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本是无名小将,却被罗贯中热捧,成为秒杀五虎上将的战神

 小小独魔 2018-03-27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77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三国演义》虽然是三国历史为蓝本,而形成的作品,其中很多典故都有明确记载。可它终究仅是文学作品,而非史书,纵使有七分真,亦有三分假,而且掺杂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说到此处,可能大多数人都想到了四个字,即“拥刘反曹”。的确,罗贯中在创作的时候,以刘备阵营为正统,并为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开了不少光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五虎上将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彼时武将的巅峰。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五虎上将的光环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无名小卒的光环大——竟有两个五虎将,最终栽在了他的手中。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既不属于,被罗贯中尊为正统的刘备集团,也不属于被其视为反贼的曹魏阵营,而是属于在整部演义中,一向非常低调,相当于打酱油的东吴。而且这个人,并非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样的大人物,也不是太史慈、甘宁、凌统这样的名将,而是一个几乎可以被忽略的小人物。他不是别人,正是潘璋麾下的小将马忠。那么栽在他手中的两个五虎将,分别是谁呢?马忠又是如何得手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关羽

关羽,字云长,在演义中,他的勇武是公认的——讨伐董卓之时,他曾温酒斩华雄,暂归曹操之时,他曾一刀诛颜良,三合败文丑;离开曹操之时,他则过五过斩六将。可以说,有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在手,他几乎是一个无敌的存在。可是,这么勇猛的他,最终却被无名小卒马忠生擒了。此事发生于襄樊之战后,当时的关羽在前线已经失利,后方又已被吕布占领,只能屈居麦城。当他想趁夜逃走的时候,其随军司马王甫劝说道,小路必有埋伏,可走大路,可是他太过自信,说不惧任何人,坚持要走小路。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杀退了朱然、潘璋,以为自己终于杀出了重围,结果“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虽然马忠此举,有些胜之不武,但是他的的确确生擒了关羽。单这一战绩,便足以让他炫耀一生了。可他并未就此自满,反而在不久之后,又拿下了一员五虎将。


二、黄忠

黄忠虽然是一个位名副其实的老将,但是他老当益壮,武艺不减当年。另外他不但武艺高强,还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当初与关羽战于长沙的时候,他就曾一箭射中了关羽的盔顶红缨。而且如果不是为了回报关羽的饶命之恩,他完全有能力射杀关羽。面对这样一个人,马忠没有选择力战,反而“班门弄斧”,在黄忠面前秀起了箭术。小说中写道:“忽然狂风大起,忠急退时,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马忠射黄忠之时,黄忠是在极速移动的,他虽然没能射中要害,但是力道非常大,连黄忠这等身经百战的将领,都差点落马。而且黄忠被救回营后,很快便不治身亡了。也就是说,马忠在黄忠面前秀箭术,虽有班门弄斧之嫌,他却并没有丢人,反而取得了耀眼的战绩。

分析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演义中的马忠,是一代名将,虽然他生擒关羽时,借助了伏兵,有些胜之不武,但是在射杀黄忠之时,他能一箭射中黄忠肩窝,却证明了自己过人的箭术。有这等成就傍身,就算称他为名将,也不为过。那么真实历史上,他也这么厉害吗?

答案是否定的,《三国志·黄忠传》中记载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黄忠)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刘备称汉中王一事,发生于公元219年,也就是说,黄忠死于公元220年,即夷陵之战前,因此马忠根本没有机会机会射杀他,由此可知,马忠的箭术,是罗贯中杜撰的。至于关羽,的确是马忠擒获的,但是《三国志》中仅一言带过,而且没有为他单独列传,可见他应该是听令行事,这一功劳最终落到他的顶头上司潘璋头上,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如此看来,罗贯中笔下,光环最大的人,非他莫属了。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