病人停用激素。为什么发热这么难治,主要是因为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如果不针对病因治疗,发热是很难治愈的。
对于发热的病因上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但外感和内伤是难分难解的。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指人感受外邪的先决条件是身体内在的元气亏虚。比如天气相同的降温,张三会受寒感冒而李四则不会,这就是因为张三的元气亏虚无力抗寒造成。但如果天气的降温过强,又不知保暖,气温下降超过了人体的承受程度,也一样会受寒感冒。另外受外邪后,一定会引起身体内在的变化,外邪还会和身体内原有的病邪相合形成新的病邪,外感发热,就是身体内在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所以发热病,是临床上很难鉴别和治疗的一个症状。
外感发热有:寒邪、温(热)邪、暑邪、湿邪等;
内伤发热可分虚实两方面,虚证方面有气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阳虚发热;内伤发热实证方面有瘀血发热、气滞发热、肝郁发热、手术后发热、月经期发热、排卵期发热、产后发热、癌性发热、痰湿发热、食积发热等不同。
因为疾病的因病不同,发热时所表现的症状亦不同。比如风寒闭表的发热,主要见发热而无汗,人严重怕冷(中医术语称为“恶寒”),并且人越怕冷证明热势越重;风热外感的发热,以发热而汗出,人会也一样会怕冷,但怕冷的程度要比寒邪的轻。湿邪发热则见发热不高低热,但人会觉得憋闷感。每一种发热,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区别,所以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很仔细的区别对待。另外对于发热还会转变,比如一个素体阳虚湿阻的病人感受外寒,开始时是恶寒发热,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热势渐高,因为病人体内有湿邪敛外寒,使外寒不易发散,体内的积热不能外散,就会和湿相合形成湿热。现在很多原来是因为受寒感冒发热,治疗上用中药的清热解毒药和西药的抗生素输液治疗,体内体湿邪加重并且伤了阳气,导致身体无力祛寒外出,就会形成湿热。有些病人会说“为什么一个感冒,我用了最好的抗生素治疗,反而越治越重?”受寒感冒,又不是发炎,用什么抗生素?这是治疗上的错误,自然一个感冒治疗半个月都不会好,反而使人弄得没胃口、没力气。
所以治疗发热,可不是单纯机械的对应,中医学上外感发热方面有“麻黄汤”“桑菊饮”等,现代中医药大学教科书《方剂学》中的解表剂,主要就是针对外感发热的。
《伤寒杂病论》对发热病的论治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受寒后的治疗。对于外感温热的发热治疗,谈到了些许少量的内容,但有论无方,直到刘守真创“双解”法后,才有所突破,为后世的温病学说得以完善。
但对内伤方面李东垣提出了气虚发热,王清任提出了瘀血发热等内容,都为中医治疗发热病开创了思路。但两千年的中医发展历程,对于发热病的治疗,都是零散的记录着,也有些人对此做了整理,但也仅是文字上的整理而已,缺少临床实际的应用,特别是对错综复杂的发热情况,怎样去仔细的分析治疗,更是缺少,对学者也起不到多大的启迪。本人对疾病的治疗还有些心得,说不上高明,接手了能让我认真对待的病人还多有效,所以把本人对发热的治疗进行一次总结,以和同行交流。

吴南京
2018年3月14日星期三
于义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