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烧器——薪柴燃尽的落灰釉艺术

 钱首相小泉 2018-03-25

艺术走到最极致,

就会返回最朴实的样子。

薪柴燃尽的落灰釉,

如火焰流窜在坯体所烙下的吻痕。

柴烧专用之陶土多经陶者自行调配,

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

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

以利燃烧,其种类有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

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

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

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

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

正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

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

木灰中的铁则使陶坏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

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

自然落灰釉乍看柴烧作品艺术创作形式,

早些年始于日本,日本的侘寂美学广为世人所知。

因此、柴烧也就成为侘寂美学表现的一种形式。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柴窑的烧成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柴烧陶艺家们追求的是一种难以名状之美。

柴窑烧成作品的釉面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了的陶瓷釉面效果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讲究变化和偶发,而非均匀和对称。

欣赏柴窑烧成作品的美就像结交朋友,了解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式的。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普通爱好者,都无一不被它的美丽折服,这种美是瞬间发现的惊喜,就像你突然瞥见飞翔中的鸟儿的美丽羽毛和河边卵石的丰富色调。

柴窑烧成作品的釉面效果具有偶发性和难以形容的特点。釉面效果丰富多变,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全新的画面。影响釉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黏土类型、燃料、烧成方式、温度、气氛、烟囱的设置,季节、气候以及烧窑者的态度等。

所以,当我们欣赏一件柴窑烧成的作品那一刻起,通过釉面的颜色推断烧成气氛和燃料类型,通过釉面上残留灰烬形成的肌理推断火焰的走向和作品在烧成时所处的窑位。其釉面效果由火焰的走向、灰烬与黏土中的化学成分、氧气和燃料之间的作用力共同形成。

釉面效果所展现出来的是特殊扩烧成情况和神秘的自然力量。这是一种由熔融的灰烬、黏土和熊熊的火焰所形成的美。

人的力量也是影响柴窑烧成作品美感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说黏土和矿物质是大自然的贡献,那么造型和构思则是艺术家的杰作。

成型后的作品最终将按照陶艺家的构想入窑烧成。陶艺家不仅试图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而且试图让作品再现自然之美。

柴烧粗犷自然的质感,

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

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