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风的别名

 杏坛归客 2018-03-25

南风

从南向北刮的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毛传:“南风谓之凯风。”南朝 孔灵符《会稽记》:“弘(郑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另,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又,南方的乐曲。《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杨伯峻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又,《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又,南朝诗的风格。明 胡应麟《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于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于是唐文挺出,一扫而泛空之。”又,南方的风气。唐 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赤风

南风。宋 文同《旱雷》:“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康有为《大同书》:“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另,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暗。至十三年,苻坚灭之。”唐 王昌龄《失题》:“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火风

炎热的风,多指南风。唐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火风晴处扇,山鬼雨中呼。”宋 曹勋《病起有感》:“生死去来浑付梦,火风煎迫谅非坚。”宋 释子淳《静上人病以偈贻之》:“火风地水合为身,犹若晴空一点尘。”元 王哲《西江月》:“堪叹火风地水,为伊合造成形。”

黄雀风

夏天的东南风,亦可用作南风。晋 周处《风土记》:“五月风发,六日乃止。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以名之。”《太平御览·天部》卷十:“黄雀风,濯枝雨。”濯枝雨,指农历五、六月间的大雨。

景风

南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三国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蕤宾,乐律名,配阴历五月。唐 李白《过汪氏别业》:“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宋 刘辰翁《贺新郎》:“昨上云台占云物,占得景风南至。”元 侯善渊《益寿美金花》:“景风初现,宝适祥云乘九变。”另,东南风。《淮南子·地形训》:“东南曰景风,南风曰巨风。”又,东风。南朝 任昉《王文宪集序》:“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刘良注:“景风,东风也。”又,祥和之风。《尸子》卷上:“祥风,瑞风也。一名景风,一名惠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法苑珠林》卷七:“李巡曰:‘景风,太平之风也。’”

巨风

南风。《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巨风。”高诱注:“离气所生。一曰凯风也。”《淮南子·地形训》:“南方曰巨风。”宋 陈士徽《广阴亭诗》:“巨风吹天,振海浪如屋。”宋 黄大受《公安》:“巨风携银山,性命鸿毛轻。”明 黄辉《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凯风

和暖的风,指南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三国 陈琳《宴会诗》:“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晋 陶潜《和郭主簿》:“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明 王问《斋中听谈琴师弹归去来辞》:“凯风来自南,飘飘吹带襟。”另,《诗经》篇名。该诗赞美孝子,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隶释·汉敦煌长史武斑碑》:“孝深凯风,志洁羔羊。”南朝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仰昊天之莫报,怨凯风之徒攀。”宋 陈深《寿元俞治中》:“凯风荡清淑,秦溪钟妙英。”宋 苏颂《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颽风

南风。汉 王褒《洞箫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汉 班固《幽通赋》:“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恺风     

和风。后指南风。《淮南子·地形训》“南方曰巨风。”高诱注:“一曰恺风。”明 黄辉《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麦风

即麦信,江淮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多用作南风。唐 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唐 王建《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唐 朱庆余《酬萧员外见寄》:“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阁来。”唐 徐凝《玩花》:“花到蔷薇明艳绝,燕支颗破麦风秋。”宋 汪藻《过临平》:“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

梅飚

黄梅时节的风,多用作南风。唐 王勃《采莲赋》:“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飚浅燠。”

南飔

清凉的南风。晋 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宋 汪藻《北窗》:“绿阴微缺处,最得南飔多。”

南薰

南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宋 史浩《点绛唇》:“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宋 方味道《水龙吟》:“纶巾少驻家山,北窗睡觉南薰起。”宋 韩淲《浣溪沙》:“酒以歌长谁乐事,诗成杯滟我离群。香消凉意有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另,指《南风》歌。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唐 沈佺期《塞北》:“归来拜天子,凯乐助南薰。”

暖风

和暖的风,多用作南风。唐 韩愈《奉和兵部张侍郎》:“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宋 苏轼《桃源忆故人》:“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宋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 晏几道《浣溪沙》:“南陌暖风吹舞榭,东城凉月照歌筵。”宋 杜安世《浣溪沙》:“暖风交颈傍清涟,羡他真个好因缘。”

煖风

和暖的风,多用作南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宋 林光朝《生女》:“富家生一女,煖风来玉树。”

热风

夏季风,炎热的风,常用作南风。南朝 江淹《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佛国记·正文》:“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周书·列传》卷五十:“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另,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

祥风

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亦用作南风。汉 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李善注引宋均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南朝 江淹《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郁。”唐 韩愈《岐山下》:“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另,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汉 班固《白虎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上仙公主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明 刘基《步虚词》:“太微启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熏风

东南风,和风,常用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高诱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唐 柳公权《夏日联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唐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 恩命追赴阙下》:“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宋 王沂孙《庆清朝》:“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明 徐渭《忆潘公》:“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已过荔枝红。”

薰风

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常用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 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宋 米芾《诉衷情》:“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宋 韩元吉《鹧鸪天》:“雨歇云如隔座屏,薰风摇动一天青。”明 李东阳《天津八景》:“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另,指《南风歌》。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宋 姚述尧《南歌子》:“薰风飒飒度虞弦,更拥姬姜何惜、醉华年。”

炎风

热风,常用作南风。南朝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炎风以扇户,暑气于是盈楼。”唐 韩愈《县斋有怀》:“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宋 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御风不必问雌雄,只有炎风最不中。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清 高述明《塞外》:“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另,指东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北曰炎风。”高诱注:“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淮南子·地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唐 杜甫《诸将》:“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阳风

南风。清 顾炎武《元日》:“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王蘧常汇注:“阳风句,徐(徐嘉)注:‘《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另,东风。三国 曹植《感节赋》:“愿寄躯于飞蓬,乘阳风之远飘。亮吾志之不从,乃拊心以叹息。”隋 佚名《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乾健坤从,阳风阴阳。”

洋风

祥风。洋,通“祥”。常用作南风。汉 王充《论衡·状留》:“故夫转沙石者,湍濑也;飞毛芥者,猋风也。恬水,沙石不转;活水洋风,毛芥不动。”

朱飙

夏季热风,多用作南风。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重光丽天,而不能曲景于幽岫之中。凝冰惨栗,而不能凋款冬之华,朱飙铄石,而不能靡萧丘之木。”

杓风

指两湖一带夏季的一种大风,多用作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