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凯丽浅谈对现代艺术的见解
2018-03-27 | 阅:  转:  |  分享 
  
王凯丽浅谈对现代艺术的见解十九世纪,画家们把画架移到室外,色彩被分解为许多细碎的色斑,以接近日光的真实,并在画幅上保留一种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
空气颤动效果。印象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是一系列艺术实验的第一步,它摒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强调的人本主义、三维形式和传统的兴趣中心。
这就开始了虽然缓慢却很坚定的艺术分解的潮流。几年之后,凡·高把破碎的色彩变成为破碎的颜料,他更感兴趣的是自己充沛的情绪而非现实世界
的光,这使他用猛烈破碎而富有韵律的笔触来反映自己内心的骚动。它预示着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诞生。表现主义运动强调斑斑点点的外观,破碎的
轮廓,意想不到的色彩和痕迹错综的画面,以此来强化情绪表现。印象主义者是把自然从赝品摹本中解放出来,而表现主义者则期望把自已的情感从
一切人为雕琢的痕迹中解脱出来。?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随着立体主义的出现,现代艺术产生了最富有变革性的分解。立体主义者如毕加索、布拉
克、杜尚、毕加比亚、莱热、德劳内、格里斯等,通过分解和任意重组透明的平面和外观,以便在瞬间可以瞥见物体的各个面,来对现代生活下规则
的多样复杂性做出敏锐反应。当立体主义者突破传统的形之边缘线条来同时展示事物各个面时,他们的意大利同人——未来主义者,却希冀绘画能包
容物体不间断的整体运动。他们把许多透明的形加以重叠,从而描绘物体穿越时空的运动效果。?超现实主义者则带来了另一种分解,亦即时间连续
性的分解。由于显然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运动借用片断梦境的恣意放肆来打碎时间序列,其内容拒斥理性的表达方式而有意呈现出
反常,彼此无关的插入事件被组合在一起,从而传达出我们无意识的混乱状态。同时,透视与距离处于严重紊乱状态。今天的画家在否定了文艺复兴
恪守规则的自然主义后,从无数视平线上凸现出时间和距离,有意分解其构图,从而产生了相互冲突的透视效果。我们从长下远近不同角度看到了一
切(这种经验对常做空中旅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就是历史主义的同时性观念,也是二十世纪在一个凝缩时刻从不同方向接近物像的欲望。?回
首过去一百多年,分解的历史成了理解这段艺术史的一把钥匙。这一时期的画家和雕塑家为何如此着迷于分解问题,这只能通过破坏的现代科学方法
部分地予以解答。无可否认,两次破坏性的世界大战以及更具破坏性的新战争之可能性,已对我们的日常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从发现了原子弹,
科学几乎成了破坏的同义词。当代战争的大爆炸和大动乱无疑影响到艺术中的碎片化趋向,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更早的影响。?最后,我们在抽象表
现主义那儿看到总的分解,抽象表现主义的技巧是对绘画这种特殊行动的颂扬(这种绘画确切地说是行动绘画)。至此,一切都被分解了——线条、
光、色、形、颜料、外观和构图。行动派绘画展示了画家作画过程中直接的和自发的情感,因此,他们的画必然蔑视一切古老的绘画法则。在这些绘
画作品种,根本不存在中心思想,也无开端与结尾——只有连续不断的流动和流淌,其中闪电般的笔触传达出艺术家不由自主的冲动反应。颜料此刻
有了自己强劲的生命,几乎足以使艺术家进入某种催眠状态。因为这种冲动式的作画本身就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于是,分解就既是内容又是形式
。自然主义的形象已无法描绘出这些艺术家那变幻不定的诸多情感。?科学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着现代绘画和雕塑。在十九世纪的欧洲
,对空气现象感兴趣的不只限于印象主义的表现。许多科学家在考察色彩与人的眼睛的关系时,对视觉色彩规律进行了研究,写下了大量文献。像莫
奈和修拉这样的艺术家对这些研究成果很熟悉,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成果运用于绘画。低估当代科学研究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对十九世纪的艺术家来说,自然光的奇观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正像人造光曾激励过艺术家一样。倘使说早先的画家们对室外阳光下的乡村风景更感兴
趣的话,后来的画家则自然而然地把目光集中在城市景观上,尤其是城市夜景。在这种景观里,人造光源很容易穿透形与空间。?另一些科学发现也
对今天的绘画和雕塑产生了重大影响,诸如显微镜和望远镜拓展了人扩大、分离和细查的能力范围,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究而富有刺激的新世
界。这些工具使人们能够分解并更细致地考察事物,揭示了细部如何被放大,并与整体相分离,以及如何把它们作为一种新经验来加以运用。近年来
艺术家不断地采用这一思想,用一个孤立的符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复杂结构。米罗要描绘所有女性只需女性人体的某个部分;或对莱热来说,一个放
大的字母是唤起了平时包围我们的无数印刷字符。?像科学家分解原子一样,艺术家分解各种传统的形。谁能对终日萦绕在我们面前的这种新蘑菇形
(译按:指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视而不见呢?美国画家莫里斯·格雷夫斯最后说得极为精辟:“你无法身居这个世界之外。像任何人那样,我已
被禁锢在我的这个科学文化之中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画家只对复制原子弹爆炸的写实场景感兴趣,而是说艺术家关心的是对这类灾难的反应如
何。以下推论是可能的:早在原子弹“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日常世界之前”,艺术家已经运用自己的超感直觉预见到它的出现,因为艺术分解的历史先
于核裂变的历史。?甚至X光机的发明,使我们更接近可穿透的形了。我们不再把外在的遮蔽物视为坚实的或决定性的;我们知道可以使之达到透明
来进行视觉上的新组合。从空间可以穿越一切事物的科学道理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雕塑家盖博宣称:“空间是我们一切经验中的真实,就呈
现在任何事物中。……那正是我极力要以我的某些石刻作品所揭示的东西。当这些石刻作品转动时,就会发现它们那些弯曲的形状似乎被空间所贯穿
。”对今日的艺术家来讲,一切都是动态的和短暂的。新的流行舞蹈并不比随处可见的这种不连贯的新艺术形状更富有强烈动感。??很自然,艺术
家是在一种具体的影响中通过展示物体的各个面、整体运动和完整的心理内容来反映出这种速度压力的,这就像是时间的压力必然导致一种视觉的加
速,它同流水线或批量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别无二致。具有多重叠加的速度把我们周围的事物变成为许多突兀和间断的形象。?现代科学技术已造就
了新的物质财富,它同时也造就了我们运用旧材料的新方式。这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创造机遇。毫无疑问,材料的局限和工具的性质既限制又
塑造了人的劳作。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焊接和镀铜新工艺的出现,塑料和轻金属的发展已经改变了雕塑的方向。透明塑料材料已使人可以看穿一个物
体,看到彼此叠合的各个不同的面(就像立体主义和X光一样)。今天,焊接无处不在,如同过去铸造广为使用一样。这种新方法往往激励着敏感线
型的开放设计,在这类设计中,周围环境和相互交织的空间变得与形状本身一样重要。事实上,它变成为某种消极形态。如果说青铜铸造和石刻是适
合于坚固体积造型的技术的话,那么,焊接则使得极富变化的洞孔金属设计成为可能。它把雕塑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固定在地面的静态限制中解放出
来。?比现代艺术家所熟悉的其他科学发明更不明确但影响不小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成果,它已经渗透在现代艺术之中,尤其是超现实主义
中。超现实主义者竭力想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与沮丧,声称梦是惟一的希望。他们转向自己无意识的非理性世界,抛弃了一切时间羁绊和道德判断,把来自过去、现在和错综纠结的心理状态的彼此无关的梦之体验组合在一起。超现实主义者对叠加情绪的关注,远甚于叠加的形状。他们的绘画因此而常常变成联想经验的破碎胶囊。这些艺术家用强迫性的和无关的形象,取代了表现主义那种直接的情绪信息。他们不必去分解颜料和构造,进而超越了并打碎了逻辑思维的整体连续性。?
献花(0)
+1
(本文系通航杂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