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任继学:伏邪探微

 清茶清清 2018-03-26


微课导读:

       伏邪发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伏邪有密切关系。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尤其注重伏邪发病,溯《黄帝内经》之渊源,考历代医家之宏论,思近、现代外感、杂病之变证,探伏邪之奥义,切中肯綮。今择其精文引述如下:



      伏邪不仅有外感所致伏邪,如清·刘吉人的《伏邪新书》所云:“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


       而且还包括内伤杂病所致伏邪:如经过治疗的内伤疾病,病情得到控制,但邪气未除,病邪潜伏,可引发他病。或者某些内伤疾病经治疗,达到了临床治愈,但未能彻底祛除发病原因,致使残余邪气潜伏下来,遇诱因则反复发作。或者某些患者因遗有父母先天之邪毒,伏藏体内,逾时而诱发。再者由于先天禀赋各异,后天五脏功能失调,自气生毒,渐而伏聚,遇因而发等等。 

 

       伏邪发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伏邪有密切关系。《羊毛瘟论》:“夫天地之气,万物之源也;伏邪之气,疾病之源也”。现例举下列疾病加以阐明: 

 

 

1.1 时疫肺热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非典型肺炎”。2002 年底到2003 年初,广东出现较多持续高热,全身酸痛,呼吸困难,肺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表现进展性较快的患者,因暂时查不出明确的致病源,称之为非典型肺炎。本病的形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主要有:


(1)伏邪之因:“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在冬季有烈风,风动有寒,风能疏泄,寒能伤阳。微者不即病,邪气伏藏于肌肤膜原,或伏藏于少阴。其藏于肌肤膜原者是冬令劳作过度或养生不当,致使汗出过多之人;其藏于少阴者为冬不藏精,肾精内亏之人,亦有后天脾胃之精生成不足。即古人所言:“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


(2)正气不足:即“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冬令严寒,阳气内敛,人能顺天时而蛰藏,则肾气内充,腠理固密,不伤于寒。不藏精者,指人体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受损,先天之精肾藏之,后天之精则源于水谷之精,若汗出过多,阳气外泄,因血汗同源,汗出过多则伤血,血伤则精伤,精是血之源,饮食失节,损伤于胃,胃为营气之源,营气生成又根源于精,胃伤则营伤,营伤必伤精。概而言之,精伤则化气功能受阻,引发阳气不足,阴精不得潜藏,导致人体防御系统障碍,是发病之源。


(3)情志失调: 喜怒不节,忧思悲恐,皆可引发气机阻滞,五脏之道不畅,气卫受阻,以致五脏失和,气化功能不全,气血循环不利,即毒自内生,促使机体中气血不足,卫气不固,营气不守,抗病能力低下。即所谓“邪虽自外来,其无毒者不入”。以上三者是为疫毒侵入条件,故内经说“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1.2 急性肾风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多以感受外邪1—2 周后发病,因正虚邪犯而发病。正虚是指肾中卫气不生,元气不发,肾中膜原卫气不得循行,为邪气潜伏之地、发病之源。外邪是以风寒、风热、时疫病毒为主,其犯人体的途径有二: 


       一是邪毒从皮毛玄府而入,因肺与皮毛相合,又因少阴肾脉注入肺中,循咽喉, 由气血之道侵犯于肾,潜伏膜原,久蕴邪毒而发病。


      二是邪毒从呼吸道而入,结于咽喉,因咽喉卫气不足,无力束邪,邪结喉核,营气不从,陷于肉里,“营气者,血之用”,故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 血液循环受阻而生红肿, 毒随血脉下犯肾之膜原而为病。


       亦有药源所致者,多因患感冒、咳嗽、乳蛾之疾, 医者患者依赖抗生素,应用不当,致寒遏太过,邪气内伏而不得透发之故也。蕴毒聚邪,由气血之道下犯于肾, 邪结肾之膜原、毛脉、缠络、结络、斜络、孙络, 造成“络脉缠绊之地”(《医门法律》) 气街不通,“气化代谢失常”(《脉理会参》),血脉壅阻,造成“血液稽留,为积、为聚、为肿、为毒” (《医林绳墨》)由于血脉肿胀,脉络膜变薄,或毒伤脉络膜,有破裂之状,故血液外渗, 而生尿血。气化代谢失常,肾间动气受伤,封藏失职,肾关不固,精微外泄,出现蛋白尿。肾脏体用俱伤,肾命失用,三焦水道开合功能障碍,决渎无权,水液泛滥,外溢肌肤, 而生水肿。 


1.3 摊缓风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神经炎”,起病急,轻者四肢似瘫非瘫,重者四肢全瘫,皮肌顽麻无感觉,甚者二便失禁,病发前数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其发病既有内因有又外因。


内因有:

       一是先天肾气有亏,督脉,脊髓内外气血不足, 营气、卫气不充,三维防御系统缺陷;


       二是情志失调,气机阻滞,气化功能不全,气血循行不利,毒自内发,营卫失和,为邪气潜藏之因;

三是饮食失节,或劳逸失度,久则脾胃受害,元气受损,中轴升降无力,营气不得出中焦,抗邪除毒功能减弱,是邪气内侵之源。


外因:

       多由六淫邪毒内犯,或时疫邪毒内侵,由于失治、误治,邪毒未解,伏于机体内外膜原之中,待督脉及脊髓内外之正气、营卫之气失调, 邪毒乘虚侵入而发病。督脉统阳, 脊髓属水, 内行阴液。水火互用,阴阳相配,皆属“定体”。脑髓与肾通过督脉相连,“髓者以脑为主, 脑髓即由肾气从督上滋”( 清·叶子雨《伏气解》) ,脑髓-脊髓-骨髓皆由肾生,是一源三歧,为生理之用。邪毒侵犯督脉、脊髓,可出现经络阻滞,脏腑生理失调,气化功能障碍,督脉阳郁气结,气不顺为风,风性升,其用温, 其化热,热伤经络,津血循环障碍,血液凝滞为瘀为痰为肿为毒,而督脉与脊髓必然体用俱伤,膜原受损,引发“觉元”( 觉元者,脑神也,感觉之元神也。《酉阳杂俎·广知篇》) 失用,神机上行下达痹塞,经络内外连属受阻,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行走之机要”(《太平圣惠方》) 出现四肢瘫缓顽麻,而发摊缓风。 

 

1.4 哮喘 


       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该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其发生是因体内留有伏邪,由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因素引发,亦有“先天禀赋内胎哮喘之因遗传为病《史载之方》。正如张景岳《景岳全书》曰: “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伏邪的产生可有多种原因,如幼时曾患麻疹而后出现哮喘,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情况。其病因病机在于: 小儿内胎麻毒,感受时疫病毒而发疹。在发病过程中,因失治、误治,虽热退疹消,但疹毒未清,邪独留于肺之膜原。一伤肺气,二伤肺体,三伤气管,而成哮喘。哮喘未能根治,日久形成夙根( 即伏痰),如《症因脉治·哮病》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伏痰的产生主要由于病邪留于体内,影响脏腑气化功能,使肺不能布津,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腾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每遇诱因,引动伏痰而病发。肺主气,司呼吸,痰浊壅阻于肺,气道发生狭窄,肺失宣降之职,故痰气上逆而肺气胀满,则觉胸隔满闷,发为哮喘。“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景岳全书》),肾虚不纳气,则见气短。日久营气失守,肺之络脉、毛脉发生气滞、瘀阻、毒结,甚者脏真受伤,出现喘脱。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 ,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投稿请添加大头微信:datou198808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