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是一场嗜血快感与暴力美感的双重诱惑

 冲霄3e8ixadnpn 2018-03-25
者按:本文是读者懒猫在参观完「青岛海军博物馆后写的一篇文章,经慧田君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自原创专业哲学公众号「philosophs」。

英雄的黎明 来自哲学人 03:36 人是政治的动物,也是非理性的动物。


战争是政治最直接、最极端的形态,是民族性格与社会文化的表现。历史上和现实中从来都不缺乏推崇甚至追逐战争与暴乱的狂热分子。

「战争冲动是植根于人的本能」,它始终潜伏且无法克制。只要外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成为战争的催化剂。

因此,不是理性经过权衡而去发动战争,而是恰恰相反,理性最应该做的是克服战争本能。

战争是政治的极端表现形态,然而,战争在根本上并不由政治决定。

战争要比国家和民族的产生要早得多。《战争史》的作者约翰·基根考察了两千多年以来从新石器时代的战争到规模化的核战争为止的战争史的考察,得出的结论表明,「不管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文化环境如何,荣誉追求总是被归诸于军人美德」,战争本身始终左右尚武人类的想象力:

战争先于国家、外交和战略,比它们早数千数万年。战争差不多像人本身一样古老,深入人类心灵的最隐秘处,在那里自我毁伤理性目的,自尊支配一切,激情至高无上,本能凌驾其余。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克劳塞维茨,亚里士多德的一名后裔,充其量不过是说“政治动物就是战争动物”。他俩都不敢正视一个观念,即人是思维动物,在人那里,理智指导狩猎渴望和杀戮能力。

这表明,在深层次上,战争还是文化的表现,是决定文化的一个因素,甚至在有的社会和民族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

我们所骄傲的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那些部分,国家、法律、社会的规则等等,都是经过冲突,尤其是最嗜血的冲突发生才得以确立的。

无论人们口头上是否表现出承认,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心中都应当有对于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与残酷性的一定程度的认识与领悟。

既如此,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在骨子里天然对战争和暴力有热衷和追求呢?就像狗闻到肉骨头的香味,就像鲨鱼嗅到鲜血的腥味一样兴奋不已?

按照西方哲学和基督教,人去作恶,并非出于什么别的实用的目的或不得已的目的,而只是享受作恶的过程和快感本身。

中世纪教父圣·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原初就有一种罪恶的本性。在《忏悔录》中,他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了这种罪恶本性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有一次,他同伙伴偷了邻居的梨子,他回忆这次偷窃的动机,他家里本来有更好吃的梨子,而他偷梨并不是要吃它,而是最后扔给猪吃掉了。这说明他的偷窃不是为了需要和享受,而是「出于纯粹的堕落和罪恶」。他在《忏悔录》中写道:

“罪恶是丑陋的,我却爱它,我爱堕落,我爱我的缺点,不是爱缺点的根源,而是爱缺点本身”。

这虽然是一种基督教的罪恶观,但也仅仅从经验的角度略做反思也可以发现,这实在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心理,比如小孩子那种毫无目的的、以各种残忍的方式虐杀小动物就是最常见的例子。可以说,「西方基督教文明基本上是一种罪感文明」。

关于人性恶与战争、国际秩序的关系,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埃里克·沃格林说过如下的话:

“在人的存在中有某些恶是不能根除的——要以制度的手段去克服这些恶的种种企图都注定要失败,因为人性没有改变。……认为人性有可能超越由各种均衡的军事力量所支撑的世界秩序并走向更加和平的国际秩序,这种想法如同灵知主义式的梦想”。

这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反对暴力,这看上去或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植根于人性的、骨子里的渴求,而实质上却恰恰相反,人性深处的渴求不会将人带入和平,而是更多地直接带入暴力和战争。

如果战争是根植于人性的本能,那么和平就必须且只能取决于理性的力量是否强大。

叔本华说:理性是明眼的瘸子,而意志是强力的瞎子,理性和意志一起行动,就如瞎子背着瘸子。理性总是被期待可以为意志指明方向,但在强力的意志和欲望之下却容易沦为工具,反而听凭盲目的意志而行动,成为意志与欲望的“帮凶”。

这正是战争的形象说明。历次的正规战争中,本能的驱动一直贯彻始终;而现实中的每一次动乱,也无一不是由盲目的情绪本能起催化作用。不能充分利用人类的本能与情绪,战争就无法发动和进行下去。

所以,战争无论大小,总要有一个“伟大”的总指挥官,他的伟大正在于他能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将盲目阴暗的本能鼓吹包装成崇高伟大的美德与荣誉」。

人存在着,但人的存在感并不伴随着肉体的出生而与生俱来。人的存在是自己创造的。人要映证自己的存在,不仅向自己证明,更重要地是向他人证明、向世界证明。

后面这样一种朝向外在的证明方式是一种迂回的歧途,然而人类置身其中乐此不疲且欲罢不能。

向外的探求与征服是人类必经的路程。战争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向外征服的活动。战争摧枯拉朽的破坏力量最能直接体现参与者的主体性力量,让他们享受到在日常状态中不可能享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感。

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中,一旦爆发战争,战争就成为举国上下最突出甚至是唯一的事件。

无论是主动出战还是被动迎战,无论是为了开疆拓土还是保家卫国,战争都是用全国的财富、物资和人命砸进去,倾国之力保障战争能够发挥最高力量。

在战争中,人类的主体性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与展现。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1)武器是人类所使用的工具的一个重要领域,武器和装备的制作是一个时代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战争虽然是摧毁性和破坏性的暴力,但是背后支撑它的是科技与生产力。武器装备的比拼是每一时代、每个国家和民族最高生产力和制作水平之间的较量。

不论是远古最早的战争中所使用的石块、木棒,还是冷兵器时代的矛、盾、弓、箭、弩以及战车,抑或后来火药时代的枪、炮、爆炸盒、手榴弹,还是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各种战舰、潜艇、核武器和航空母舰,等等,无一不是它们所属时代的最高生产力水平的代表。

战争的攻击力与战斗力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征服自然、征服社会的最高水平,在崇拜技术和崇尚效率的人群那里,掌握战争中的最高端技术如同掌握了上帝的秘密,而让主体性力量空前高涨和彰显,从而在杀戮和嗜血中也能获得独特的快感。

  • (2)武器和装备的设计与制作同时也暗合感性的、审美的规律。


军人在战斗的时候固然只考虑武器和装备是否强大,而无瑕顾及它们的美,但因为武器必须尽可能地考虑人体使用时的方便与合适,因此武器的制作除了符合技术的规律以便达到最强的杀伤力和攻击力之外,还必须符合人体自身的规律,而人体使用工具的规律是与感官的、审美的规律一致的。

因此,当人们在战后的和平时期去参观战争期间使用过的那些武器,虽然它们历经沧桑且伤痕累累,例如一架战斗机上的弹孔,一艘战舰仪表盘上的斑驳铁锈,但从它们的整体的形式上,我们仍然感受强烈的美感。

它们的厚重,静谧,线条的对称与流畅,细节处的精细与粗犷的结合,即使除开历史所沉淀出的美感,我们也仍可以想象当时制造出它们的人,看到这些的武器诞生而展现在眼前时,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骄傲和自豪的。

这种骄傲与自豪并非仅仅因为其技术性的原因,而且也因为武器直观的审美形式。虽然美感不单纯只是一种快感,然而它却能比快感带来更深沉持久的愉悦,因此,这样的一种无形力量甚至会让战斗变成享受。


伊尔-14型飞机,作者懒猫拍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另外,战争的战略、战术、布阵等筹划是人类智商、情商与道德等各种水准的最高综合表现,这是战争所蕴含的精神与文化支撑。

武器装备的技术性因素与形式的审美因素,以及战略战术等的精神文化因素一起,让残酷冷血的战争与暴力甚至能变成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道德上都能获得高潮的集体行为。

虽然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中的暴力行为不能具备一场正式战争的综合技术和审美水平,甚至也不可能达到一场正规战争所能获得的精神文化道德的高度,但在每一场暴力行为当中,个人和团体也必定是使用了他们所能够得到和利用的最高水准的武器,无论是工具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抑或是道德上的——不管这些“武器”在旁观者眼中是多么的可笑。

虽然说战争是尚武的军人展示军人价值、获得荣誉感和美德称许的最佳机会,然而在当代社会要发动一场真正的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毕竟是概率极小的情况——这不是说人类克制住了战争本能,而是人类理性的发展让他们玩起了更高级的战争。

因为毕竟武力的使用和肉体的消灭不仅必然遭受人道主义的谴责,而且从实际上讲损失惨重,如同误入泥淖。

而且,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和对战争本质有着深刻认识的军人,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应当更加懂得战争残酷而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政治学、经济学、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计算与权衡可能将战争变成一件冷漠的事实,然而“战争的事实并不冷漠,它们以地狱之火的炽热燃烧”。

威廉·谢尔曼将军曾焚烧亚特兰大,并将美国南方的一大片地带付之一炬。他老了之后却说:“我厌倦战争。他的荣耀全是空谈……战争即地狱”。

这句话几乎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样有名。在此,我们确确实实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是如何回顾和反思战争的。在战争与和平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不能对理性持悲观态度。

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整天叫嚣发动战争战争狂热分子,大部分并未曾真正上过战场,他们所能面临和投身的都只是日常各种形式的“战争”。

和平年代的大部分人,其幸运在于可以免于大规模的武力战争,然而他们的不幸在于,他们要忍受生活中更多更频繁的日常战争,那些打架斗殴等身体的暴力,以及口角、勾心斗角等语言暴力和思想暴力。

这些战争不仅看上去每天没有休止,更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似乎无穷无尽。

日常的战争与暴力实质是群氓之恶。所谓群氓者,不知理性,宣泄情绪;不知自由,拥抱枷锁;不悟生命,刷存在感;逻辑混乱,嘴脸丑恶,习惯于以暴制暴,以恶制恶。

然而实际上他们自身与他们所激动反对和仇视的东西乃是一个东西,那就是专横、暴力与恶。

只是在恶的能量上有强弱之别罢了。强者之恶,运筹帷幄,老谋深算,纵横捭阖而有张弛有度、抑扬顿挫。

弱者之恶,只不过是任由情绪驱动,赤膊上阵,嘶吼两声,甚至吐口水、砸鸡蛋、扔拖鞋,丢人现眼罢了。

更为阴暗的部分在于,在每一次的战争与暴乱之中,我们很容易就看到,恶之弱者如何轻易地被恶之强者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最为阴险和令人愤怒之处在于,那些扛着正义大旗的恶之弱者,如何地恭顺于强者而又甘当工具和打手,去对付那些比他们更加温顺柔弱而无反抗能力的弱者,让正义沦为谋取私利的幌子,让反抗沦为发泄自己盲目卑劣情绪的下水道。

政治与战争,从来都不是为了去考虑和保障什么国计民生,人民福祉,而是统治权力与话语权力之争,它们更多是极少数人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权衡与表演。

庸众们平时是政治与战争的受害者,但在极端形态下则被引导为政治与战争的工具,而且往往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冲锋陷阵的暴力工具。

然而在冲锋陷阵中却也容易生出平日里触不可及的、虚幻的伟大崇高的存在感。与其毫无希望的漫长地煎熬着,不如拼死一搏刷出一把存在感。

这是庸众们总是孜孜以求社会能发生点什么事儿的实质。虽然他们不可能对此有自我意识。

庸众们欠缺对存在的领悟,自然也欠缺对生命的珍惜。存在和生命始终未能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然而在残酷的毫无话语权的现实中,只有战争与暴乱,才是他们唯一能够表演的机会。

因为他们看贱自己的生命,因此也看贱家人以及众人的生命。这样的人是自轻自贱爱无能的一群。

因此,「他们的所谓爱国,只是一种盲目,虚幻,无意识和随大流的自轻自贱的行为」。他们平时看上去的老实巴交人畜无害只是由于他们的无能和平庸,力量的匮乏,机会的欠缺。

而一旦有任何社会活动和集体行为,他们就敢于用利器砸向任何一位他们素不相识也毫无了解的同胞的头,用火去焚烧别人的房子、车子和财产。

爱是理性的自觉,是独立和自由之士用穷尽一生才能去勉强追逐却尚不能完全触及的神圣之物。

日常的战争并非总是有形的暴力,无形的暴力是隐性的则更深入的。人类进入现代以来,社会日益平民化、均质化、民主化。

但在财富与社会地位上整体提升的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一个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社会。伴随着这一分化的还有人在智商、情商、视野等各方面的差距。

通俗地讲,我们大家都变得更好了,这是人类整体不断战胜自然和征服客观世界的结果。但我们大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对比也更加强烈。

人的幸福来自于比较,来自于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和与自己的过去的纵向比较,前者是向外的,后者的向内的,也是更为根本的。

但庸众的眼光始终盯着外界,盯着他们身边的他人。

因为他们自己无法从自己那里获取存在感,必须始终不断地从对身边的他人的关注、比较和刻薄的指责当中才能获得存在感、满足感和胜利感。

正因为这一切的渴望那么强烈,而现实中又那么虚幻而毫无希望,所以每一次的暴动和战争,这一群庸众要么是煽风点火怂恿发酵者,要么是轻易被利用的冲锋陷阵者。

他们的命运平日时是螺丝钉,战乱时是炮灰。螺丝钉是平凡枯燥的,炮灰至少能伴随着炮声飞扬一下。而在极端无聊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就自己尽其所能地制造“战争”。

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庸众,可能是你的情敌,也可能是你的家人,也可能是你办公室的同事。总之,他们要将他们所到之处都掀起风暴,在战斗的洗礼中感受自身的存在。

结语:

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矛盾,现代社会解决矛盾——无论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都有很多种途径,而战争、武力和暴乱是最次最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

并且即使是不得不为之,战争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并不能反过来用来证明战争就具备合法性甚至正义性。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我们要抛弃那种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赢得和平”的过时观念,将和平确立为人类坚定不渝去追求的理想,而将战争、暴力和武器等划归为在最极端的情形下不得已的实际需要。

因此,比实际的战争更可怕的是人心中潜藏的好战恶魔。

人性中嗜血残暴的罪恶本能,心理上的被压抑的绝望情绪可以无所顾忌充分宣泄的快感,审美上的令人骄傲与愉悦的美妙感觉,再披上正义与美德的崇高外衣,战争与暴力就不再仅仅只是基于政治的表现和利益的需求而不得不为的事情,而是成为了一种巨大的诱惑,“为战斗而战斗”!

这正是我们当下现实的写照。

知,本周末(7月23、24日)两天都有微课堂,周六是武大博士喵老师主讲,课题为「被误解和庸俗化的‘功利主义’」;周日为大愚老师首次主讲,课题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有关意识的几个问题」。(背景:哲学博士、并有着16年高校教学经验的“老司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