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酒虽有方 克己莫贪杯

 老鬼哇事 2018-03-2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位中年男士来咨询这个问题,什么中药解酒快速又安全。他本身不爱喝酒,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时候还不少,每次喝了后整晚上会五心烦热,头痛,发疹,第二天浑身乏力,他希望能用中药保护一下自己,尽可能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我一听,想起了一首打油诗: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我告诉他,中药里确实有很多解酒的妙方,但最好的保护不是中药而是不醉酒,小酌怡情,过量伤身。


酒本身还真不是坏东西,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酒的品种繁多,酒文化更是丰富,酒不仅能带来欢乐,也会带来健康。中医很早就发现酒能温经散寒,温补脾胃,通血脉、行药势、解毒等,还用酒来炮制药材制备方药。然而,恣意狂饮或酗酒失度,则变利为害,既伤阴,又伤阳,湿热之毒蕴蓄体内,侵害脏腑,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由此变生百病。


解酒也称醒酒,选择主要有解酒药、食物和中药,它们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任何东西都无法完全避免过量乙醇摄入对身体的伤害。


食物是家中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先聊聊解酒食物。


常用的解酒食物有蜂蜜、西红柿、西瓜汁、柚子、酸奶、香蕉、葡萄、橄榄等。蜂蜜、香蕉和西红柿中都含有特殊的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头晕症状;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西瓜汁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本身具有清热泻火之功,能缓解酒后全身发热;橄榄清胃热、促食欲,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


此外,喝酒过程中要讲究饮食相搭,酒前吃点油腻食物或加糖牛奶,可有效防止酒醉及缓解醉酒后不良反应,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延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而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容易喝醉。酒前半小时喝牛奶可以保护胃黏膜,预防酒醉性胃炎,喝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可以使人不易醉酒;喝酒中途可喝酸奶或多吃蔬菜和豆制品,酸奶中的乳酸会和乙醇反应产生水而有助解酒,蔬菜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以及豆制品中的卵磷脂可以保护肝脏;酒后应立即吃甜点心或水果,尽量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也有解酒效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浓茶不能解酒还伤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酒醉后亟需护肝,从中医的角度讲,酸味入肝,酒后吃一些酸味的水果都可以护肝。


再来介绍中药解酒。


中药解酒的选择很多,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证实,解酒作用较确切的单味中药有葛花、枳椇子、葛根、桑葚、陈皮、菊花等。一般将解酒药分为消酒食、解酒毒、止酒渴、除酒积四大类,消酒食如陈皮、青皮、鸡内金、槟榔、砂仁等,适宜于酒后呕吐酒食、胃腹胀闷、头晕头痛等症;解酒毒如浮萍、甘草、绿豆、菊花等,适宜于酒后眩晕、多语或语言不清等症;止酒渴如乌梅、梨、柑、橙、柚、金橘、西瓜、甘蔗等,适宜于口渴欲饮、烦热燥动等症;除酒积如葛花、葛根、草果等,适宜于胁肋胀闷、面目黄肿、腹部包块等症。 


葛花,是一味解酒专药,《名医别录》记载其具“消酒”功效,历代以葛花为主药的解酒方多不胜数;另一味解酒专药是枳椇子,《证治准绳》记载:“解酒毒无如枝矩子(枳椇子别名)之妙”;葛根也是代表性的解酒药,唐朝的《食疗本草》中指出:“葛根蒸食之,消酒毒”;桑葚,《本草纲目》中有捣汁饮解酒毒的记载;橘皮,《本草蒙筌》称其能“解酒毒”,《本草纲目》谓其能“疗酒病”,《圣济总录》载“用橘皮汤可治疗饮酒过度”;肉豆蔻,《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解酒毒”;高良姜,《本草从新》记载能“温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菊花,《药鉴》记载“解醉汉昏迷,以菊花煎汤”。


我反对超量喝酒,但还是推荐了两款方子,饮前用饮酒防醉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葛花、赤小豆花等份共研为末,每次10克泡服。醉酒后用神仙醒酒方,出自《万氏养生四要》,葛花、葛根、豆蔻等份共研为末,每次15克煎服。


以上解酒方法仅用于轻度醉酒,神志尚清,言行尚能自控的人群,若出现神志不清,言行严重失控,或有休克、昏睡等表现的需要尽快就医。


(浙江医院中药房 万晓青主任中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