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教室 | 简单点,判断叶底的方式简单点

 叁生 2018-03-25

摊晾   杀青

前发酵      萎凋

共计2303字 | 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在喝茶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场景当中,我们常常会去看叶底,聊叶底。有很多所谓的大师,所谓的专家会通过叶底告诉你,这个茶杀青杀过了,这个茶杀青杀不够。




      我相信十个人里面,应该有八、九个碰到过类似情况,因为茶叶就是一个交流的媒介。但我们知道事情内在真实的原因,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叶底。


      

 茶叶在整个初制环节当中,在揉捻和晒干之前,会经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叶片采摘下来,到入锅杀青之前这几个小时,叫做摊晾。摊晾决定了茶叶的走水率,也就是鲜叶含水量下降的比例,以及它是否在摊晾的环节当中产生发酵。如果产生发酵,就叫做萎凋,进入了萎凋环节。


     

第二个环节就是摊晾完成之后鲜叶入锅,杀青,手工杀青,也有的杀青是机器滚筒杀青,统称杀青。它是一个高温加热的过程,通过这个高温加热的过程把叶绿素去掉,把青味去掉,把它的多酚氧化酶钝化一部分。


       

第三个环节就是介于杀青和介于揉捻之间,是把鲜叶捂起来,堆起来,让它自然产生一定发酵,还是把它全部摊开,让它自然降温之后,进行手工揉捻。这个是有区别的,暂且把这个环节叫做前发酵






     

 这三个环节今天着重讲第二个环节——杀青

      

因为萎凋的程度,萎凋对叶底造成的影响,其实是非常直观的。


       

从右到左,第一个称为A。


       其实A的叶底,可以略微看到一点点摊晾过了点的标志——就是叶片的边缘略微有一点点的红边。这种叶片边缘的红边,或者叶片如果在运输过程当中折过,在折痕的区域如果有红边。基本就可以判断,是在摊晾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萎凋。但现在整个茶区,经过道路运输,汽车的发展,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会有萎凋过重的生茶存在。


      

 现在分别看一下A、B、C的叶底的颜色均匀度


       A基本上呈现黄绿色,偏黄一点点,整个叶梗和叶脉有略微的可以观察到的红边;B整体呈墨绿色,均匀度是不错的,并且梗没有明显的红边;C应该是叶底均匀度最好的,但整体是呈黄绿色,并且基本上观察不到有萎凋或者前发酵导致的红梗和叶脉的红边。


       

三个叶底如果放在你面前,或者放在所谓的专家和大师面前,一般来讲他们会这么说:A是杀青杀过了,因为它最黄,同时有红梗,或者是叶脉的红边;而B和C,要么说是杀青适度的,要么说这个墨绿的可能没有杀够。





       如果仅就杀青工艺对叶底的影响来说,其实刚才的答案恰恰相反。

       可以明确的是,A恰恰是杀青略微有些不足的,B和C是杀青适度的,或者说它是杀熟了的。为什么这样呢?其实现在就要明确在铁锅当中杀青到底发生了什么。


       

铁锅杀青,基本上是把青味去掉,把叶绿素杀死,把多酚氧化酶绝大部分给杀死掉了,当然它也有水分的丢失。为什么会说没有杀熟的更黄呢?很简单,因为没有杀熟,在叶片当中保留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很多。


那么这个时候,在杀青起锅的最后,或者说在起锅之后叶片是很热的。不管它捂不捂在一起,还是直接就撒开了,叶片的冷却需要时间。其实就是恰恰在冷却的这几分钟之内,它的梗,它的叶脉,就会略微产生发酵。


     

  因为我们知道,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留的比较多,所以产生发酵了。这个时候红边的过程,其实就在揉捻之前降温的过程当中发生的。如果去看叶底比较均匀的,不管是墨绿还是黄绿的呈现,基本上是杀熟了或者杀够了,这样大家也就理解了。


在锅中它的多酚氧化酶其实绝大部分被杀死之后,不管在干燥环节,还是降温环节,是捂不捂,捂的时间长短,酶的活性都不会促使茶叶继续发酵。


   

为什么这两个叶底一个呈墨绿色,一个呈黄绿色,其实很简单。


它的产区是不同的,黄绿色嫩度更高,墨绿色嫩度更低。嫩度更低很明显是它的持嫩度更高。在采摘的时候采到3~4叶,叶片木质化或者老化的程度更高。所以杀青完之后,其实是呈墨绿色。





       

总体来说,我们是可以通过叶底做这些维度的判断的。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来讲,就是揉捻之前,放多长时间,要不要把它轻微的堆起来,还是全部的摊开,这个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上的杀青过程原理的讲解,其实大家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在看叶底的时候,如果它存在比较明显的红边,有明显的红梗,叶脉当中有明显的红色,那我们可以判断它其实恰恰是杀青没有杀够的。如果叶底是相对均匀的,不管它是呈现墨绿色还是黄绿色,那基本上我们可以判断它杀青是杀熟了。


       

还有一种叶底,非常的青绿,同时又伴随这种红梗或者叶脉的红边,这是什么呢?这恰恰就是杀青的非常不够,本身叶片是没有熟化的。


它很青,带有很高的青味。但是在降温的过程当中,残留的过多的多酚氧化酶又让它快速的发酵了。所以它的梗和叶脉快速发酵


      

 喝这种茶就会既伴随有青味,又有发酵产生的甜香味。以前我们常常会在偏临沧片区喝到这种茶,但是现在随着整个产区大家工艺的改进、进步和趋同,这种现象正在慢慢消失。





       说回来再补充一下,为什么B和C在都是杀熟的状态下,一个呈黄绿色一个呈墨绿色。其实很简单,产区不同导致的采摘嫩度的不同


      

 C是今年藏山系列的帕沙,勐海茶,它的嫩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在杀青完之后,现在泡开,黄绿就很均匀。


中间呈墨绿色这个,是我们今年藏山系列的弯弓。弯弓是易武茶,整体持嫩度是很高的,所以茶农在采摘的时候往往会采到3~4叶。


那这个3叶和4叶,尤其4叶如果没有形成黄片,没有完全木质化,它的成熟度和老的程度是更高的。这个时候它带有一丁点的木质化,所以整体叶片呈墨绿色。


       

明白这些之后,我们喝茶时再看叶底时,尤其是通过叶底反推它的工艺时,可以做到不被别人带着跑,不被别人忽悠。另外一个,自己心里面也会有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判断。



不可错过的上期精彩☟☟☟


叶嘉试茶2 | 让欣姐爱到词穷?

这款慎言标杆你得看看!


茶山黑话67 | 工艺标准化来袭,

一山一味要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