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雨话诗情

 benwei老铁 2018-03-26
    夜晚的雨若是下得太清澈,太澄明,于辗转难眠的人来说,总是一种美丽而恼人的罪过,更何况是这春末夏初时节的夜晚。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今夜的雨,时而的淋淋漓漓,时而的淅淅沥沥,或廉纤地教人攒眉千度,或滂沱地令我霎时凝伫。和着流荡的空气中,那青草的芳馥,野花的馨香,益发助了这夜的幽静。阖上双眼,便能亲切地聆听到那来自灵魂的静谧。
  这幽绝静绝的夜晚,一颗被荡涤的澄澈澄澈的心,如何能平复那不言而喻的喜悦,又如何能歇息那不胜感慨的幽思愁绪。诗缘情而绮靡,诗意的,太诗意,只有援翰而写心时,才真切地感受到那充溢心头的绵邈与滂沛。
  最初对夜雨产生暧昧的情愫,是始于陆游的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过,我并不是在语文课本上读到这句,而是在看古龙的武侠书时最先对这句诗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便是红楼梦中提到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既是李商隐的诗,又是林黛玉所情钟的,我又岂能怠慢。
  而李商隐更有另一首广为人知的名诗《夜雨寄北》,亦写的是夜雨情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知道是不是少时受这首诗的影响太深,日后读到的许多关于“夜雨”的诗词,总与离思羁情脱不了干系。尽管也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喜悦欢欣,但更多的还是“连雨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的身世感怀;或是“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的凄怆伤绝;抑或是“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闷愁山重海来深。独自寝,夜雨百年心”的相思离恨。
  在历代的诗词中,夜雨又常常是与梧桐相连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而这一句便引发了后来白朴写的经典爱情名剧《梧桐雨》——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唱词优美绮丽,欲唱尽了人世间的凄楚悲凉,以夜雨的凄清将梧桐本身所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发挥得淋漓尽致。
  顺着这条线路,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在恓恓不寐,众念徘徊的夜雨时分,寄幽怀于夜雨,谴情思于梧桐。韦庄《定西番》“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有开先河之范。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温庭筠的千古绝响,用笔一泻千里,言尽而意未尽。这首词也一举奠定了“梧桐夜雨”作为愁苦悲绝的感伤意象的历史地位。后来周紫芝《鹧鸪天》一词中“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句子,便是化用了这两句。
  到了晏殊的《撼亭秋》,则是“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的悱恻缠绵,低徊不已。而李清照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延绵了梧桐夜雨这一意象无穷无尽的离恨愁绪。
  不过,我所衷情的夜雨却是与梨花相连的。梨花作为我最喜欢的一个诗歌意象,最初就是与雨相关的,尤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而早前所写换的晏殊,就是一个好用梨花这意象的词人。不过,真正让我迷恋上梨花这一意象,还数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再加上对纳兰性德的词颇为偏爱,而纳兰又常常借梨花那洁白的神韵,来表达爱妻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所以,在品读中国古典诗词时,自此便有了所谓的“梨花情结”。
  几年来,在遍读了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之后,所摘抄的带梨花的众诗句中,最钟爱于邹诋谟《清平乐》中的“一弹明月轻纱,再弹夜雨梨花,莫使高山流水,三分才入琵琶”。缟袂清无染,冰姿淡不妆的梨花,本已是孤洁无匹,又逢夜雨凄迷,雨细无情添寂寞。夜雨梨花,美得何等寂寥,美得何等凄清,怎不教人黯然,怎不教人心碎。夜雨梨花,于我又何尝不是一种身世的观照。
  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梨花之姿,艳静如笼月。艳绝处,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清丽无双;静极处,是一道清光照雪霜的恬淡幽清。艳丽之颜色,孤傲之气韵,冰清之玉质,故观梨花需带雨看才得其中之神韵,有诗云:未要烘晴千树白,且看带雨一枝新。夜雨梨花,正是这种艳丽、孤傲、冰清的极致。然而,艳丽至极,孤傲至极,冰清至极,便也是寂寞至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最易见的辉煌总如明媚的春光,晃人眼目。而最难寻的惆怅却是独立料峭春风,唯仰清风以叹息,心事难以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