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历史沿革

 大学园教育发展 2018-03-25

编者按:

人社部近日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替换2012版。我们找了这篇文章,帮助大家回顾一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历史沿革。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前身是国家职业标准,而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发展演变而来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苏联移植来的,其特点是与工人工资等级制度紧密结合。1956年我国进行工资改革,在工业企业工人中,一般实行八级工资制,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相应地沿用了八级制。从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建立到现在,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经历了三次修订:

1

第一次是1963年,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和调整工人工资的需要,对石油、建设、交通等七个部门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在采用苏联技术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技术要求,标准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

第二次是1979年,

为了加强工人技术培训和进行工人技术考核工作,国家劳动总局组织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恢复性修订。这次修订的标准涉及行业多、工种比较齐全,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在1963年原有标准基础上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没有进行行业间的综合平衡,标准普遍存在工种划分过细,工种重复交叉严重,等级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经过两次修订,我国形成了一个涵盖近万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体系,成为工人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和确定工人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工人队伍素质,加强劳动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劳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第三次是1988年,

为了适应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原劳动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国务院46个行业主管部门着手进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修订工作。第三次修订后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由“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工作实例”以及“名称”、“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和“培训时间”等几项内容组成。其中:“知识要求”是指劳动者胜任本工种、本等级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技术业务知识、工具设备知识、工艺技术知识、材料和产品性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质量标准知识、安全防护知识等;“技能要求”是指劳动者胜任本工种、本等级工作应具有的操作技能水平,一般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工具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实际检修排障能力、事故处理应变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应用计算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等;“工作实例”是根据工种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在标准中列举出的、可以反映劳动者胜任本职业、本等级工作应掌握的典型工件、工作项目或服务项目。

由于原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存在内容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也不够强等问题,因此,从1994年起,劳动部与有关部委合作,首先选择50个需求量大、通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工种(职业),依据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结合鉴定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实现了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的目的,具体规定了每一个工种(职业)的鉴定要求、鉴定内容,并为参加鉴定人员提供了试题样例,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和题库建设工作的技术依据,对于指导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客观公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启动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工作。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后,原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就自行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2012年8月,出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标志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开始修订。

(本文选自《石油石化行业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培训教程鉴定题库开发指南》)

您的阅读与传播,是对工科君最好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