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黑胶】关于一只白狗的唱片发展史

 昵称25649097 2018-03-24

早期唱片界有两大派,有狗派和无狗派,帮主分别是爱迪生和柏林纳。


简单地讲,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之后,找了一帮子人成立了北美留声机公司,英文是North American Phonograph Company。请注意Phonograph 这个词,中文译成“留声机”,但是播的不是唱片,而是声筒,译成“声音罐头播放机”可能更合适一些。这大约是1880年左右的事。



  • 爱迪生的声筒唱片


北美留声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办公室会议录音,顺便也在娱乐场所摆投币机,老百姓投点硬币就可以听一段。北美留声机公司的33家分公司大部分都亏损,只有设在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分公司,由于主打个人消费市场,所以生意兴隆,这个公司又叫Columbia Phonograph Company,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后来他们在英国设立了分公司,叫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再说有狗派。提到那只叫Nipper的白狗之前,要讲一下德裔美国人柏林纳(Emil Berliner)。他改进了爱迪生的唱机,抛弃了圆筒,采用了圆盘形状的唱片,又发明了整套的唱片刻制的工业化方法。柏林纳才是真正的现代唱片业的开山老祖。他在1893年成立了美国留声机公司(The United States Gramophone Company)。  1898年,他分别在德国成立了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eutsche 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国的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


  • Francis Barraud的画作:Dog looking at and listening to a Phonograph


柏林纳有一个助手兼生意伙伴叫强森(Eldridge Johnson),他为柏林纳设计了一种新型唱机,两人合作得很好。柏林纳还有一个不太好的伙计,叫西曼(Frank Seeman),他从美国留声机公司跳槽之后,不仅又成立了一家竞争公司,还反打一耙,状告柏林纳的公司侵权。1900年,美国法院判柏林纳败诉,他被迫关闭了美国留声机公司,同时,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也取得了制造圆盘式唱片的权力。


强森深受这场官司之害,同时也为自己的老板不忿,他继续上诉,终于翻盘,拿回了专利。为了纪念这场曲折的胜利,强森另外创立了一家公司,叫“胜利发音机器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商标就叫Victor。1919年,通用电器和AT&T合资成立了美国收音机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并于1928年买下了老牌的胜利唱片公司,RCA-Victor出现了。


终于讲到那只狗了。1895年,画家巴饶德(Francis Barraud)作了一幅画,入画的是他去世的哥哥的宠物犬。这只狗总是盯着喇叭看,搞不清为什么它会出声。画家把这幅画拿到爱迪生那一派的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兜售,遭到了拒绝和奚落。于是他把这张画卖给了柏林纳一派的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并应要求把唱机从声筒播放机改成了唱片播放机。英国留声机公司的经理欧文把这张画挂到办公室里,并加了一个“他主人的声音”(His Master's Voice)的名字——HMV也出现了。柏林纳到英国分公司去视察,很喜欢这只狗,就让他的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就是DGG)也用这个做商标。强森的胜利唱片公司Victor是柏林纳的伙伴,也得到了允许,利益共沾。


从此开始了有狗派和无狗派的偷狗、丢狗的各种纠纷。


美国的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经营不善,只好在1922年把他们的英国分公司卖掉,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在1923年倒闭了。结果又被当年收了英国分公司的下家把美国哥伦比亚也买下来了,英国的儿子哥伦比亚变成了老子。1931年,英国哥伦比亚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无狗派)和英国的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有狗派)合并,组成“电气与音乐产业公司”(Electric & Musical Industries Ltd, EMI),全世界有狗没狗的掺和起来了。


  • 美国的Columbia唱片公司成为CBS的一部分。他们在1948年推出了新的慢转、长时间播放的黑胶唱片系统。


这桩合并案在美国违背了反垄断法,所以EMI被迫把原来的老子降格成儿子的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出售。又经过了大萧条,最后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买下,成为了CBS。有趣的是,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是哥广的创始投资商,老子又被儿子给买走了。好在他们贯彻了无狗的传统。所以CBS后来的商标是走路的眼睛,好像是见狗就跑——当然这是笑谈。


  • EMI成立后,英国Columbia还以独立品牌的形式发行唱片。


EMI旗下最主要的两个品牌就是Columbia和HMV,Columbia继续用“魔术音符”做商标, HMV当然就用小狗商标了。


北美的RCA-Victor喜欢这只狗超越一切,坚持不让EMI在北美溜狗,好在Gramophone Company另有一个老商标“录音天使”, 从1898年就注册了,EMI在北美就用这个。


  • 美国RCA-Victor在北美市场垄断小狗的使用权。


DGG德意志唱片公司最早也是有狗一派,但是世事难料。先是一战爆发,柏林纳的世界体制崩溃了,北美、英国、德国三地的Gramophone Company没了关系。之后DGG又先后被德律风根(Telefunken,当年的收音机大厂家)和西门子买下,二战之中又被纳粹收为国有,连小狗标也被禁止使用,因为那是一只英国狗。德国战败后,这只狗干脆被盟国给没收了。在德国使用Nipper的权利归属于EMI的德国分公司Electrola。好在西门子公司的广告总监又给DGG设计了一束郁金香作为商标,在中国不知怎地被叫成了“大禾花”。


  • The Gramophone Company使用HMV小狗商标。


  • DGG的小狗二战后被盟国没收了,他们设计了郁金香花蓝凑合着。


随着小狗的归属尘埃落定,唱片行业也进入了全盛时代。后来成立的几家大唱片公司,像成立于1914年DECCA,挤入唱片发行业已经是1929年;PHILIPS更晚,1950年代才出现,几乎没经历78转时期,他们是自然的无狗派,只能望狗兴叹。


总而言之,早期唱片发展史,就是一部和狗纠缠的历史,种种官司,从19世纪末一直打到二战结束,才算最终落下帷幕,这也是33转唱片开始大行其道的年代。但是这只狗还会不时惹出一些小疑惑来,比如日本JVC(Victor Company of Japan),原为胜利发音机器公司的日本分公司,二战时和美国总部断绝了关系,自成一派。但不知怎地还在他们发行的唱片上使用那只敌国狗,到了70年代还是如此。这个商标权官司在日本是怎么打的,就不清楚了。


参考资料:

侯宏易 黑胶唱片收藏图鉴 世界文物出版社,台北,2007.

郭思蔚 唱片收藏面面观 有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