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这几件事才是决定孩子小学成绩的关键!一位小学家长的肺腑之言

 Iresly 2018-03-26



自从闺女上了幼儿园中班,身边就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好心提醒我一定要抓紧时间享受岁月静好,“等孩子上了小学,你才知道幼儿园的三年是多么美好!”

话说幼儿园你只用加一个家长群,小学至少五个群,每科老师一个群,每天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一不注意稍有遗漏,娃就惨了;因为有了考试,对娃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幼儿园重在放飞自我,小学重在严于律己,孩子生病了,以前是吃好睡好休息好,小学是呵护之余还不忘友情提醒:'歇了三天,耽误了五节语文两节数学四节英语……”



对娃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要面临很多变化,对家长来说,这些变化也意味着新的考验,孩子小学前要做什么准备,要不要学认字?入学后又该重点关注什么……想搞清楚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我带着这些问题去跟过来人取经。

朋友儿子在一家重点小学读三年级,听她讲完小学生涯行至一半的感悟反思后,我迫不及待地就想跟大家分享了。因为我能感觉到,她讲的都是些很实在的东西,是一个妈妈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我想,学龄前的家长一定能受益匪浅,孩子已经上小学的家长也能从中找到共鸣。


接下来,我就用朋友的口吻为大家复述:




后悔没做的事——学前识字



儿子幼儿园毕业前,我都没怎么教他识字。


因为,那时候听得最多的观点是:学前教孩子认字,孩子会更多地关注文字信息,而忽略了图画、声音等其他信息,使得想象力丧失,得不偿失。


可儿子进小学后,问题出来了,语文学起来吃力,数学解题也特别慢,最恼火的一次两道数学题竟然花了三小时。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就问我:“你家孩子学前没怎么识字吧?词汇掌握量很低啊。”


然后,教了7年一年级的陈老师告诉我:“一年级孩子入学后,除了要花精力适应新环境,还有学习任务。只认识一两百字的孩子,会很痛苦、很辛苦。字母记不牢,拼音拼不好,字也不认识,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数学方面,识字少的孩子得一边认字一边做题,解不出来,就会养成乱猜的坏习惯。你看,语文漏洞还没补齐,数学问题又出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孩子受挫感很强,反而会失去学习兴趣。


……


我这才知道,原来,所谓学前识字破坏想象力的说法,只是针对的“强迫认字”。只要不是强制性的,学前识字对孩子小学学习尤其是刚入学时的学习帮助很大。


我只好赶紧用老师推荐的方法加快马力教儿子识字,真是应了那句话“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偷的懒,早晚要加倍还的”。紧赶慢赶,总算在二年级上学期跟上了趟。


这两个教识字的方法,我感觉如果在学龄前就开始用,效果会更好。


1. 善用新工具


现如今,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多都在APP上完成了,老师也鼓励家长在信息化时代要学会使用新工具。几款识字APP用下来,我发现这些新工具设计真的很棒,互动性强,不用死记硬背,孩子在玩游戏闯关中就完成了学习,更赞的是每个字还有字形解说,我一直觉得只刷识字量算不上真正的识字,汉字毕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识字还得听听文字背后的故事、弄清楚汉字的内涵,这一点APP做得很好。


给大家推荐三个我用过后觉得比较好的识字APP:“悟空识字”、“叫叫识字冒险”和“智象极速识字”。三个里面挑一个就可以了,没必要都买,而且这几个APP都有试玩关,可以下载来先让娃试试再决定。另外,我还用了一套名叫“急学先用140个字”的学汉字卡片,作为APP的辅助,两者配合起来效果非常棒!



2. 陪伴是偷不得的懒


老师说:“孩子识字一般从读绘本开始。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带他发现文字背后广阔有趣的世界,孩子才会对文字有感觉,产生主动记忆。


回想以前,我工作一天累了,回家后懒得陪儿子看书,就让他听IPAD里的故事,不知道自己就是这样错失了教孩子识字的良机!


现在只能陪孩子一本本补课。有时我们一人读一段,有时我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尽力读得惟妙惟肖吸引他……有了我的陪伴,儿子读书兴趣大了,也自然而然认识了不少字。


而且,我发现,陪伴多了,我们在生活中识字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一起去超市购物、饭店点菜,都可以随机读字给孩子听,经常这样做之后,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很多字。


看来,有些懒真是偷不得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做得最正确的事——“倾听练习”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段话,说是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是要倒进茶杯里的。


实际生活中,大家还是天然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于是,父母从小就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却很少有人在意孩子懂不懂倾听


记得有一次陪儿子上乐高课,最后环节是每个小朋友上台给大家讲自己的创意和建构过程。我观察到,家长都很关注自己孩子在台上的表现,但孩子讲完就跑去玩,不听别人讲,家长却一点也不在乎,好几个妈妈都只是敷衍地召唤了下孩子,孩子不听,也就作罢。


很早以前,我就听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其实表达能力都不差,反倒是倾听别人的能力很欠缺。大部分家长都会忽略这个问题,懂得倾听是很重要的品质,也是小学阶段孩子能不能学好的关键衡量值。没经过倾听练习的孩子,小学时上课坐不住,听一会觉得自己明白了,就没耐心听下去,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班级活动时,抢着表现自己,不愿倾听别人,和同学的合作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我从学龄前就开始练习儿子的倾听能力。


如何练习呢?首先,父母得做好表率,有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倾听的孩子。平时孩子说话时,我就认真听,才会言传身教的影响他。久而久之,孩子会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去学会倾听身边人。


还有个不错的方法,是指派任务。比如,


对儿子说:“宝宝,能不能帮妈妈把扫帚和抹布拿过来?”


我有意识地说了两个东西,孩子一般没听全就走,过一会他拿来了扫帚。


:“咦,宝宝,你是不是没有认真听妈妈讲啊,妈妈说的是扫帚和抹布,你只拿来了扫帚哦。”


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特点是以结果为导向,训练多次后他就会发现,不听完就做,会做不好。然后才会调整自己,养成认真倾听,再去执行的习惯。




正在做的事——

从“兴趣使然”到“意志力导向”

不瞒你说,儿子读小学前,我也是个“快乐教育派”,鼓励他放飞自我,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


进入小学,不一样了。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是“有了必须做的事”。仅凭兴趣不行了,总不能说不喜欢数学就不学吧。真正的学霸,肯定是兴趣和意志力两条腿走路的。


儿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书给我,叫《恒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极能力》。作者达克沃斯博士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硕士,做过麦肯锡的顾问和小学老师,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她在13年的TED演讲里提出了“恒毅力”概念,认为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除了热情还有坚持。



书里,达克沃斯博士推荐了引导孩子从“兴趣使然” 到“意志力导向”的方法:制定家庭“困难任务清单”,和孩子一起做“有趣的困难事”。


她的家庭“困难任务清单”,包括了三部分:


首先,家里每个人,包括爸爸妈妈,都必须完成一件困难的任务(需要每天刻意练习的事)。她告诉女儿,心理研究是妈妈的任务,而爸爸除了工作,还要坚持跑步。所以,除了上学,两个女儿选择了练习钢琴和中提琴。


困难任务的第二部分是:你可以放弃,但要等到一个特殊节点,完成阶段性目标才行。


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某天比赛输了,想偷懒了或者其他原因就放弃任务。


最后一部分是:你有权自己挑选困难的事。你先选了钢琴,但如果坚持完成阶段性目标后仍然不想继续,可以另选一件困难的事来代替,但不论如何,都得选定一个困难任务。


在我家的“困难任务清单”里,我的任务是每天一小时阅读,爸爸的任务是一小时跑步,儿子自己选了做五道数学题(他数学有点拉后腿)。


我发现,以前只要求他做的时候,他很难坚持,变成全家人都要遵守的“困难清单”后,大家一起努力,干劲大了许多。也许,这就是亲子陪伴的效果吧,和孩子一起做困难事,虽然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也提高要求,但孩子的恒心、毅力却得到了很大改善,何乐而不为呢?



千寻絮絮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