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华夏文明的古老基因

 天和图书馆21tc 2018-03-26




华夏文明的起始点历来众说纷纭,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上古的神话纳华夏文明的起源里面。当然,作为一个现在无法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的问题,各持己见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目前而言,《史记》作为汉代以来各朝各代官方和民间学者充分认可的史书,其记载的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是最权威的。要想探索华夏文明最古老的基因,我们可以从《史记》的叙事中来窥视一二。

农耕——华夏文明最深层的原始基因。华夏文明的开启,以在农耕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出现的。《五帝本纪》开篇就说“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候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候咸来宾从。”由此可以看出,华夏大地上,在黄帝之前,大家都是归顺神农氏的。为什么归顺神农氏呢,因为他会种植庄稼啊。那年头,可是石器时代啊,没有青铜、铁啊之类的东西,不会种植,靠拿着石头打猎,饿死的机率太大了。会种植术的神农氏就自然成了带头大哥,跟着大哥有饭吃啊。可是后来,因为种植技术不复杂(至少当时是这样),大家都学会了,家里有余粮了,就想起点别的事情来,不听大哥话了。当然,神农氏只会种地,大家闹起事来也没办法。于是轩辕氏一看,这群刚吃饱肚子家伙是吃撑了,有点欠揍的感觉。于是就练兵去了,把不听话的家伙暴揍一顿,结果都被揍服了。于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政权开始了。

虽然,带头大哥换人了,但作为人总是要吃饭的,可时从神农氏到轩辕黄帝,技术并没有什么进步,还是拿着石刀、石镰去种庄稼,否则又得饿肚子。于是,发展农业、重视农业、以农为本这一理念被写入了华夏祖先的血脉里,直到清末,都没有摆脱重农主义的束缚。有人曾经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就是为了一块土地。”此话不谬啊,因为没有土地种就得饿肚子啊。因此,现在的老一辈的人,那怕是对最荒僻的土地,都是守土如金,就是这种文化基因在起作用。年轻一代的人,总要自己买套房子才安心,也是这种基因在新时代的心理投射。

世袭——华夏文明最初的血统等级基因。在地球上,人总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不论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国家,都是避免不了这一现象的。值得注意的是,地球文明在最开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血统分等。我们华夏文明也不例外,《史记》所载黄帝轩辕死后,他的孙子高阳继承了帝位,就是颛(zhuan)顼(xu)帝。到帝尧的时候,尧仍然是轩辕的血亲后裔;尧让位给舜,舜是轩辕的血亲后裔;舜让位给禹,禹是轩辕的血亲后裔;至于禹后传位给启,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些都是《史记.五帝本纪》里确凿记载的,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禅让,完全就是世袭。只不过有时候是兄弟之间的帝位移交,并且移交的和平而已。在华夏文明的开端,就已经形成了以血统划定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基因,人的等级划分的帷幕就此拉,这条基础在华夏文明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时隐时现地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一代代的华夏儿女。

治乱——华夏文明哀伤的社会发展基因。应该说,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在治乱交替中发展,治乱兴衰是任何以人类为成员的国家发展的基本形态,它是人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态反映,它完全超越任何文明形态。只不过,华夏文明给它所哺育的儿女留下这种治乱情结过于深重,因此需要特别说明。从人性角度而言,人在一种状态下生活久了,就会有逃离这种状态的冲动,不论这种状态是幸福还是不幸。正如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由些可见,当人在承平日久的环境生活久了,过的太安逸了,就产生了无聊,就想找点其它的事情来干干。在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待吃了几天饱肚子,思想就会起变化,就会向更高的需求发展,而当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其过高的期望时,就会生乱。有人可能认为在华夏大地不是这样,都是肚子饿的撑不下去的人揭杆而起。其实,这只是结果,而真正的原因是世袭的最高统集团因当权太久,换着法折腾百姓,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欲望,以致民不聊生。《史记.夏本纪》里,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治乱情结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每个封建王朝在建政200年左右的时候,他的子民都在从心里等待着天下大乱呢,而这的确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以上三点作为华夏文明最源远流长的基因,并不是为华夏文明所独有,并无任何褒贬之分。可以说,地球上每一个文明都有这三个基因的存在,只不过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历史本来就是大家共同的祖先所经历的故事,让我们回首祖先的走过的路,看看自己身上还有那些是祖先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