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oc】谎报案件问题探析

 昵称53877764 2018-03-26

14卷第1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ShanghaiPublicSecuriwAcademy Feb.,2004

Vo1.14N0.1

谎报案件问题探析

张跃兵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沪州646000)

摘要:侦查实践中,有些人为了掩盖犯罪行为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而谎报案件.报的动机,

的错综复杂,手段千奇百怪,真伪难辨,具有很大现实危害性.公安机关在决定立案之前,应及时结合多

方面情况揭露假案,追查其谎报的动机,目的,作出相应的处理,避免失误. 关罐词:谎报案件;动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1-3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750(2004)010048(04)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第一阶段,其线索来源广

.公安机关在决定刑事立案之前,需对线索材料进

行认真审查,属于犯罪案件才能立案,非犯罪案件(:

自杀事件,自然死亡,灾害事故,谎报假案)不予立案.

般来说,是否立案不难确定,只要我们进行认真审

,判明确有犯罪事实存在,应追究刑事责任并符合有

关立案标准,就应立案.而谎报假案如果查证核实,

不立案.在侦查实践中,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

行为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而谎报案件,谎报案件具有

1/12页

定的社会危害性,须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发生.

,谎报案件的特征

谎报案件是指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伪造现 ,虚构案情而谎报的假案.其主要特征有: ()谎报的动机,目的明确

谎报者怀着各自不同的动机,是为达到某种个人 目的而报案.由于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个性心理特点不 同和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选择性,因而每个人的需要 标准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也不同.人的需求多样性, 层次性决定了谎报动机的复杂性.

1.掩盖犯罪.谎报者谎报被抢,被盗,被砸,被撞, 被烧的假象,掩盖贪污或监守自盗,达到挪用侵吞公款 公物的目的.其特征是:以假象掩盖真犯罪.这种谎 报者腐化堕落,贪图享受,为满足挥霍无度的生活, 们不惜铤而走险,利用职务,工作之便,侵吞公款公物, 监守自盗,大肆进行贪污等犯罪.犯罪后,为使罪行不 败露,从而谎报案件,以达到逃避打击,逃避法律追究 的目的.

2.陷害他人.为嫁祸他人,报私仇,泄私愤,谎报 者捏造事实,编造谎言,伪造证据,作虚假告发,以达到 使他人受到处罚的目的.其特点是:指名道姓指控某 .凡设计陷害他人者,都有卑鄙的动机,目的.如有 的因恋爱关系破裂,受人怂恿,谎报被强奸;有的因某 种目的与某人通奸达不到目的时,就谎报被强奸. 达到陷害他人的目的,谎报者不但会指名道姓提出控 ,而且还可能到处张扬,唯恐有人不知.

3.贪图私利.这类谎报者有强烈的占有欲.占有

2/12页

欲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所不同的是这种欲望的 表现程度,也就是心理上的强度和占有的手段是有所 区别的.正常人的占有是通过合法手段,自己坚持不 懈的努力而达到的,而谎报者的占有则是不择手段, 非法手段达到非法目的.如有的为了逃避罚款,征税 等谎报案件;有的为谋夺他人或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 谎报案件;有的为骗取补助,救济,保险等谎报案件. 4.掩盖过错.尊重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而有的人自尊心极强,对其名誉,地位的尊重需要高于

.当关系到名誉,人格,家庭,幸福的大事,涉及到 夫妻关系,恋爱关系的破裂等,预感到自己的过错可能 败露,为保全名誉,顾全面子,变被动为主动,他们会采 '倒打一耙'等手段而谎报案件.如有的本是通奸, 被人发觉或怀孕后,女方为保全名誉或防止夫妻关系 破裂而谎报被强奸;有的因赌博输了钱,怕家人责备而 谎报被抢;有的因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造成财物, 收稿日期:2003422责任编辑:吴伟

作者简介:顾跃兵(1965),,汉族,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教师,法学士.

48

文件等遗失而谎报被盗.

5.骗取荣誉.在社会生活中,当犯罪分子在公共 场所肆虐时,有人出于正义感和善良之心,为救助他人 挺身而出同犯罪分子搏斗,这种见义勇为之举是一种 崇高的美德,应受到人们的赞誉,得到人们的支持, .但有的人为了当'英雄','先进',选择时机, 用单独执行任务之机,谎报遭到抢劫或暴力袭击,以同

3/12页

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苦肉计,博取领导,群众的信 ,骗取荣誉,达到立功,受奖,入党,转干等目的. 6.博取同情.人往往都具有同情心,特别是对于 侵害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犯罪,因犯 罪行为和犯罪分子极其凶狠残暴,肆虐无度,横行无 ,因而具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对犯罪分子深恶痛绝, 被害人深表同情.有的谎报者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 理骗取同情.某女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高才生, 加高考以10分之差落榜,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构 思了'少女遭抢劫'的故事报案,希望舆论同情她. 查实践中,除上述动机外,还有其他动机.:某男与 同厂一女青年谈恋爱一段时间后,女方决定与之终止 恋爱关系,他为了挽回败局,想出了'与犯罪分子搏斗'

,到刑警队谎报案件,骗取爱情;某男在上海因找 不到工作一直露宿街头,想回老家,但盘缠又花光了, 于是用刀片割破左腕,然后拨打'110'报警电话谎称遭 ,企图瞒过警察,让警察送他回家;某男恶意拨打 '110'报警电话报假案,目的是'讲话玩',等等. ()谎报案件的主要手法特征

1.伪造现场.即谎报者为了达到某种个人动机, 目的虚造假案而设置的现场.其特点是:现场上的假 象极多,谎报者陈述矛盾亦多,这类现场不能反映案件 的存在,现场是为了骗取信任,印证虚构的事实而布置 出来的.谎报现场常出现的矛盾有:(1)痕迹,物证在 现场的形成与分布违反情理;(2)'被害人'陈述的被抢 事实无相应痕迹,物证来证明;(3)现场上与'抢劫' 关的物品或作案工具只遗有'被害人'的手印或其它痕 ;(4)现场其他反常现象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12页

2.捏造事实,编造谎言.为取信于公安机关.谎报 者往往会费尽心思捏造事实,编造谎言.由于谎报者 陈述的案情纯属虚构,所叙案件事实是无中生有,实际 生活中根本没有发生过的,因而不可能天衣无缝,合情 合理.常表现出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为使编造事实更加真实,谎报者用各种能够伤残的器 物把自己的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致伤致残或捆绑起 ,以表明被犯罪分子捆绑,致伤.其特点是伤痕排列 整齐,有规律,伤轻,伤痕,捆绑都是自己能完成的, 伤器物和捆绑绳索是自己拥有的.

3.伪造证据.谎报者为了达到取信于人的目的, 往往伪造,变造文件,伪造证明或找人作伪证,提供虚 假的证据,企图蒙混过去.

,谎报案件的危害

近年来,全国各地谎报案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 ,特别是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报假案增多,使得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量增多,出警次数增加,直接影响公 安机关的正常工作.

第一,对谎报案件开展调查势必造成侦查部门资 源的浪费,使侦查工作误入歧途.开展案件侦查是一 种需要高成本,高投入的活动,既包括人力的投入, 包括物力,财力的投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 视公安工作,国家对公安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财力.但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投入是有一定限度的,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力还十分 有限,不可能做到按需投入.因此,各级侦查部门必须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有效的侦查破案上.对谎报假案的 审查也会有投入,但这种投入是无效的投入,它不仅占 用有限的侦查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侦查部门的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