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汇量越大,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吗?

 梦之雪 2018-03-25

    影响阅读效果的好坏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阅读习惯;第二,词汇量;第三,阅读技巧。

   :其实有很多英语学习者都不会阅读,而且他们的思想、行为中存在着很多对阅读的认识误区和错误习惯。一般说来,词汇量大是有助于阅读理解的,但词汇量大不等于阅读理解就一定好。毫无疑问,词汇量越大越好,具有较大词汇量的人在阅读时会有较大的优势,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好与坏不是词汇量,而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一个具有较大词汇量的人(比如说他有5 000词汇)未必比词汇量小的人(他只有3 000词汇)具有更强的阅读能力。因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不仅应具有一定量的词汇,更应该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比如略读(skimming),即抓文章的大意(main idea);扫描式略读(scanning),即找到所需的相关细节信息;攻词(word attack),即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或猜出不认识的生词的意思。

    为什么笔者要将阅读习惯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思维支配的,当在无意识中建立起某一种思维方法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维会被固定下来。而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人们在行为方式上也相应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即形成了一种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习惯去做事情,并且不会再用头脑去分析究竟该不该这样做。比如说,所有的英语学习者都认为词汇量很重要,如果在阅读时出现了生词或短语就应该查字典,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平时阅读中只要在文章中出现生词,他们就立即放下文章去查字典,等查完单词后,文章说的什么也完全忘记了,于是又重新回过头阅读刚才已经看过的文章。长期以这种方式阅读使得很多学习者的阅读效率低下,并且在潜意识里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情绪:有生词就不踏实,见生词必查,始终不能建立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根据上下文来通读全文,抓住要旨。

    笔者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后,笔者彻底地改变了对词汇量与阅读理解力间关系的认识,也纠正了自己坚持了数年还自以为是的错误的学习方法。

    1982年我在四川大学外文系西南外语教师培训班学习的时候,与一位西南师大的周老师同住一寝室。在进校摸底考试的时候,我的词汇考了全班第一,阅读考了第五,而这位周老师虽然词汇考了第三,阅读却考了全班第一。当时自己觉得可能这只是一种偶然,也没太在意。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周上图书馆借阅英文小说时,我通常都是借一两本小说,而他却是借三四本,并且每次都比我先看完,然后又去借新书。这时我不禁猜想他怎么会看得这么快?他的词汇量比我还少,为什么阅读速度比我还快?他到底看懂了和记住了多少书中的内容?要么,他根本没有完全看懂,要么他就是想获取一些他所需要的特别的信息,所以只是浏览一下大意,仅此而已。于是我开始观察他,发现他在阅读时还有一个特点,即他在看书时几乎不查字典,即使偶尔查字典,也只翻开字典,稍微看看,然后迅速回到阅读中去。他更不会像我以及其他同学那样将书中的生词用小本抄下来,然后再每天背诵。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他的词汇量也不比我们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是怎么处理生词与阅读的关系的,如果不单独地记忆那些生词又怎么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说你根本没有必要去查书中出现的生词,而只需要反复地阅读含有这个单词的那一段文章,自然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如果你实在想知道这个单词或短语的确切意思,再查字典,同时也就会死死记住这个单词。因为你在记忆这个单词时候,自然就会联想起书中的情节,而不是孤立地去记忆。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养成一种不被生词所困惑而又能读懂文章的习惯,阅读理解速度和理解正确率自然就会同步增加。

    这一席话真是拨云见日,使我茅塞顿开。我立即觉得有必要全面审视自己以往的阅读习惯和记忆生词的方法。实践后,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并且自己的阅读速度的确提高了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以前在阅读时太注意生词,总希望扫清单词障碍,这样心里才踏实。也就是说,犯了“见树不见林”的老毛病。因为如果你长期只注重生词,而不是全文大意,那阅读便始终停留在句子水平而不是语篇水平上。另外,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受其制约,阅读理解水平与词汇量的关系就始终处在一种“怪圈”之中:好像无论怎样也记不完单词,越是希望通过增加词汇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越是事与愿违,力不从心。于是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对白己丧失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