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正在复兴,孩子的国学学习从哪里开始?传说中的国学启蒙三百千是什么?《千字文》为什么那么难懂?那么多解读版本该选择哪个? ...... 看完本文,相信爸妈们会有初步的判断了。 (作者丨林玉婷) 说到孩子的国学启蒙教材,很多人都知道“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其中,《三字经》是流传最广的,因为它三字一句、用字浅白,特别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诵读。并且,因为它的易懂,有了《弟子规》、《夫妻规》、《父母规》之类的仿体,越发被人们熟悉起来。 而《百家姓》,因为我们人人有姓,相对容易对姓氏生起好奇心,所以它的名气也很大,即使并不经常被老师安排在早读课,但是大家提起它,都会生出亲切来,一副和它很熟的样子。 但是,在三百千中,文采最好、涉略最广、用韵最巧的,却是《千字文》。它像一座桥,以一已之力,把桥东的无明小儿,和桥西的有志少年联接起来。对应年龄来说,特别适合现在小学1-3年级的孩子来读。 读懂、读通《千字文》,可以说,就有一脚迈进传统国学殿堂,得以准备拜师学艺,一生受国学教育之惠泽了——绝不止包本背经这么简单。 但是的但是,《千字文》的用字实在是深奥晦涩呀,前半部分还好,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字,总还是认得的,连猜带蒙,大概意思便懂了。到了后半部分,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稽颡再拜、悚惧恐惶,连认字都困难好吧! 为什么作为一本启蒙教材,要用这么难懂的字呢? 因为,《千字文》本来就是梁武帝指定的一千个毫无关系的字,命周兴嗣编排成文,给皇子皇孙们识字用的。而周兴嗣的强大之处在于,不但用一个晚上完成任务,把文字串成文章,而且用韵严格,无一句不韵;不但每一句都有出处、有意义,全文有段落、有节奏,还加入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绝对的千古牛人,把命题文章做到了极致!(插句题外话——今人仿照的什么三千字文之类,粗劣不堪,还是不要给孩子读了。)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更快更好的读懂《千字文》呢?在我看来,找到一本好的解读本,就事半功倍了。《三字经》、《百家姓》有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的解读,透彻、有趣,而且自带浓浓的中华文明骄傲,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生起对古人的敬佩、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憧憬,非常好。但钱先生唯独还没有解读《千字文》。 怎么办?找!我从实体店找到了网店,从当当网翻到了淘宝网,大海捞针,捞回三个版本的解读。 还真让我找到了宝——解涛老师的《千字文读释》。在我看来,这是我所接触过的最系统、最深入、最透彻的《千字文》解读,和钱文忠老师相比,功力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和市面上其它类似的书相比,高下立判、云泥之别。 (抱歉,因为看了多遍,书已经旧了) 本着对解涛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之情,以及让更多爸妈们了解此书、让孩子获益更多的愿望,下面,我试着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真正把原文“讲明白”。 解涛老师有两个很厉害,一个是“化繁为简”,一个是“小题大作”。 1、化繁为简 《千字文》洋洋洒洒1000字,初看去,跳跃性很大,从这个说到那个,似乎没有章法。其实不然。解涛老师把全篇分为宇宙篇、修养篇、功名篇、生活篇,于是,满篇是字的文,有了脉络,让人一目了然,生出亲近感来。 然后,又把句与句间的关系找出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句与句有承接,背诵就不会莫名其妙断掉。举个例子,在讲“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时,解涛老师说:
这等见解,让人折服,并对《千字文》的行文之妙更加有感触。在此之前,我就经常背到“虚堂习听”断章,现在知道了内里关系,根本没法断。 这也是“书越读越薄”的道理,弄明白,也就那些东西。 2、小题大作 绝大部分讲《千字文》的书,都是用“注释”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千字文。举个例子,比如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般会这样介绍,把关键字眼的意思解释一下: 但解涛老师远不止如此。他首先介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出处在哪:
说到这里,噢,原来是这样,感觉自己有点明白了。可是,解涛老师才刚开了个头呢。接下来,他介绍什么是天、什么是地、什么是玄、什么是黄、什么是宇、什么是宙、什么是洪、什么是荒——共用字4335个! (抱歉,读之心喜,乱做笔记了) 于是,我们才发现,平时读书做事,实在是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总是认为自己已经“知其所以然”。可怕的习惯,让我们总是浮于事物表面,被无数莫名其妙的事和情轰赶着往前奔走。 至此,通过解涛老师的解读,我们究竟有多明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而是,终于明白自己“不明白”,并且可以循着解涛老师开的路,去发现如何做到“学明白”。 在解涛老师的“化繁为简,小题大作”之后,会发现,这一千个字一点也不难背。我们似乎看到一位集文化之大成的周兴嗣先生在《千字文》中站起,呕心沥血帮我们把散乱的、难懂的知识分门别类,他的思路如此清晰,用字如此简明,他已经把绝大部分的工作做完,我们只要循着他的指引,就可收获瑰宝。 二、看到作者在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千字文》在写什么? 首先,当然是写“一千个字”。有前辈统计了,说“女慕贞洁”和“纨扇圆洁”的“洁”字重复,那么,具体来说,是999个汉字。 然后,是中国主流文化和观念的总括介绍。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天文地理,人文物产,求学处世,均有涉及。 再然后,是周兴嗣个人的情感和观念。虽然这个在明面上并不太清晰,但是,从道理上来说,1000个字有无数种组合,有无数种事件,作者说了这件而不说那件,本质上就是他的情感和观念在取舍。 能看到以上三种、讲好以上三种,那么,这个解读已经难能可贵,已经弄明白作者在“写什么”。 但是,解涛老师还有更深入的见解。试举一例:
乍一看,这八句,写国都之美,看着还挺华丽,但也就这样了,一眼可以跳过。解涛老师道,慢,各位,停下来,看周大才子是怎么写的:
惊了吧!解涛老师竟看到了周兴嗣的小花巧,看到了古人写景的套路。然后,转念一想,孩子们的写景作文,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这是不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极佳范文? 解读到这里,感觉已经赚到了。把《千字文》的写作套路都get到了,感觉古文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啦。 想不到的是,接下来,解涛老师额外大赠送。他的文字已经不再继续深入,但是,因为前面说的太通透,周兴嗣那种对自己国都的骄傲和自豪,已经赤裸裸展现出来——我那伟大的祖国啊,国都何等特别,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宫殿那么大,楼层那么高,雕刻那么精,画作那么美。虽然我不说,但是我爱你。 好了,我们知道,他为什么要写这一段了。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作为一名中国人,周兴嗣和我们一样,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对我们的文化有着深深的爱。他一定要写,而且是大写特写——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写国都,不是为了向皇帝献媚表忠心,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哪! 此情此感,千古大同。 三、解读者的深情和格局 普通的《千字文》读本,按部就班,绕着原文打转,很难看到“解读者”的存在。但是,解涛老师的释读,因为发心的纯粹,反而把他自己融入其中。 这本释读产生的原因,解涛老师说,是因为给学生讲《千字文》,找不到合适的教材,于是发愿,用一个暑假的时间,艰难编写出这本书。解涛老师是山西运城力行中学的一名老师,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他的学生传授国学知识。我深深感谢和敬佩他这种“倾囊而授”的赤诚,我相信,如果只是为了“写书”,他不一定会挑选难懂难说的《千字文》,捷径大家都会走。因着他自己最迫切的需要、为了方便教授的需要,才给他巨大的动力,克服重重困难把事情完成。名、利都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这是一名教师的深情。 而在行文过程中,又时时体现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并因此生发出自己深刻的理解。比如:
这种种深情,就是解涛老师的格局。为什么他写的《千字文》是块宝?因为他不是一般人,他已经跳出一般人所关注的情和事。他站在高处,从自己的过往、从古人的遗产中,去挑选、修剪、蒸炒。 所以,这本《千字文读释》,其实已经独立于《千字文》,可以流传于世。 所以,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爸妈们知道这本书,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不仅仅是快速背诵这么简单。 附解涛老师简介:
|
|
来自: 昵称29948441 >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