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文化里,书房是一个家中最文雅的地方,而构成这个大雅印象的区间中,诸多雅物相映成趣。笔筒,承载梦笔生花的典雅,以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以侍君子。 
古人不吝赋予其它品格,曰正仪止,曰思无邪。很少有人不知道笔筒的作用,也鲜有文人书案上不设笔筒。 
“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品,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在古代,笔筒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自仓颉造字以来,笔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象征。一支笔能传递的,绝不仅是文字,而是熔炼了数千年来所有先贤深刻的哲思,奔啸的战意,壮美的情感,清幽的秘境,并以字、词、句、篇的形式,解读自蛮荒至今天地间所有命题的浩然之气。这可厉可柔,可宏可微的亘古文器,只有用最古朴的圆和最素雅的木才能收容润养。 
笔筒雅致,深渊佳境。千般古迹,万物充盈。玲珑剔透,赏心怡情。花香鸟语,浑然天成。优雅逸秀,穆焉沉承。 
这件笔筒是用老柱子料做的,从笔筒外壁的大面积火焰纹来看,以及比对我平时见过的很多老柱子笔筒,这个是可信的。 
也许有人会质疑:从底部横切面来看,氧化层并不是很深厚。我的解释是:老柱子料的表面肯定会有严重的风化现象,从而导致靠近表层的材质会很粗糠和带有较多裂痕。而这件笔筒的火焰纹处没有丝毫的暗裂,且表面较细腻(在打磨过程中也没有遇到风化材质常有的掉渣现象),说明笔筒在加工过程中所去掉的边皮是非常多的。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品相的完好,很多氧化层被去掉了。 
作为红木家具的从业者,本文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言语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本人是红木家具与红木雕刻艺术品爱好者,如果您也有此爱好可以百度仙游常城红木-老曹的微博,有兴趣交流红木家具、茶道和香道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交流,以木会友。 常城 红木是专业从事明式古典家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并形成产、供、销及售后服务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选材上乘红木,我们每一位常城人都始终本着简单、直接、真诚、实在的企业文化,精雕百年良材,细刻千载文化。打造每件作品都成为值得永恒欣赏和收藏的跨时代精品,彰显高贵儒雅、与众不同的禅意生活。我本人也是红木家具和红木雕刻艺术品的爱好者,如果您也有此爱好,请订阅此账号,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仙游常城红木老曹的微博”,有想交流红木家具、红木艺术品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希望常城红木家具走进千家万户,谱写中国明式古典家具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