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腮腺肿瘤

 蓝鸟A 2018-03-27

1、定位:明确病灶位于腮腺浅叶或深叶,腺体内还是腺体外,其定位标志分别为下颌后静脉和咽旁间隙透明带。

2、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腮腺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混合瘤,其次为腺淋巴瘤。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最常见为粘液表皮样癌,约占1/3,其余依次为腺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混合瘤。

    肿瘤边缘规则、清晰与否亦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鉴别要点。一般地,良性肿瘤呈类圆形,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以下征象提示恶性肿瘤:(1)肿块境界不清,呈弥漫性侵润;(2)肿瘤中心坏死,显示低密度区或浓淡不均;(3)肿瘤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4)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腮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良性肿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见,约占75%,其次为腺淋巴瘤占5%-10%,两者均表现为无痛性耳前肿块,结合影像学表现可诊断为良性肿瘤,但不能区别肿瘤组织学来源,以下几点对其鉴别有一些价值:

(1)临床表现:腮腺混合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常为单发,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质地较硬;腺淋巴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常多发或双侧发病,表面光滑,质地较软。

(2)发病部位:腺淋巴瘤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因该部位分布的淋巴结较多所致;腮腺混合瘤以中心区常见。

(3)影像学表现:腺淋巴瘤若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肿块与腺体之间无低密度带存在。腺淋巴瘤易产生蛋白质含量高的囊腔,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腮腺混合瘤发生坏死囊变时,瘤体内出现纤维间隔和条索、钙化时,T2WI表现低信号、极低信号,此征象常提示混合瘤。

4、单独介绍: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是发生于涎腺的良性肿瘤,几乎全部发生于腮腺,极少数见于颌下腺。组织来源不清,有两种说法:一是胚胎发育时期存在于腮腺导管内的淋巴结内的腮腺组织发生而来,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腺管上皮的增生与炎症或免疫反应发展形成。  

【临床表现】

A、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多发或双侧发病;

B、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以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诉。

C、好发于腮腺后份表面及下极,体积较小(直径4cm以内),界限清楚,质地较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CT表现】

A、多长在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光整,包膜完整或不完整(稍低密度的薄环)。

B、病灶最大径>2 cm 时,密度不均匀,表现为无强化的小片状稍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延迟后密度逐渐降低。

C、鉴别:多形性腺瘤,常为 40 岁左右女性,肿块亦较前者大,一般直径 3~5cm。在 CT

图像上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双期螺旋 CT扫描表现为早期强化不明显,呈延迟强化。

D、由于腮腺的胚胎发育特点,腮腺内可有淋巴结,邻近的淋巴结内有时也可有腮腺组织,因此腺淋巴瘤(Warthin瘤)有时也可发生在邻近的淋巴结内,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时应予重视。

【总结】对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出现腮腺无痛性肿块,CT 发现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伴囊变区,CT 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密度降低,可拟诊为腮腺腺淋巴瘤。

(参考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