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小看的“小人书”

 林康养诗文书画 2018-03-25


     林康养

     前段时间,我慕名来到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纪念馆参观。时至晌午,我歇息大树下,忽见一位叔叔手中拿着许多小人书。我瞬时眼睛一亮,便问:“叔叔,你的“公仔书”是卖的吗?”那位叔叔看着我,笑着说:“不是,赠送的。”于是,他就赠送给我一本。我笑着连道谢谢。我的孩子看到小人书,也十分高兴。返家后,我仔细地看了这本小人书的编辑机构,他们都是本地的知名人士:作家吴茂信编辑文字、书法家莫颂军题字、美术家吴以孝绘画等,出版时间是2004年。想不到,我们家乡也能绘制出如此精美、内容如此吸引人的小人书。

    记得我还在县城读初中时,也曾看过有一本《雷州十贤》的本小人书,特别好看。因为体积小,故事中的人物画得很小,又十分适合小孩子们阅读,俗称为小人书,是现代风行的小人书。它还有别名:小书、公仔书、口袋书等。小人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小人书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小人书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小人书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这些小人书成就了国内许多绘画高手,如陈光旭、金少梅、赵宏本、陈俭等等。值得一提是,这些所谓的小人书不仅仅是我们小孩子的“宠物”,大人们也对它十分着迷。

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二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我曾经购买不少小人书,它们大多都是根据一些古典名著改编成小人书的表现内容,譬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等。还有一些根据电视连续剧改编成黑白小人书的,如《霍元甲》、《陈真》等。小人书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

我还清楚地记得《西游记》这本小人书的线描画的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还不断地临摹故事里的人物,然后贴在我家凹凸不平的茅草屋的土块墙壁上。我甚至用蓝色圆珠笔将猪八戒画在我的布料书包上,然后每天兴高采烈地背着上学去。这为我日后对美术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我还记得有一本《哪吒》的全彩小人书,特别精美。只可惜,后来由于我到外面求学了,那些曾给我童年留下美好回忆的小人书都被我的侄子搞不见了。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小人书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小人书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不可小看小人书,至今依然让我们念念不忘。

我爱不释手地看着《清官陈瑸》这本小人书,心想,若是将我们本地涌现出来的古今好人好事再用小人书的绘画形式记载下来,人们一定会更喜欢看,更喜欢收藏,更会记住那些人,那些事。

▲该散文发表于20161026日《湛江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