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景德镇群英会馆 2018-03-26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无忌

李勇 名名燊,字无忌,四川仁寿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在重庆、河北、山东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发起并创办虚白文化·虚白馆。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

纪游是画家丈量山水的足迹,是聚集灵感的过程,是收集素材的准备。有了丰富的素材,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有了灵感,创作的热情才能爆发。读无忌的画作,就能使人感到,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在用艺术的语言,倾诉着他对大好河山的热爱,用丰富的艺术建材构筑着他心中的理想大厦。一样的山川,一样的河流,一样的参天大树。一样的溪畔小花,在不同的画家笔下总有不一样的呈现。柳宗元一首《江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些朗朗上口,明白易懂,画面鲜明的唐诗名篇,单要作诗意画,一定是千姿百态,其中的差异就取决于画家的视野、视角、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无忌创作于癸巳年的《缙云访松图》,就给了我上述的感觉。缙云山,是我故乡的山,我生于山脚下,长于山脚下,至今还在山脚下,儿时爬,壮时爬,现在偶尔也爬,从熟悉的程度讲,远远超过无忌,而且这山是西大美术学院写生的首选。我看过专业的,业余的画家 画缙云山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无忌兄的这幅,绝对是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作为缙云山民来说,一看即知是画的缙云寺一带,但对比真境要说不像,山没有这样的清晰明朗,松也没有这样的苍劲,真境没有这样的干净并带有仙气。可细一看,小桥有,曲径在,庙在云雾中,僧在青松下,你能说它不是缙云山、缙云寺?也许清朝,明代,抑或唐宋时它就是这样呢?由此可见“搜尽奇峰”尽是“打草稿”,真正在画家笔下呈现出来的是源于生活并经过提炼升华的艺术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三苏祠写生|李勇无忌

李勇写生作品

我曾与七丁先生聊过这一话题,他说:你看有些人画缙云山,一石一树,小桥亭子都逼真地画下来,放在一幅画里就死了,讲真实你还有单反拍出来真吗,画画要有取舍有剪裁,才能将你想表现的主题表达出来,这样中心才突出。反观无忌的《缙云访松图》正是这样,在似与不似之间,准确传达了画家心中的缙云山:云海苍松,巨石峻岭,红衣僧人,童子白鹤,整个画面满而不塞,留白处云海翻腾,着墨处青山苍翠,着力表现的苍松枝干遒劲,松叶厚密,姿态娇娆,松下老僧淡定从容,飘飘洒洒一派仙气。平远构图,层层推进,交代极清楚,近松与远树遥相呼应,青山与白云虚实相宜,山之静与人之动融为一体,如此仙境岂不令人神往。

⋯⋯

(节录徐正行先生 :一生最爱是丹青· 读李无忌绘画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