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莫扎特的音乐沉思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3-27

莫扎特的音乐一直是古典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他的交响作品虽编制精简但能产生无限丰富的音乐内涵,他许多灵动乐观的旋律下蕴含的隐忍、豁达、嘲弄、悲愤、释然的态度则让人感到这位早逝天才对生命较为隐秘幽深的思索。

作为宫廷乐师,莫扎特的作品大多是需要满足贵族的,因此他的音乐大多给人曲调明朗、节奏欢快的印象。随着广大听众对莫扎特作品愈发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他那些具有一些悲剧色彩、忧郁风格的作品倍加受到重视。譬如他的三首钢琴幻想曲、《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和晚期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等。3月17日,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音乐会上,林大叶执棒乐团演绎的便是两部莫扎特的“悲情之作”,来自易北爱乐的音乐家们为本场演出染上了最为纯正的“德奥风味”。

音乐会上半场的曲目是莫扎特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易北爱乐的乐队首席斯特凡·瓦格纳,中提琴独奏者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中提琴副首席陈力。两位独奏者之间的配合是极为默契的,尤其是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华彩乐段,中提琴时而如影子般跟随着小提琴一同沉思、一同叹息,时而如两位矛盾剧烈的戏剧角色般相互争辩、相互对峙。

一些作曲家为了强调自己的“协奏曲”中浓厚的交响意味,会以“交响曲”来命名自己的“协奏曲”,譬如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协奏曲》和布里顿的《大提琴交响曲》等。莫扎特的这部作品不仅有着独奏与乐队之间丰富紧凑的交响织体,同时两件独奏乐器——小提琴与中提琴之间,有着室内乐般戏剧性高度集中的对话。不同于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莫扎特对这部作品的配器十分精简凝练,弦乐声部加上两把圆号、两支双簧管,就营造出了极富层次感的音响效果。

下半场的曲目是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1788年6月至8月间莫扎特一口气完成了他晚期的“三大交响曲”,在莫扎特有编号的41部交响曲中,只有两部是用小调调性创作的,其中这首《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是最具伤感意味的,因此常被人称为“少年维特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的第一主题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随之这个具有“自问自答”意味的主题转为乐队激动的呼喊,一个由木管吹奏的充满不安的旋律线条潜伏其中。在指挥家林大叶的执棒下,易北爱乐与上海交响乐团的乐手们展现出莫扎特晚期作品中那种呼之欲出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始终保持着维也纳古典乐派规整典雅的步调中。在这部作品的末乐章中,莫扎特体现出了他在《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中那种近乎悲愤的情感状态,高声疾呼的弦乐呈现出一种极度紧张激烈的听觉效果,这股强劲充沛的力量夹杂着些许嘲讽揶揄的口吻冲向结尾。

                      文 | 徐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